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2基因转染的G422胶质母细胞瘤体外增殖及体内致瘤性的改变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IL-2基因治疗胶质瘤的可能性,并对其免疫机制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

重组的复制缺陷腺病毒作为基因转移的载体,将鼠IL-2基因转染G422小鼠胶质母细胞瘤细胞(G422-mIL2),RT-PCR检测G422-mIL2细胞中目的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IL-2依赖细胞株检测G422-mIL2培养上清中mIL-2的活性,MTT法检测G422-mIL2体外增殖能力的改变。将野生型G422细胞、LacZ基因转染的G422细胞(G422-LacZ)、G422-mIL2接种到小鼠皮下,观察皮下肿瘤的生长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4小时51C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LAK、CTL的杀伤活性。

结果:

G422-mIL2细胞有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体外培养上清中分泌高水平的mIL-2,和野生型G422、G422-LacZ相比,其体外的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而接种皮下后肿瘤生长延缓,小鼠的存活期延长(P<0.01),有4/10的小鼠长期无瘤生存(>90天)。G422-mIL2接种组小鼠脾细胞的LAK、CTL活性显著增强(P<0.01)。

结论:

IL-2基因转染的G422细胞的体内致瘤性显著降低,其机理可能是提高了荷瘤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其他文献
一、文化批评在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界的兴起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场以“文化研究”命名的理论旋风在西方学术界兴起并迅速传播开来,它在许多学科内所引发的研究范畴、方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