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i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一直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培养合格的外语专业毕业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外语专业学生的扩招,英美文学课逐渐受到了冷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本文立足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力求更好的促进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孟志明(1964-),男,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教学的优化。近几十年来,英美文学课成为是我国外语专业教学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且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巨大的帮助。通过阅读分析文学作品,思考与讨论中外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考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加强对中外文化异同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传统的文化课程,英美文学课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重要性得不到重视。鉴于此,本文针对英语专业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思考,并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进行教学的改革优化展开了讨论。从而促进英文文学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文化的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英语教学现状向前迈了一大步,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的进展,但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艺术,带给英美文学课这门传统的课程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重视度减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这类的实用英语课程,却逐渐忽视了对于英美文学课程在当今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英美文学课在许多院校被作为选修课程,课时也被压缩的少之又少,且一般都被安排在高年级的课程规划中。英文文学包含内容广泛,内容深度强,且较难理解,课时不足使学生很难系统深入的学习,教师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很难通过英美文学课程培养内在英语学习的基本素养。
  2.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学校管理者对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很难对该课程进行综合考量,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教师多聘用外籍教师,或安排年轻教师甚至兼职教师,教师流动性大,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缺乏理解,从观念上与学生沟通较为困难,造成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对课程理解上的偏差。这就很难将英美文学课程的核心根本内容进行讲解,无法突出课程的重难点,很难发挥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作用。
  3.教材建设落后以及授课方式缺乏创新。目前,大多数院校多往往不顾学生的语言功底,选取的教材一般按照年代顺序编排,虽然看起来脉络条理较为清晰,但时间跨度较长,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晦涩难懂的古典文学作品,较难理解,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击其学习信心。由于教材的限制也很难使得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授课方式往往采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模式。教师只能从课本中选取部分经典片段进行详细讲解,文学课讲授成为语言课。这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艺术魅力难以体现,导致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2000年新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把英美文学课重新确立为必修课, 提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开阔思维 ,拓宽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和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 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这一指导思想指出,开设本课程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及文化素养、文化敏感性。
  1.基于英美文学的课程目标来看。学生通过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文化品位鉴赏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也可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功底。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文學现象、作者、作品。学习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知识,通过对经典片段的仔细阅读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自我思考及文化思辨能力。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英美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进而个人视野得到进一步提升。
  2.基于社会及学生个人需求的实用性。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市场对过去那种单纯的语言型毕业生的需求量逐步减少。而英美文学课程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升,为个人日后就业鉴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对文化和文学的敏锐的感受能力,通过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意识。
  三、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调整课程设置。若想保证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应增加英美文学课程的课时和足够的学习年限,以满足教学目标及课程合理安排的要求。只有保证了课程的课时,才能保证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系统性的学习,学生才能对课程知识更好的理解吸收,避免因课时不足而导致的填鸭式学习的现象。其次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将英美文学课程调整到初级年级学习课程当中,让学生尽早接触课程,才能加强学生对英美课程的重视。
  2.优化师资配置。目前大多数院校应聘外教授课,虽然能向学生传授更详细更丰富的英美文化和风土人情,但外教与学生存在文化背景与语言上的沟通差异,因此学生对教授知识的理解将大打折扣。而国内教师了解中国学生的特点,语言沟通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授课方式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建议采用国内外教师结合的办法,外教与国内教师协调课时课程安排,优势互补,这样可以保证学生们的听课质量。此外学校应积极鼓励国内教师在职进修,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创造更多的可以让教师进行英美文学学术交流的条件,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理论研究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特点。最后,因英美文学课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均较高,所以在选择授课教师时,应对教师进行综合考察,全方位的考量,进入考核后集合进行统一培训,使教师们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3.合理选用教学教材。学校不同对课程的要求也不同,选取教材也不同,选取教材总体应视教学大纲而定。教材的编写首先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文学史框架,所选题目要形式多样,考虑难易程度,题材广泛新颖。同时教材内容应尽量使用社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反映时代的变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知识,也能在覆盖面广泛的教材内容中提升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此外可以应用多媒体网络,通过观看经典电影,进行学习的导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课下学生自主学习也能通过电影的手段更深刻且轻松的了解英美文化。
  4.创新授课模式。改变传统“填鸭式”授课模式,不能再墨守成规,应该推陈出新。由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学生是主体,老师为辅助,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启发式”的引导型授课模式。开展问题是教学模式,教师在上一节课布置问题,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教师带着上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与学生沟通讨论,学生自行讨论,发表不同观点。此外,每周可以安排一次课程,教师布置一个主题,学生作为主讲人,从自己的观点视角出发,分析评断文学内容,其他学生针对主讲人发表的内容进行讨论,老师进行引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引导深入的进行解剖、分析。这样,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分析,就会对本课很有针对性的掌握其中的重难点,就会水到渠成的由学生被动式掌握变成主动性学习的模式。还可以精选一些诗歌和经典作品的片段,让学生背诵记忆,这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是非常有益的。
  四、结语
  英美文学课程对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英语专业若想更好的深度发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切实的关注。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时、优化师资配置、合理选用教材、创新授课模式。从而确保教育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使英美文学课程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管英杰.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5):156-157.
  [2]杨秋娟.高校外语院系英美文学教学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2(15):124-125.
  [3]赵金贞.《高等学校英語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浅谈[J].考试周刊, 2007(49):57-58.
  [4]张生珍.关于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06):129-131.
  [5]孟育凤.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 2007(12):81-83.
  [6]刘桂莲.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 2017(12):78.
其他文献
江湖是什么颜色?恐怕很少有人能回答得出来。赤红的是血,雪亮的是剑,黝黑的是大盗们彪悍的脸,洁白的是侠客们飘逸的衣。精彩固然精彩,只是这幅画卷中,红粉色太弱,刀兵色太盛,看久了未免有些累人眼睛。毕竟无情未必真豪杰,英雄难过美人关。于是各路侠女魔女也要拿着十八般兵器,在江湖中抹下嫣然的一笔。她们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这血冷刀寒的江湖之中呢?那一抹嫣红,又在这沉沉如铁的画卷中占有怎样的分量?    冷风如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较为常见。信息化教学手段下能够广泛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此同时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英语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最终显著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但是,由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时间不长,相关教育教学手段不够完善,因此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笔者将分析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等。  【关键词】信息
【摘要】英语这门学科在高中阶段是一门必修课程,在整个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很多学生不喜欢英语,认为它太难,很难理解,这就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极强的厌恶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高中英语教学受到严重制约。正是因为这样,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地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不断探索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喜欢上英语课程,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
一、前言  自主学习是当代素质教育提倡的让学生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英语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作用,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自主学习方式是将学生放在英语课堂的中心位置,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来学习英语。整个课堂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学习的目标,然后再制定
【摘要】虽然高中英语改错题的篇幅短小,但是却能够全方位考察我们对句子、短语、单词的掌握情况,要在改错题中得到高分,既要掌握语法结构、上下文关联度、词汇意义,还要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本文阐述了高中英语改错题的考察重点,并针对高中英语改错得分的提高方式进行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改错题;考察重点;提分方式  【作者简介】姜孟炎,长沙市明德中学。  短文改错是高考英语考察的重点题型,在高考改
1964年,时任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的程子华奉周恩来总理之命,率领中央有关部委负责同志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赴大西南三线建设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以确定拟建中的工厂厂址。我作为程子华的秘书,也一同前往。在程子华的带领下,调查组走遍了西南三省,对三线建设进行实地调研,从而为三线建设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接受命令,组建联合调查组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主席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体”,而忽视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这种单一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不仅会使得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进而不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互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不仅迎合了英语学科“能力为上”的教学初衷,而且还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课程思政。首先,分析出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中存在过于重视英语成绩、忽略文化输出培养及学习动机比较功利的问题;其次,通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发混合式教学功能三条途径,充分发挥出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实现英语知识与课程思政的育人协同效应。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王丽萍,眉山职业技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英语的需求在中职生就业中日渐增长,同时中职生也面临着学业水平考试的挑战,但是在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状态差,英语教学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中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走出尴尬的办法,以供同行共同商榷。  【关键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尴尬;解决办法  【作者简介】王爱党,泉州工商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Abstract】Biblical idioms are widely us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even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 it is important for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