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组和对照组外周静脉血 Foxp3+调节性T细胞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肺癌组患者外周血 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 T/ T为(14.42± 1.22)%, Foxp3+ T/ T为(5.3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 T/ T为(10.67± 0.98)%, Foxp3+ T/
【机 构】
:
323000浙江省丽水,丽水市中医院一病区,323000浙江省丽水,丽水市中医院一病区,323000浙江省丽水,丽水市中医院一病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组和对照组外周静脉血

Foxp3+调节性T细胞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肺癌组患者外周血

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

T/

T为(14.42± 1.22)%,

Foxp3+ T/

T为(5.3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

T/

T为(10.67± 0.98)%,

Foxp3+ T/

T为(3.98±0.68)%](t= 2.431、2.273,均P< 0.05);肺腺癌

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

T/

T为(15.05±0.92)%,

Foxp3+ T/

T为(5.99± 0.38)%]较肺鳞癌[

T/

T为(13.03±1.64)%,

Foxp3+ T/

T为(3.91±0.62)%]明显增高(t= 2.264、2.109,均P< 0.05),并且Ⅳ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

+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Ⅲ期肺癌患者(t= 2.165、2.058,均P< 0.05)。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且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表明

Foxp3+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者100例,其中仅皮肤受累者50例作为单纯组,皮肤并伴有心肌受累者50例作为混合组,另外选择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三组血清hs-CRP、心肌酶谱和c TnⅠ。结果混合组和单纯组血清hs-CRP、心肌酶谱和c Tn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HBsAg和抗-HCV、核酸检测(NAT)相关性,探讨ALT在血液筛查中存在的意义。方法对2013-2014年青岛市96 485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ALT、HBsAg和抗HCV和NAT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ALT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2013年,不同年份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是ALT不合格率仍最高
目的评估子宫肌瘤大小、数目、位置对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84例,分别按照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分组,用PVA颗粒、明胶海绵颗粒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所有患者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2个月成功随访患者77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所有患者肌瘤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肺泡灌洗液中Th17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并且将上述患者根据严重度再分组(重度、中度、轻度);另外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上述病例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及细胞因子IL-17在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中的表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进行干预。采用自制的慢性胃炎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了解慢性胃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颅脑外伤致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颅脑外伤致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入院后22例急诊行开颅探查术,行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其中,双侧去骨瓣减压16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6例;2例行保守治疗。24例患者经给予相应治疗后,意识状态逐渐好转。术后1例患者因术后二次出血行2次手术。3~7 d血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YL-1型一次性穿刺针联合尿激酶治疗,利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再出血、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χ2= 17.507,P= 0.000)、血肿清除时间(χ2= 44.272,P= 0.0
目的探讨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鼓膜穿孔再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鼓室成形术后鼓膜中小穿孔行耳内镜下再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小穿孔选用耳垂脂肪压片作为修复物,中等穿孔选用耳屏软骨膜,观察鼓膜穿孔的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小穿孔1次修补成功占82.76%(24/29),中等穿孔1次修补成功占61.54%(8/13);9例经2次以上修补成功。修补成功6个月后检测听力(语言频率),气导均值提高
目的分析大龄儿童桡骨颈骨折受伤后对上肢功能影响,评价大龄儿童Salter-Harris II型桡骨颈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6例大龄儿童桡骨颈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伴有肱骨远端骨折3例,合并有肋骨骨折1例,均为Salter-Harris II型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16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9~ 1
目的观察稀释式自体输血对产妇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60例足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根据输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稀释式自体输血组,C组为异体输血组,术中观察记录产妇血压、心率、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并于术前(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5天(T2)各采肘静脉血2 mL,以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血并计算的比值。结果两组产妇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术后第1天[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