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慧眼”艺术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ho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领导的核心是校长,校长是学校管理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一所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可谓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文章结合了笔者的工作经验,从校长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校长学校管理工作做出探究,力求呈现更好的学校管理效果。
  关键词:校长;学校管理;管理艺术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炼的关键词。他阐述的“新常态”有这几个特征:速度、结构、动力。笔者认为,于经济而言,可行;于学校发展,同理可行。这些天,笔者看了很多书籍,请教了几位教育大师,他们的见解引发了笔者的深思,结合所学所思,笔者认为新常态下学校管理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真。
  一、校长对学校未来发展要“放眼”看
  作为一校之长,必须胸怀大志、高瞻远瞩。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和引领者,只有放眼于世界,才能在文化发展中为民族的文化找准自己在学校的位置,从而能够依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占据教育的制高点。高度决定视界,眼界影响着境界。目光长远的校长,做事总是能三思而后行,做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往往懂得今天的决策必定会转化成明天的成果,所以能追求学校的长远发展,做到任职一届,为学校发展谋划十年,为学生健康成长考虑一生。来到贯溪小学第8个年头,学校的溪韵特色文化日趋成熟,目之所及都是溪韵特色,“溪”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更于2019年荣获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校特色成果评比二等奖。那么,接下来,如何纵深发展?在笔者看来,唯有课程改革,让课程真正落地,才能使特色文化走得更远。由此可见,学校办学的大气,来自校长的底气,校长的眼光决定着学校发展的目标,制约着学生发展的高度。
  二、校长对教师的优点要放大看
  学校管理的生命活力在于持续不断地开发人力资源,尽最大可能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为学生发展服务。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亲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校长要用苛刻的眼光看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学会发现教师身上的优点,并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争创优良业绩。善于管理的校长就是用自己的眼光影响教师的眼光,用自己的人格影响教师的人格。优点突出、取得了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师,大家容易看得到,而一些尚未取得优异成绩的潜力教师,需要校长的识才之眼来发掘。校长能“刮目相看”教师们的优点,就会增强他们工作的自信心,让他们也重视自己在群体的作用,从而能激他们工作的斗志,激励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勇创佳绩。
  三、校长对教师缺点和不足应持宽容的态度
  杜克拉说:“才能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明显。”古人也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总会有缺点和不足,教师也不例外。校长的心胸就体现在如何看待这些教师的缺点和不足上。不是原则性问题不要过分苛刻,做到扬长避短。因此,校长对教师要做到“有所知”和“有所不知”的境界。“有所知”就是教师的一些大事、急事、难事,校长要了解、要关心、要帮助,坚持以情感管理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有所不知”就是不与教师在小问题上纠缠,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护,维护教师的自尊心。这样的管理效果会更佳。
  四、校长应给予教师改正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校教师素质参差,水平各异。由于种种原因,教师难免会经历失败或犯错,有的时候甚至做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校长的宽容,就是要容人之过。校长如果用有色眼光看教师,只会使教师更悲观、更消极。相反,校长对犯错的教师更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胸怀大度,不能冷落、歧视他们。相信他们能够改正错误,并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有表現能力、发挥特长、将功补过的新机会。只有校长宽容教师以前的过错,教师工作起来才没有思想包袱,才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
  因此,笔者认为,校长的“慧眼”用得准,学校发展定位就准确,就能不断实现跨越式的科学发展;校长“慧眼”用得好,学校大家庭成员就能幸福和谐,教师团队就会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笔者一直坚信:只要用心经营、敢于实践、努力开拓,我们的教育定会春暖花开、硕果飘香。学校管理,尽在不言中,唯有用心体会,方能领悟真谛。笔者及笔者的团队将不懈努力、继续前行。
其他文献
〔摘要〕 网格化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新模式,依据治理情境的不同,网格化治理有常态与非常态治理之分。常态网格化治理注重格内日常事务的治理,而非常态网格化治理则是应对公共危机做出的超常规治理选择,两者有着共同的治理模式。公共危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治理的预警性、清晰性和整体性内在需求。常态网格化治理在面对公共危机不利因素的高度积聚时存在着治理与情境的失衡,即存在著适用性障碍,暴露出
〔摘要〕 市场竞争中的垄断协议并不总是以单线条的横向或纵向的形式存在,纵横交错的协议结构亦是其常态。形式上的纵横交错,容易遮蔽垄断协议的实质,造成规制方法上的迷失。厘清混合协议中的纵横关系可知,对于存在横向关系的纵向协议,应当直接从纵向切入予以规制;而存在纵向关系的横向协议则与轴辐协议存在交集,应进一步考察分析。深入考察轴辐协议的“中心-边缘”结构和运行机理,可明了其仅作为一种经验类型的意义,而作
《逍遥游》篇题的多种英译揭示了题旨的丰富意蕴,有的翻译富有启发性。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中国学者,其英译多将“逍遥”与乐相关联,而英美学者则否。对关键词如“逍遥”“游”“鲲”“化”“无己”等的英译,可以寻绎出中西学术及文化语境的差异。对《逍遥游》文本,葛瑞汉和梅维恒的英译做了改动,林顺夫对此做了详细评析,其评论有助于认识《庄子》文本的特殊性,也提示我们应当尊重文本的本来面目,不要对文本做主观任意的改动。
〔摘要〕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一百年奋斗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它的出场能够为中国奇迹的“溢出效应”提供“原因解释”,而“中国道路”的成功本身亦需要科学“解释”。从其本质层面来看,中国道路的成功有其自身的基础性逻辑,即坚持了实践辩证法。中国道路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中“被动―自发―自为”“知行合一”的辩证运动,这种辩证运动既是中国道路生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理解和解读中国道路的基本视角。  〔關键
〔摘要〕 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同步推进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基于2003-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带动效应可持续6年左右。作用机理在于,试点政策具有政府引领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但异质性分析显示,试点政策对省会城市、直辖
河南省G县的两个公共品供给个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可以从中探讨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组织基础.自来水供给陷入困境,生活垃圾治理取得成功,背后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生活垃圾治理充分利用乡村组织体系,市场力量可以与之有效对接;而自来水供给缺乏乡村组织支持,无法克服公共品供给中的各种管理难题.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乡村组织体系可以起到动员、解释、说服、奖励、惩罚等作用,承担了一种"类执法"功能,这是市场力量难以做到的.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可能对"类执法"功能构成替代,但只能在电力供应等部分公共品供给中实现,在农田水利等另
〔摘要〕 在空间生产中,空间成为一种特殊商品。延续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的脉络,借鉴鲍德里亚的差异性逻辑,以电商平台的网络空间生产为经验,分析空间差异生产过程与空间价值增殖方式。空间生产本质是空间差异(空间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的差异)的生产。电商平台、网商和消费者共同生产着空间位次、展位以及展现与否的差异。利用空间争夺的竞价排名方式、非正式策略行动与同行竞争程度增强、空间布局生产的赛马机制以及空间呈现的
〔摘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可能消除地区之间的竞争,其建设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将始终是成渝党政协调工作中的“纠结”和“困惑”所在。重构“经济圈”基于良性竞合关系的体制机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顺利进行并实现“一极一源”统揽性目标和“两中心两地”支撑性定位的重要保障。重构“经济圈”基于良性竞合关系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解放思想,以观念创新和思维转变实现精细化设计,并完善相应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