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地民族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五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上游平原地带的瑶族加入“九黎”集团和“三苗”集团,与五帝多次决战,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被黄帝部落打败。战败后的瑶族,失去了平原沃土,为了生活,只好向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迁居,从此与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江西等地,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另外,在美国、泰国、越南也有瑶族。
  
  依山而居的民族
  瑶族依山而居,长期种山吃山,是典型的南方山地民族,有“南岭无山不有瑶”之说。他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林副业。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瑶民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粗放简陋的耕作生产状态。他们一般在冬春时砍倒树木,晒干焚烧后,就在火灰中下种,不再中耕施肥,坐等秋季收获。耕作三四年后,土地贫瘠,不能再种,就任它荒弃,另外开垦新地。而这也导致了他们过着艰辛的不定居的迁移生活,并且在这种移居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游耕方式。因此,瑶族素有“中国吉普赛人”之称。
  瑶族的日常生活习俗都建立在游动耕作的基础之上,如衣服多采用自己种植的蓝靛染色,厚实耐脏的蓝黑色服装适用于山地作业。瑶民通常在小腿部都有绑腿布包裹,便于经常穿行于树林、荆棘之中以及防止虫蛇咬伤。瑶族主要以杂粮为主食,常将玉米、红薯等杂粮掺点大米做成“夹饭”。经常迁徙的他们过去多以从山中采集的竹笋、菌类、野菜、虫蛹等作为副食品,将野兽肉或猪肉制成腊肉、酢肉。居住在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多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瑶族的房屋都是以竹片编墙或木板为墙,屋顶盖杉木皮和剖开的竹筒,就地取材,经济实用,搬迁后也易于搭盖。他们在室内大都用三脚架或三块石头支架铁锅煮食,因为过去没有床,他们都是围火塘而卧。瑶族信奉盘王和道教,但瑶族村寨一般都没有寺庙,因为迁徙频繁,为了便于携带,他们大都使用卷轴的神像。
  20世纪60年代,由于单纯重视粮食产量,这使得刀耕火种地面积扩大,其结果是造成程度不等的水土流失,使生态平衡受到一定的影响。进入80年代后,部分瑶族山区被确定为林业生产基地,由国家负责粮食供应,逐渐缩小了刀耕火种地的面积。瑶族人民通过封山育林,发展林副产品,加强山区土特产生产的优势,开展多种经营的山区生产活动,走上林农业兼营的新的生活道路。
  来自大山的馈赠
  瑶族生活地区的生物资源通常极为丰富,采集和狩猎是其传统经济生活方式中的另一重要辅助手段。在山中栖息的飞禽走兽是封闭的居山瑶族人民主要的肉食来源。他们善于用火枪和弓弩打猎,每年农闲时节,瑶族村寨中的成年男子就聚集起来,选定日子到山上去狩猎。除了猎枪外,还常使用竹夹、铁夹、木夹等工具。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这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在每年三月各种动物繁殖的季节,瑶族会对青山与溪流实行多种封禁,如在进山路口的大树上挂上“草标”,表示封山,禁止上山砍树、烧山、打猎、捕鸟、放牧、割草等;也在溪边、河边挂上“草标”,表示禁止在溪里、河里捕鱼、捞虾,以保证鱼虾的繁殖和生长。
  瑶族以深山老林为居,与毒蛇猛兽为邻,因此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中,利用瑶山盛产的动植物药资源,针对蛇虫咬伤、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等多发病和地方病,积累了一套以草药外敷、内服、外洗的治疗方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
  
  瑶族服饰
  从汉代开始,瑶族先民就开始在服装上染、织、绣饰图案纹样。瑶族妇女对服饰进行装饰的方法和手段是变化无穷的,有时单以蜡染和挑花进行装饰;有时则把蜡染、挑花、刺绣、织锦等几种不同的工艺混合运用,使服饰更为丰富艳丽。瑶族蜡染,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流行于广西、贵州瑶族地区的蜡染布—瑶斑布。这是用两块有镂刻花纹的木板夹住坯布,将熔化的蜡液灌入木板的花紋中,再用靛蓝染色,干后褪蜡即成。瑶族蜡染,除了用镂刻图案木板制作蜡染外,也有点蜡的制作方法。瑶族妇女凡有空闲时间即点制各种蜡花图案,以备浸染、脱蜡、漂洗、缝制等之用。据统计,瑶族服装的款式就多达100余种,头饰也不下100余种。一个民族的服饰具有如此之多款式,实为罕见。
其他文献
大家有没有想过,通过人类的改造,贫瘠的火星在未来有可能变成宜居星球?这不是天方夜谭,它是一个可能实现的太空梦。人类探索火星,已经实现由遥远仰望到探测器亲临其境。未来50年内,载人登陆也将触手可及。  科学家们早已拉开了火星改造的序幕:要将一颗荒凉、死寂的红色火星,改造成有简单生态系统、能短暂停留的绿色火星,再到宜于久居、生态繁荣的蓝色星球。  2016年,恰逢中国航天60周年庆典,也是《知识就是力
土地在悄悄向新的“地主”——房地产商那里转移,而开发中心正从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在中国的腹地,有一座城市叫做重庆,它横跨长江,被重山包围,雾气腾腾的长江上百帆争渡”这是2007年7月的一期TIME杂志中的重庆重庆被看作中国城市化的缩影:它有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化规划,如果规划能够实现(让70%的人口进入城市),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10月9日,重庆市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重
在海洋科考圈里极具盛名的法国塔拉(TARA)号科考船首度登陆中国,经停福建厦门。作为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厦门市槟榔中学有幸邀请到了塔拉科考基金会海外教育项目主任格扎维埃(Xavier Bougeard)到校,与同学们面对面介绍他与塔拉号的“神奇之旅”。这是一场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科学公开课,就让我们和槟榔中学的同学们一起走近被誉为“移动海洋实验室”的世界顶级科考船塔拉号并了解它的四次探险之旅吧
近日,武昌婚姻登记中心登记员熊玲获得最美“红娘”金奖。从业9年来,熊玲以“打印机坏了”、“网络故障”等暂缓的方法,挽救了500多对濒临破裂的婚姻。看到这一消息,笔者有些怒了。试想一下,作为婚姻登记中心的登记人员,有什么权力替别人决定该不该离婚?《婚姻法》上明确规定了公民婚恋的自由,一个民政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阻止别人享有婚姻自由居然被奉为“最美”,折射出的是对个人利益的习惯性漠视。  中国社会信
人们对湛蓝的大海、洁白的沙滩,天生就有一种向往。我们称赞大海“有容乃大”,但不知何时起,大海也开始对我们怒吼起来。海洋生物不断灭绝,台风给我们带来巨大灾害,有毒的鱼虾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大海对我们的控诉。随着世界海洋日的来临,知力小记者们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海洋怒吼”呢?家在红树林  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二年级(2)班 刘知涵  指导老师 戴丽彬  在海边的红树林里,住着一
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  据了解,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羥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而这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水稻和发展防虫治虫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害虫为什么喜欢五羟色胺?研究发现,摄入更多的五羟色胺之后,虫子的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让更智能的人造皮肤离现实又近了一步。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刊物《科学》上全文发表。  据介绍,这种人造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與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开创性地制造出了柔性人造感知神经,并实现了人造神经与动物神经形成的杂化反射弧。研究人员也已成功利用其与蟑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了
读者朋友,我是小e。很高兴又与大家相聚在甘老师的专栏。在这期,甘老师要讲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呵呵,热门话题也不少,今天挑出哪个了?一看题图就知道:自动驾驶错不了。甘老师说,再具体一点,既然叫《硅谷新视野》,那就聊聊与硅谷公司的自驾车项目有关的热门话题。  人工智能,全球红遍。  各行各业,高潮迭现。  众多项目,自驾领先。  20l8,热闻不断。  竞争激烈,巨额烧钱。  车祸频传,喜忧参半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触摸立体地球仪时凹凸不平的感觉吗?凹进去的是盆地,突出来的就是山脉。在我们的地球上坐落着不少著名的山脉,亚洲有大、小喜马拉雅山脉,欧洲有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也分外出名。它们气势恢宏、绵延无尽;它们波澜壮阔,群峰耸翠。在这炎炎夏日,谁不想扑进山的海洋,去体验清凉的怀抱?誰不想走进大山,与飞鸟嬉戏,呼吸奇花异木的芬芳。让我们走进大山,恋上奇峰峻岭……
中国幅员辽阔,地貌特征复杂,尤其以山地居多。如果将山脉、较高的丘陵以及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地”的话,那么它几乎占据了中国2/3的国土面积。由于地势不平,因此在山地开垦农田、开展农业生产较为困难,但山地却拥有着丰富的森林和植被资源,并且,这些丰富的植被还能构成多样的山地植被,让山地展现出各种迷人的特征。尤其在海拔高差较大的地区,随着山势的变化,环境以及植被类型变化明显、交替显著,极具特色。这里,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