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在道、政、学之间挺立——北宋儒学思想史视域中的苏轼刍论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作为北宋“蜀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儒家思想渊源和深刻的时代思潮背景。在道的层面,他坚守了以孔孟之道自任、志在批判、议论不随、勇于担当的士君子人格;在政的层面,他发扬了儒家仁民爱物、志在兼济的人文精神;在学的层面,他从肯定个体情感出发,以社会整体性与个体多样性相统一的致思方式来诠释儒家经典,从而构建了一种性命自得、以诚明而达致中庸的理想人格境界。苏轼融理论思想和生命实践为一体,将道、政、学三元统一的的安身立命之道,在中国传统儒学的人格理论演进历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其他文献
在古今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从无人认真地把"黄帝都邑"与西安正式联系起来;也从无人认真地把西安之"黄帝都邑"作为陕北黄帝陵历史真实性的考古——历史学证据。随着西安杨官寨
实践教学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部分高校实践教学7种模式进行分析可见,目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内容系统性、时空连续性以及
江苏散文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江苏散文千姿百态的言说与书写尝试,为当代散文的发展蓦然打开了新的广阔空间。范小青和叶兆言都是当代著名作家,在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