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高三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he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读写结合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通过对一堂论据使用讲评课的呈现,引导学生读得深,写得准,探讨读写结合在高三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使读写结合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 高三作文教学 读写结合 论据使用 读得深 写得准
  一、教学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接触母语学习,读写结合就是一个一直伴随他们学习的话题,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却意义非凡。它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受到各阶段老师的高度重视。但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读写结合的目的、方法应该有所区别。高中阶段,在高一高二,以课内阅读教学为主,并带动课外,教师找到读写结合点,采用多种方式,如仿写、续写、扩写、改写、批注圈点,评析感悟等,让学生广泛阅读,开阔眼界,积累素材,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到了高三,读写结合的实用性、目的性要加强,首先应服务于高三应试作文训练,而高三作文教学以议论文为主,因此,阅读材料作为论据的功能性更为重要。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在论据使用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是:一、论据缺乏,二、论据叙述定向性不足,三、以叙代议。鉴于此,笔者设计了《水与岸》的作文讲评课。
  二、教学过程
  (一)布置当堂作文
  【作文题目】
  有水就有岸,岸阻遏了水的自由流淌,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水需要岸的善意疏导,却排斥岸的恶意围困。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以《水与岸》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二)批阅后反馈
  根据材料提示,本题立意有三大类:一是侧重肯定岸对水的积极作用,水需要岸的规范引导;二是侧重否定岸对水的消极作用,水排斥岸的恶意围困;三是岸对水的两种作用兼论。通过批改,发现学生大多数采用了第一类立意,主要原因是受生活经验的束缚,水冲破岸的积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学生在审题时直观考虑的便是现实生活中的水岸关系,没有深一层联想到文题中的水、岸只是一种比喻。而这个作文题思考的广度即在水、岸的比喻义上,以这点而言,第二类立意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另外,第二类立意也更能从主题的深度处挖掘。此外,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论据匮乏。因此,笔者利用一课时讲评了第一类立意后,又作了如下要求:
  (1)下发《知识分子的楷模——左拉》一文,课后完成阅读;
  (2)文章必须选用三个以上论据,其中一个论据必须采用下发材料中的左拉事例;
  (3)必须采用第二类立意。
  (三)第二课时讲评过程
  1.读得深——讨论左拉事例如何在本题中使用。
  (1)作为文人的左拉,在创作上打破传统文风。
  展示学生作文片段:
  传统观念所形成的岸,自古至今阻遏了无数人才的涌现,却也让冲破岸围困的水流更加汹涌,更加气势磅礴。宋代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打破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矗立在诗词的巅峰,文人左拉,打破法国当时的文风,创作出以工人为主角,真实再现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和恶劣劳动环境的小说,引起社会热议;查韦斯打破区时固定的传统观念,为了让孩子们看到太阳而调慢区时半小时……
  在艺术的世界中,这规则不是指某些基本的技法,而是一个字“真”——真情与真实。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我活到九十多岁,洞悉世情,认为最珍贵的就是真学问与真性情”。诚然,艺术的湍流一旦冲破了“真”的堤岸,它便由优秀的创作变成了矫揉造作,混入了污浊的泥浆,成了恶俗的玩弄。文学之水是艺术的一条重要的支流,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总是写出了真实的社会现状或是真挚情感,并不需要用什么技法来将文字串联。左拉的小说《小酒店》一经刊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部书正如他说的那样:既不美化工人也不诋毁工人,而是真实地再现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和恶劣的劳动环境。从而奠定了左拉在文坛上的地位。
  (2)作为知识分子的左拉,和国家体制对抗,解救德国犹太下层军官。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材料,挖掘左拉的可贵:
  ①和国家体制对抗(岸之坚固,体现左拉非同寻常的勇气)
  ②为了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关的德国犹太下层军官第一个跳出来(左拉很可能因此孤立无援、博爱,超越了狭隘的国家、民族、种族主义(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大胸怀,大境界,为了全人类的价值观向上向前而跳动)
  ③原本拥有安稳富足的生活,很高的社会地位(把物质踩在脚下)
  ④遭到威胁而不放弃(信念的坚定)
  ⑤最后自己被审判,被放逐,甚至被暗杀,生前没有看到光明的结果
  这是一股最有力量的水流,冲刷着人类的自私、狭隘、怯懦、对物欲的追求,蒙昧,人性的一切弱点,一切的动物性都被荡涤,人的高贵由此可见一斑。
  再一次引导学生联想与之有相似点的人物:苏格拉底 哥白尼 伽利略 曼德拉 普希金等。
  2.写得准——印发学生片段,通过分析、比较,修改讨论论据使用中的问题。
  (1)是否还记得那个充满腐朽的铜臭味的时代(此话题和钱无关),一名叫德雷福斯的犹太军官被误关进监牢并被处罚,应该说它犹太人的身份在那个时代是没有人会去可怜他,甚至想帮他平反的,但就在这时,一个知识分子站了出来,在那个文学几乎被遗忘的时代,(不够准确,枝蔓多)左拉用《我控诉》使良知解放,同时更加表明向统治者宣战(此二句前后对调)。他用笔杆表达了他的思想,表达了正义与真理,而他的思想就像汹涌澎湃的江水,惊动着天地和人心。但统治者也不甘示弱,他们化身成了岸,千方百计地阻遏水的流动,但左拉并没有放弃,虽然他本人受罚,他却让他的精神流了下来。(什么精神,空泛无力)
  讨论后明确:此语段问题颇多,首先学生读材料马虎,选取信息不够准确,其次思维不严谨,语句间逻辑性薄弱,最后议论空泛,以叙代议。   (2)左拉也曾受到专制的压迫,他面对的是强势的军权。一个与左拉毫不相干的犹太下级军官遭到军方的诬陷,左拉依然站起为其控诉,以致被判罪。真正的情报泄露者已经现形,军事法庭为顾及脸面却宣布其无罪释放,他们不允许怀疑的声音,所以继续诬陷着犹太军官。并牵连了抗议中的无辜的左拉。社会上得大部分一味迎合,上到军官,下到市井百姓,他们不关注事情的真相,只在意自己能否发达,又不禁要问:专制统治泯灭了多少良知与人性?
  讨论后明确:此语段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议论的中心是什么,似乎是专制统治的罪恶。但此段的中心本应是水冲破岸的表现及冲破的价值和意义。此段定向叙述薄弱。
  修改后的叙述:
  左拉也曾受到专制的压迫,他面对的是强势的军权。一个与左拉毫不相干的犹太下级军官遭到军方的诬陷,真正的情报泄露者已经现形,军事法庭为顾及脸面却宣布其无罪释放,他们不允许怀疑的声音,所以继续诬陷着犹太军官。社会上的大部分一味迎合,上到军官,下到市井百姓,他们不关注事情的真相,左拉依然站起为其控诉,以致被判罪。……(加议论)
  (3)最美的左拉永生在《我控诉》的字里行间,法庭的被告席上也永远矗立着一个左拉的影子。最美的左拉不是那个在梅塘散步的文人,(梅塘是文人的安乐园,是宁谧的书斋,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而是在硬木桌前奋笔疾书《我控诉》的知识分子。(走出了书斋,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他用正义的笔向国家权力的体制挑战,以人类的名义促使真理与正义撞击日益混沌的社会风气。控诉时的左拉是正气磅礴,气势如虹的良知的化身,是当时法国社会,是整个知识分子历史上,最美的浪花。
  讨论后明确:对材料的驾驭能力很强,对材料的叙述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抓住梅塘和硬木桌这两个意象进行对比,使语段的形象性加强。并且指出左拉做这件事的本质是为良知和正义,不惜和国家对抗,遗憾的是缺少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信息点——左拉因为一个犹太军官的冤屈而与政府对抗。使用论据,最基本的信息点要齐备。
  (4)江水如此,拥有这水之魂的人亦如此。当左拉得知一个犹太下级军官德雷福斯遭遇军方的诬陷时,一股正义之水便在他的心中翻滚起来。这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决不允许军方只因为他们无聊的面子而释放一个有罪的人,更不允许他们因此而惩罚一个无辜的人。面对着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面对着由强权堆砌的岸,左拉愤怒地写下《我控诉》,这是一种为了有权得到幸福的人类的真相大白的激情,是一种灵魂的呼声,这呼声不仅撼动着那看似坚硬无比的强权之岸,也撼动着人们日渐冰冷的心。有多少人的心被这呼声唤醒,被这正义之水洗净,他们为正义之水注入力量。一万种高调的理由,也抵不上一颗滚烫的良心。左拉不被强权左右的对正义和良知的坚守不仅将清白还给了德雷福斯,也将正义撒向了人间。
  讨论后明确:这个片段叙例简洁,要点齐备,叙议结合,议论具体,议论的方向点是对于他者的意义和价值。重点学习此片段议论的角度。
  (5)左拉为了一位被冤枉的陆军上尉,不惜与当时的政府为敌。此刻,在他眼中,阻碍在他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国家冤枉百姓的事件,而是一道让法国荣誉蒙黑的河岸。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冲击强悍、坚固的岸堤,是因为,在他心中拥有对于生命的重视。他揭示了现代文明的一个要义:生命正义高于国家利益,人的价值胜过一切权威,任何蔑视、践踏个体尊严和利益的行为都是犯罪。左拉的奋勇冲击,没有一丝一毫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出于其对“人”价值的理解。正是水对岸的冲击,方让后人意识到左拉所尊崇的“人”的价值,对于国家乃至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讨论后明确:议论深入,议论的方向点是此事的价值,在于对一个理念的全新认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因此具有了高度。
  3.布置作业:修改自己作文中的左拉小段。
  三、教后反思
  虽然高三教学任务紧,复习压力大,但学生的读写训练依然不能放松,当然,高考当即,教师更要进行设计,以读促写,使阅读更有成效。本案例正是结合高三写作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通过读写结合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虽然表面上第二次写作要求限制学生,但在高三教学中不妨偶一为之,学生平时积累论据往往浮光掠影,不能做到深入理解,深度记忆,全班同学通过读写结合使用同一论据,讲评时关注度一致,便于集中讨论,深入剖析,容易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讲透一个论据,引导学生在课后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事实证明,学生在讨论片段时非常积极踊跃,参与度高,而左拉也成了很多学生在以后作文中的一个常用论据。
  当然,高三读写结合还有很多方式,例如,教研组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半亩方塘》,让一些经典文章成为学生每天必须接触的老朋友,同时,一周上交一张阅读后素材积累篇章,规定要有积累主题。有的学生按人物积累,把人物诗文、经典语录、最感人的细节、他者的评论进行摘录,同时附上写作角度。有的同学按某一精神品质积累,例如“叛逆与抗争”,把具有这一精神的相关人物,如李卓吾、西摩赫什、潘恩、方孝孺、刘文典等具体事件摘录,并进行比较分析。有的同学按身份积累,如文人、领袖、小人物、女性等。有的按时代、国别积累,有的甚至就分析其中的一篇文章,如《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摘录一些优美片段,并且提炼写作角度,“磨难造就一切”、“文学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情”、“文章憎命达”、“坚持独立的人格”、“悲剧之美”。这种方式更为自由,便于学生广泛阅读,同时,写的任务又逼迫他们不能止于泛化阅读,必须思考,提炼精华,弥补了本案例训练单一性、目的性过强的缺点。
  阅读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高三阶段的读写结合,虽然功利化的色彩浓重一些,但是通过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不仅对于写作有实际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也不再是遥远的梦。
其他文献
摘 要: 曹文轩在小说创作中一直坚守着“永恒的古典”创作理念,并将其古典的审美思想通过小说中人性美、悲剧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古典、雅致富有情调的诗意空间,从而提升作品的品质。作品中,他力求以古典梦境般的“温馨与温暖”关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他弘扬人生的尊严与人性的高贵,同时也不回避人性中的阴暗,并以平和的态度给予坚决的否定,从而以美的理想统摄真的现实,建构出和谐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境界。  关键词:
摘 要: 宁海的民俗手工艺博大精深,幼儿园应在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挖掘民间风俗和传统手工的内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将幼儿园的手工活动和民俗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开展适合幼儿发展和接纳水平的创意手工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民间民俗文化,提升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民俗化 创意手工 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实施
摘要: 换位教学是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本文就如何结合学生既有背景知识设计换位教学进行了探讨。在《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课程设计中,以学生既有生活背景作为依据,安排学生宣讲其较为熟悉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良好互动。  关键词: 背景知识 换位教学 《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引言  当前,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针对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同时,
摘 要: 《罪与罚》心理描写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使陀氏成为真正的“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分析论证《罪与罚》精神受虐体现的人文关怀,从扭曲心理的具体表现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可引发不同时代人们对于“人”的生存困境的警醒,激发人们对“人”的尊严与心灵自由的不懈追求以及与之相适的艺术创新。  关键词: 人文关怀 精神苦刑 幻想现实主义  1866年,《罪与罚》在《俄罗斯通报》刊载,轰动俄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合作办学的发展态势而言,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比较滞后。本文以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为例,就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工作如何做好融合与创新,整合国际国内两种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有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学生管理工作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实践中存在种种误区。作者联系教学实际分析了合作学习的合理方面和基本原则,阐述了作者对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新课程 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改革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正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的确,合作学习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
摘 要: 通过史料的考较辨析,作者对老子的家世、职分与归隐的历史原因作了探讨分析,作为进一步研究《老子》成书的文化背景与内在动机的前提。  关键词: 老子 贵族家世 史官职分 归隐    老子其人之身世,甚至其人之有无,在民国以还的“疑古”风气盛行之际,曾经是一大公案。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简本《老子》的发现,在史料上确证了《老子》一书的早出,而其内容与今本的吻合、全书行文风格的统一,也都为今本《
摘 要: 大学生党建工作,从支部建设方面看,存在两种走向的博弈,即分与合的博弈。然而这两种走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采用了分与合的辩证逻辑,建立了一种联合化的组织——学生党建联合会,扬两者所长,避两者所短,进行了大学生党建工作联合化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党建工作 联合化 分与合 辩证逻辑 学生党建联合会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分与合的博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弘扬学生的自主性,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认同和接纳新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时代性教学思想理念。  关键词: 自主学习研究 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 “三结合”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生活过程,是学生素质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自我建构能力,累积学习成功的
摘 要: 新世纪以来,基督教文化成为书写乡村时难以规避的内容。有些小说将基督教文化深度介入文本;有些小说展现新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向基督教寻求精神寄托;有些小说只是将基督教作为文化背景,融入到多元宗教文化叙事中;有些小说单纯呈现基督教在乡村出现的现状。基督教文化在新农村题材小说中的表现差异,是其对小说创作者影响方式转变的结果。  关键词: 基督教 新农村题材 小说 影响  社会学研究显示,新世纪以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