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谈及中学生作文问题时曾说过:“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最高级别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它离不开相当程度的阅读。”教育改革家黎锦熙关于“作文与读法教学联络”的论述,引发了我的深刻思考。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写作是重中之重,阅读与写作有紧密关系,但“相当程度”是指怎样的程度呢?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当实实在在地用好教科书,以课文为例子,将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现结合我的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纪实性的传记散文名篇,被作为中学教育课本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使用。《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捕蛇者说》这篇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对这句话中“向”
在常态下,我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注意的大概都是文章的标题。标题是作者的第一声呼唤,同文章的思想内容一样,也是作者心血凝聚的产物。可以说,标题最直接地透露了文章最重要的信息。因此,在正常的阅读教学流程中,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标题,并由此入手带着推测去读文章,是尽快走进文本的一个有效途径。 有一位老师在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作为课文的标题。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