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渠道 学以致用 提高小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可是事实上,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最终效果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成抛物线趋势,学了英语“无用武之地”。那么该如何拓展渠道,让小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呢?
  【关键词】英语 拓展渠道 学以致用 语言 综合运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在我县的各个乡镇正式展开。可是在课堂教学实践当中,老师们慢慢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英语课开设的最初阶段(三年级),几乎所有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知识掌握情况也比较好,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在课堂上“吃不饱”的现象,此时的学生们正处于抛物线的上升趋勢。然而当学生的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五、六年级),学生开始出现两级分化,此时大部分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已经到达抛物线的顶点,然后慢慢地下降了。比如一些学生新知旧知都掌握,考试行,开口不行,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比较弱,只有极少数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一些学生学了新识,忘了旧知;更有甚者旧知不记得,新知懒得学。这部分学生就更谈不上综合运用英语了。
  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大部分小学生接触和运用英语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语言的输入在课堂,输出也在课堂,学生接触及运用英语的面单一、狭窄。其实大多数小学生在低段刚接触英语时是非常喜欢的,可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接触运用英语的单一性和狭隘性,到高段时就出现了两级分化,学习的积极性就开始从抛物线的顶点往下掉,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了,没有兴趣又谈何运用呢?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周三课时的英语教学,使得学用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着重于新知的操练巩固,学习的知识缺乏前后联系,综合运用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课堂,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运用起来,让学生觉得学了英语“无用武之地”,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以及阻碍了优等生更好的学习发展。总之,小学英语无法学以致用,缺乏运用渠道与机会,对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无法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的原因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农村小学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发现以下几种原因造成了小学英语缺乏运用渠道与机会,学生无法学以致用,无法综合运用英语的现象。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落后的农村与先进的大城市相比,缺乏接触与运用英语的大环境。对比城市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农村的单一性导致学生接触、感受英语的的机会不多,学习英语的气氛不够浓厚,这从客观上阻碍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发展,学生想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几乎为零。
  2.教学环境的影响。许多农村学校开设英语课程才短短几年,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尚未形成,学生语言的运用问题也就无暇顾及了。同时学校学科间的区别对待使得英语学科身份尴尬,根深蒂固的语数为先思想由上至下地影响着英语教学的开展,就更不用说去关注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展现了。
  3.家庭氛围的影响。农村中部分家长对于英语认识不够,认为小学英语是门兴趣课,只关心学生的语数成绩,从不过问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认为初中可以再学。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导致部分学生忽视英语,认为英语是门无关紧要的学科。或者,一些家长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提供不了指导与帮助,更别提与孩子用英语交流了。
  4.教师本身的原因。小学英语教师普遍是年青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往往处于边摸索边教学的模式,对于新课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教师对于较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新课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在农村的教学环境当中,小学生接触与学用英语的时间与空间往往局限于课堂之内,而上述因素造成了学生学了英语之后,一时又无用“武”之地,使得英语教学陷入只学不用的恶性循环中。实际上,每周三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往往不能,甚至没有很多的机会给学生进行运用交际。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提出,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既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又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实际的教学情况与新课程的改革,迫切需要我们拓展渠道,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学了英语之后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三、拓展渠道,学用结合,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方法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语言,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那么究竟该如何拓展英语运用的渠道,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呢?
  1.巧思妙教,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接触英语的最主要途径,也是目前环境和条件下运用英语的基本渠道,所以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体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多提供各种机会运用所学知识,牢记在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根本。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感觉,在学习中去感悟语言,在课堂活动中去运用语言。
  “任务型”教学是一个能很好体现学用原则的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 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学以致用,获得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交际运用。如PEP四年级 How much is it ?这一单元,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句型的学习能够进行“购物”。我把教室划分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所,鼓励学生用手中的“钱”去买东西。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每个阶段都让学生承担一定的任务,他们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运用英语去买东西,即如何交际,也就是注意了语言在运用时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注意语言的形式和句子的本身。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课堂四十分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激发兴趣,充分发挥校园阵地作用。校园是属于学生的广阔天地和舞台,是拓展学生学以致用渠道的最重要平台。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创设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更宽广的空间。
  其一是通过比赛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时期,英语教师与学校商议并制定英语竞赛项目,如英文歌曲大赛、英文短剧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这些比赛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年段、高低段或是全校性等来举行。我校已举办了两届英语story show比赛及手抄报比赛,学生的参与面越来越广,比赛质量越来越高,学生学用英语的热情更加高涨。
  其二是开展综合性的校园活动,如校园英语跳蚤市场,让学生拿出自己闲置的东西在校园内设置柜台,用英语进行买卖交流。也可以将特定的一周定为校英语节,三至六年级的同学可以跨年级,跨班级用英语交谈,和英语老师只能用英语交谈等,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进行英语歌曲、故事等展示。
  其三是利用学校层面进行展示活动,在校园内定期刊出英语黑板报,让学生参与搜寻资料并负责制作,教师进行相关的辅导与帮助,介绍西方风俗文化、英语小知识等。设置专门的展版展示学生的作品,如学生书写比赛作品、手抄报优秀作品等。
  3.延伸课堂,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英语、感受英语、运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用英语的社会氛围会越来越浓厚。我县已成功地举办了几届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吸引了越来越多小学生的参与,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对英语的重视。学生接触及运用英语的大环境也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改善。要为英语学以致用打开通道,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园内,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一些好奇心较强、观察能力较好的学生经常会在生活的周边中发现一些新词汇,如新华书店店Xin Hua bookstore,银行 bank,开 on,关 off等等,来请老师时,教师应当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告诉全体同学,英语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英语。这也是利用生活中出现的资源将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激发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强烈欲望。
  4.家校沟通,增强家长学用意识。英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也不能只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而是要发动家长,取得更广泛、更坚实的支持。少年儿童处于全面成长的特殊阶段,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在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开放日、告家长书、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参与进来,了解英语课堂中孩子的学习状态;了解英语、认识英语,提高家长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学用英语。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对英语非常不感兴趣,教师询问原因才知是家长认为小学英语没什么用,反正初中还要再学的,导致学生忽视英语,于是教师立即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改正家长对小学英语的认识,家长、教师双管齐下,孩子的学习态度及英语学用意识立即得到提高。
  5.注重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新课程也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引导,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余生活中通过更多的途径接触及运用英语。譬如我校年六年级的一位男生,对英语非常感兴趣,他课后没有参加任何英语补习班,而是采取自主学习英语的形式,课余经常阅读报刊杂志,观看英语电视节目。在教师及家长的引导肯定下,他的学用意识非常强,课内及课外积极同英语教师进行口语交流,在家也非常愿意同从事英语教师职业的母亲进行英语口语交流,他的英语日常交际能力及交際意识都比同年段孩子要强很多。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基本普及的今天,英语学以致用的渠道不够畅通的弊病已日益凸显,一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已意识到拓展学用渠道,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为此付出很多的努力。但是,在现如今的教学环境中,要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还是有很大的难度,这就更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创造各种课堂内外的条件和机会,为英语的学以致用打开通道。相信有了英语老师的奋勇当先和全体教师、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力量的鼎力支持,这种现状一定会有所改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拓展,英语学以致用的渠道会越来越宽广,农村的小学生学习英语定能有其用武之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定能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2001.
  [2]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倪文赛.“任务驱动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转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将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作为方向和目标。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为例,分析了土木英语的特点,并从课程安排,教材编写,校企合作等方面来探索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以期有助于土木专业学生满足国家化需求,并对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转型改革 应用型 土木工程 专业英语 模式构建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我们这些城乡初级中学,多注重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个体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外语教学成了“一壶煮不开的水”。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播语言知识的教学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新课程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手机配音软件受到了学习者的青睐。本文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依据,对以英语趣配音为例的配音软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多模态 英语趣配音 可行性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媒体形式开始出现。英语趣配音作为一款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软件,包括了图文音等各种媒介,可以同时练习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相对于传统课本的学习的方式,它的使用极大地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学困生的问题日渐凸显。由于一些高中生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同时对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及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等,导致其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进而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和进步。本文针对农村高中学困生转化策略进行探析,突出合作指导和激励评价,有利于学困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困生 转化策略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位
【摘要】本文对影片《死亡诗社》的另类解读,指出教师教学创新的“自我突围”应该得到三个方面的支持:一是学校提倡,为教学创新埋下根基;二是家长拥护,为教学创新提供营养;三是自我外现,为教学创新绽放光彩。  【关键词】《死亡诗社》 教学创新 教师教育  《死亡诗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背景下,一位英语教师在充满冷漠、压抑气息的学校,用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不仅颠覆了学生以往枯燥、无
【Abstract】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the ability of social intercourse with members from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under the control of certain cultural values. Impro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被认为是英国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关注女性,《到十九号房间》是她关注女性问题的一个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苏珊的形象,苏珊展现了人类内心世界挣扎的过程。苏珊的行为及内心世界在家中和十九号房间是不同的。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影响。本文试从人格的三重结构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面孔与思维方式,而带给老师的是全新的挑战,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一位英国语言大师曾说过:“凡能激发学生喜欢学习英语的方法,则是最好的方法,而使学生厌恶学习英语的方法,则是最坏的方法。”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组织游戏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各学科的教学息息相关,英语作为一门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本文从充分利用英语教材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在良好的德育环境渗透德育教育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正在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正式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许多英语教育者开始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所在学校提出“读、听、议、问、练”五字课堂教学法,提出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现学现教,以学为主,向课堂的分分秒秒要质量。”基于以上政策和理念,本文以traffic jam(交通拥堵)为主题,进行探究,融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