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方法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爆震性聋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传统方法联合银杏叶注射液用于治疗煤矿工人爆震性聋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56例(98耳)爆震性聋患者,职业均为煤矿工人,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患者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只采用高压氧等传统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注射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耳鸣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8.0%(32/41),明显高于对照组(55.6%,25/45)(χ2=4.857,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40/52),明显低于治疗组(93.5%,43/46) (χ2=5.160,P<0.05)。

结论

与传统疗法比较,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治疗煤矿工人爆震性聋患者可显著改善耳鸣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石棉肺并发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 MM)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例石棉肺并发恶性间皮瘤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例患者中2例为胸膜间皮瘤,以胸闷、胸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1例为腹膜间皮瘤,以腹胀、腹痛、排尿困难为首发症状。3例患者均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恶性间皮瘤。2例进行了系统化疗,1例对症支持治疗,随访至今,
目的动态观察亚急性1, 2-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特征与规律,为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亚急性1, 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按临床表现分为颅压高为主A组25例,肢体震颤为主B组18例,精神行为异常为主C组8例,观察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头颅CT异常及脑脊液压力指标,比较各组发病、恶化、好转和基本恢复持续的时间及全程的时间。结果51例患者只有头颅CT变化显示恶化时间与症状体征恶化时间的差
期刊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用乌司他丁与单用血必净及单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疗效,为临床治疗PQ中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ICU病房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124例。其中男60例,女64例;年龄18~69岁,平均(31.9±10.9)岁。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常规治疗+血必净组(41例)、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35例)、常规治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致敏小鼠肝损伤过程中C3aR和C5a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MLT)的发病机制。方法将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5只)、溶剂对照组(6只)和TCE处理组(65只),于第1、4、7、10天进行致敏,第17、19天进行激发,激发后24、48、72 h和7 d处死动物,并记录体重和肝脏重量,无菌取出肝脏,用于病理观察组织结
目的探讨1-溴丙烷(1-BP)对职业接触者的神经电生理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3个1-BP生产工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选取接触1-BP的生产工人54名为接触组,以同厂不接触1-BP的工人42名为对照组,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作业环境中1-BP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男性1-BP接触组工人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为(46.61±3.96)m/s,低于男性对照组[(48.70±3.20)m/s],差异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三硝基甲苯(TNT)白内障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和裂隙灯对比观察45例90只TNT白内障及60例120只健康成人眼晶状体的形态及内部回声,同时测量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计算超声对TNT白内障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检出TNT白内障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100.00%,诊断符合率为97.14%,阳性预测值为100%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