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淡素,清香袭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 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雍陶,和杜牧同时期的诗人,诗名远不及杜牧,但有几首诗却也写得颇具匠心,令人赞不绝口,《访城西友人别墅》就是其中之一。
  其他诗人的访友诗作,或把主要笔墨花在描写抵达友人居处后的见闻上,或渲染好友相逢时的情景。在雍陶的这首诗里,被访的友人压根儿没有露面,他的别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直接描写出来,而是采用随笔的样式,写出了春郊访友的感受。作者从平常的题材中,发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揭示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作品本身就像诗中写到的枳壳花一样,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不失为一篇别具风姿的佳品。
  “澧水桥西小路斜”,点明诗题,展开情节。“澧水桥西”交代了诗题中的“城”,是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澧水”就从城旁流过。通过对“桥西小路”的描绘,告诉我们,诗人已经出了城,过了桥,正缓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的乡间小路上。
  “日高犹未到君家”,紧承上句,表现心情。“日高”两个字,表现了诗人的奔波和焦急。诗人赶路时间之长、行程之远,都浓缩在了“日高”二字之中,足见诗人用字的精练。接着又用了“犹未”二字,更把他会友急切的心情突出地刻画了出来。
  “村园门巷多相似”,到达村庄,诗人急切找寻,想从村庄中寻到友人的别墅,可是,它们形状如此相似,竟然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多相似”,并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包含了观察、判断,甚至还充满了新奇和惊讶,表明了诗人并不知道“友人别墅”的确切位置。从“多相似”的感叹声中,还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东张西望的模样以及找不到友人别墅时焦急与迷惘的神情。
  “处处春风枳壳花”,柳暗花明,清香扑面。诗人在焦急地寻找与迷惘中,欣喜地发现: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都种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枳树花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怒放。真美呀!
  那么,诗中难道真的丝毫没有涉及友人和他的别墅吗?当然不是,只是没有直接出现而已,诗人对此是巧妙地运用了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其实,从那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环境中,从那朴素、划一、洋溢着闲野情趣的画面中,不是也多少可以看出友人及其别墅的投影吗?而且,在这投影之中,谁能说,它没有包含作者对于别墅主人恬淡自适的高雅情怀的赞赏呢?
  
  思考与练习
  1 诗的第二句中“日高犹未到君家”中“犹未”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2 这首诗的题目是《访城西友人别墅》,全诗既未直写友人,也未直写友人别墅,但我们从诗的描写中已分明感觉到了友人的形象。请简要分析诗人所塑造的友人形象。
  
  答题要点
  1 暗示了诗人急于见到友人的急切的心情。
  2 本文所塑造的友人是一个远离尘俗,恬然淡泊的隐者。他的居所远离尘嚣,宁静清幽,枳花盛开,美丽而清新,以此可以想象友人的恬淡高雅。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阅读和理解诗歌,离不开诗的意象。所谓诗歌的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 读者再根据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余光中《论意象》)心理学认为意象是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依据我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意象的具体含义有这么三个方面:第一,意象是意中之象,可理解为“人心营构之象”,即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性的有机统一;第二,意象指艺术形象,特
李王谷弘:我画了一幅树枝状的思维导图,中间漂亮的小女孩就是主人公豆豆,旁边那四个分支分别是对这本书不同角度的介紹。如果你也读过这本书,你是不是觉得看了我的介绍,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更加清晰了呢?
出题人:古噜噜  難度:★★☆  答题人:众小编  经过破译,已经知道了敌人的密码,其中“香蕉苹果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苹果甘蔗水蜜桃”的意思是“秘密执行计划”,“香蕉广柑西红柿”的意思是“星期三的胜利属于我们”,那么鸭梨是什么意思?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精神,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孩子们在多样的语文活动中有着充分地选择自由,形成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  那么如何实施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呢?    一、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个性    教材里不管是哪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性的、个性的凝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三维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掌握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形成高尚人格。  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文言文的三维教学一般经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诵读背诵,培养语感;自主学习,善思善悟;培养情趣,塑造品格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文言文学习情境设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言描述,强化理解。文言文教学在情境出
文言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高一的学生而言,积累不足制约了文言文学习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相距遥远,字词的用法和句法习惯与现在有许多不同,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产生畏惧和排斥心理。这些问题使得文言文教学让老师力不从心,只能停留在文言文字词的学习上,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  要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以诵读为切入点,立足于诵
多年的教学生活,多次的中考阅卷,让我越来越惊诧于学生作文中丰富多彩的词汇。感叹作文变得越来越有“诗意”,越来越有“文化气息”。震撼之后,我不禁想到这么美的作文是怎么来的呢?后来一翻作文选,才猛然醒悟,那些美文似曾相识,甚至有的作文选都总结出了“万能作文法”,保证作文成绩年年攀升。深思之余,想给这种正甚嚣尘上,追求辞藻华而不实的文风泼点冷水。    一、作文阅卷现状:乱花渐欲迷人眼    一个学生要
今年暑假,本人有幸参加了本市英语引智培训,培训时间为8天。给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是两位来自加拿大的老太太,一位叫Pauline,另一位叫Nancy。8天的培训虽短,但本人却从中获益匪浅,感受到中西方在英语教学中的多处不同。    一、教材选择不同,教学内容不同    在我国,因为要统考,一个省乃至几个省同一个年级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总是反复讲授  训练要考的内容,非考试范围的内容
“张力”本来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存在的力的运动造成的一种紧张状态。后被引入哲学范畴,主要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和落差。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他的知识、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与语言表现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形成了作品中“言不尽意”或“意在言外”的现象。学生作为一名对话者、解读者,他们缺乏丰厚的生活积累,同时受自身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限制,在解读文本时,会感到一些陌生,并很难把握住
《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2期登载了河北郭朝霞老师的文章《路瓦栽、玛蒂尔德,谁更虚荣?》,郭老师撰文指出,路瓦栽比玛蒂尔德更虚荣。对于这一新解,笔者不敢苟同,想与郭老师商榷。  郭文从参加舞会机会之所得、借项链主意的提出、舞会中丈夫的表现和失项链后丈夫的伎俩四个方面深入剖析,探幽发微,通过窥见路瓦栽内心的隐秘,进而洞察出路瓦栽“更具有虚荣心”的思想本质。对此,笔者想说:郭老师,请不要误读路瓦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