基于PSO的节能ACC策略

来源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ste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ACC算法对车辆行驶经济性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SO算法的节能ACC策略.在巡航模式中引入滑行巡航模型,并以油耗为目标,采用PSO算法进行滑行巡航加速度优化.以CarSim车辆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节能ACC策略模型,并通过CarSim与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相同的行驶距离情况下,节能ACC策略相对于常规ACC定速巡航策略油耗更低.
其他文献
介绍了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铅冶炼厂环保改造子项目废水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该废水深度处理项目采用“预处理降硬度+多介质过滤+超滤+阳离子树脂交换+二级纳滤+三级反渗透+MVR蒸发结晶”工艺,并在实际运行中对预处理工艺和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进行了完善和改进,改变了MVR蒸发器所用蒸汽的产汽方式,实现了预处理系统产水的硬度在1 mmol/L以下的目标,并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核桃木是市场上常见的家具用材,本文针对7种俗称“胡桃(核桃)木”的木材,从宏观及微观构造特征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这些木材的识别要点,帮助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及消费者准确识别,进而规范木材市场秩序,维护木材贸易环境.
为了提高泊车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平行泊车控制策略,包括车位识别、路径规划和路径跟踪.在满足路径约束的条件下,利用等速偏移和三角函数叠加曲线进行泊车路径规划,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进行泊车路径跟踪控制.搭建Prescan和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进行车位识别和泊车过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可实现车位识别,并自主完成泊车任务,泊车过程中横向跟踪误差不大于0.019 m.
传热不影响吸收,而吸收减缓传热,所需填料量与吸收率相关.吸收率99.99%的一吸塔,填料高度1.63 m,2/3高度的填料完成了99.9%的吸收,吸收率从99.9%到99.99%则用了1/3高度的填料,气液温差随填料高度指数减小,于50%高度下归零.初始吸收的均匀性不影响传质,但对空间冷凝至关重要,分酸不均就会发生空间冷凝.避免空间冷凝的关键是提高下塔酸温.二吸塔所需填料比一吸塔多,相应吸收率下的填料高度都有增加,在1/4填料高度前完成传热.表面冷凝的反应热发生在气相,成为气液间传热,表面冷凝比吸收容易.
采用低成本、富含活性基团的无甲醛尿素-环氧树脂(代号为HN)为共交联改性剂,与交联剂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树脂共混制备大豆蛋白胶.红外光谱(FTIR)表征与热重分析表明:HN树脂能与PAE树脂有效共交联,同时HN-PAE树脂能与大豆蛋白上的活性基团反应,提高大豆蛋白胶的热稳定性.通过胶合板性能测试对HN树脂用量和豆粉用量进行配方优化,将HN-PAE复合树脂溶液(HN树脂质量分数70%)稀释至质量分数为6%,豆粉相对用量为30%~35%时,制备的II类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满足GB/T 9846—201
针对目前家具企业余料多数产生于开料工段的现状及在管控方面的问题,结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提出一种余料信息与物流同步管控的方法.通过余料分类编码,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与制造执行系统(MES)信息交互技术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余料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掌控余料的物流流转和即时信息,从而实现余料合理存储和最大程度的再利用.
铺装成型是中密度纤维板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工序.针对中密度纤维板工业化铺装成型的机械结构与质量控制,分析纤维计量仓、机械式铺装头、均平与扫平装置、成型皮带、铺装质量控制、连续预压致密与预压高度同步升降控制、速度同步性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和现存问题,提出工业化铺装成型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中密度纤维板铺装成型技术研究和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与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有密切的相关性.了解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有助于对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已发表文献的数据收集,从纬度、海拔、温度、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共7个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代表微生物丰度Chao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的影响变化.揭示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受环境因子的响应,同时展望对未来污水微生物的研究趋势,以期能够从微观角度为污水处理厂的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以电动车雨刮系统的运行噪声为研究对象,提出简易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识别特定频段各传递路径对车内噪声的贡献量,实现噪声品质定量分析;通过优化最大贡献量的传递路径,实现整车雨刮系统噪声品质的优化,主观评分提升1.0分.
给出了控制臂刚度、固有频率、拉断力、压馈力、强度的设计标准,建立控制臂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静刚度、模态、拉断力、压馈力、不同工况静强度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控制臂满足刚度、强度、振动特性的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