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来构建的,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相应地也在发生着变化,如要求教材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能力培养者转化,要求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探究者转化。
我在实践中提出一种新的思路: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将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起,即推行“教学一体化”方案。我认为,以“教学一体化”方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以上转变,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的核心思想
教师要把对教材学习、分析的过程转化为一个问题系统,并在一个大问题下面分解出一系列的子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为使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还要求必须有相辅相成的训练系统。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方案设计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把教学内容首先转化为问题系统和训练系统,然后以“教学一体化”方案的方式展现出来。
二、“教学一体化”方案的形式和结构
从形式上看,“教学一体化”方案分为两个部分,即问题系统部分和训练系统部分。
1.问题系统:也称问题链,由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把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加工转化而来。问题链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的,这些问题的关系可能是并列式的,也可能是递进式的。把内容转化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古人云:“学始于疑。”疑问不仅是思考的原因和推动力,而且还能为“启发”造势,把学生推到“愤悱”的状态。当然,并不是要把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转化为问题,而是有所选择的。因此,问题设计不必面面俱到,无一遗漏。问题要围绕主干知识进行设计,枝叶的知识不妨放到训练系统中去解决。当然,不仅要设计知识点上的问题,还要设计知识框架上的问题,要做到点、面结合;不仅要设计知识上的问题,还要设计方法上的问题。问题展现的形式很多,可以填空式、问答式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不同的问题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填空式比较适合知识点上的问题,问答式比较适合概括类的问题,表格式比较适合对比类的问题,要因问题而异。
2.训练系统。落实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方针,主要是通过“教学一体化”方案中的训练系统来体现的。“教学一体化”方案中训练系统又包括两个子系统,一为即时训练系统,二为课时训练系统。
所谓即时训练,即当一个相对完整的子问题解决后,配以及时的训练。当所有问题解决后,再配以课时训练。这种把训练分解到子问题上的做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二段式的局限,增强了训练的及时性。
即时训练和课时训练是一个系统。即时训练侧重于基础性的题目,课时训练类似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作业,侧重于综合性的题目,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这对落实分层次教学是有益的,基础差的学生在即时训练时要求达标,基础好的学生在课时训练时要求突破,使用得当,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以发展。
三、“教学一体化”方案体现了“三主”方针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①在方案的设计上。方案上的问题和训练都是教师备课时设计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并没有游离于教案之外,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教案进行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②在问题解答的反馈上。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反馈,正确的要肯定、赏识,错误的要引导,直到问题解决。
2.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①学生是提取信息的主体。结合方案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信息提取出来,以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②学生是分析加工信息的主体。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动口,如果回答不完整,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继续提问,也可让其他学生补充回答,从而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一体化”方案引起教学行为变化的预期
1.教师的备课行为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过去的备知识系统转向了备问题系统和训练系统。当然,科学的问题系统设计是在认真备知识系统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过去说“备学生”更多的是一种观念,因为要真正做到“备学生”是不好把握的。“教学一体化”方案主要是通过问题系统和训练系统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的,从这个角度讲,它更好地解决了“备学生”的手段和目的的问题。“教学一体化”方案在“备训练”这个方面的优势是自不待言的。
2.教师课堂行为会发生变化。教师的行为状态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写得少了,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快了教学进度,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的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以“传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讲,课堂上教师唯恐讲得不到位、不全面,以至于滔滔不绝。教师往往过度紧张,注意力主要指向知识体系。而使用“教学一体化”方案,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学,注意力指向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
3.学生课堂行为会发生变化。传统课堂学生的行为方式可概括为以听为主,以思考为辅。而“教学一体化”方案要求学生的行为方式以阅读、思考为主,以听、记为辅。使用“教学一体化”方案并不排斥教师的讲,但更多的时间是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或进行活动的,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责编 海 宇)
我在实践中提出一种新的思路: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将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起,即推行“教学一体化”方案。我认为,以“教学一体化”方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以上转变,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的核心思想
教师要把对教材学习、分析的过程转化为一个问题系统,并在一个大问题下面分解出一系列的子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为使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还要求必须有相辅相成的训练系统。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方案设计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把教学内容首先转化为问题系统和训练系统,然后以“教学一体化”方案的方式展现出来。
二、“教学一体化”方案的形式和结构
从形式上看,“教学一体化”方案分为两个部分,即问题系统部分和训练系统部分。
1.问题系统:也称问题链,由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把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加工转化而来。问题链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的,这些问题的关系可能是并列式的,也可能是递进式的。把内容转化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古人云:“学始于疑。”疑问不仅是思考的原因和推动力,而且还能为“启发”造势,把学生推到“愤悱”的状态。当然,并不是要把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转化为问题,而是有所选择的。因此,问题设计不必面面俱到,无一遗漏。问题要围绕主干知识进行设计,枝叶的知识不妨放到训练系统中去解决。当然,不仅要设计知识点上的问题,还要设计知识框架上的问题,要做到点、面结合;不仅要设计知识上的问题,还要设计方法上的问题。问题展现的形式很多,可以填空式、问答式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不同的问题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填空式比较适合知识点上的问题,问答式比较适合概括类的问题,表格式比较适合对比类的问题,要因问题而异。
2.训练系统。落实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方针,主要是通过“教学一体化”方案中的训练系统来体现的。“教学一体化”方案中训练系统又包括两个子系统,一为即时训练系统,二为课时训练系统。
所谓即时训练,即当一个相对完整的子问题解决后,配以及时的训练。当所有问题解决后,再配以课时训练。这种把训练分解到子问题上的做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二段式的局限,增强了训练的及时性。
即时训练和课时训练是一个系统。即时训练侧重于基础性的题目,课时训练类似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作业,侧重于综合性的题目,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这对落实分层次教学是有益的,基础差的学生在即时训练时要求达标,基础好的学生在课时训练时要求突破,使用得当,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以发展。
三、“教学一体化”方案体现了“三主”方针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①在方案的设计上。方案上的问题和训练都是教师备课时设计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并没有游离于教案之外,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教案进行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②在问题解答的反馈上。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反馈,正确的要肯定、赏识,错误的要引导,直到问题解决。
2.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①学生是提取信息的主体。结合方案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信息提取出来,以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②学生是分析加工信息的主体。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动口,如果回答不完整,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继续提问,也可让其他学生补充回答,从而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一体化”方案引起教学行为变化的预期
1.教师的备课行为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过去的备知识系统转向了备问题系统和训练系统。当然,科学的问题系统设计是在认真备知识系统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过去说“备学生”更多的是一种观念,因为要真正做到“备学生”是不好把握的。“教学一体化”方案主要是通过问题系统和训练系统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的,从这个角度讲,它更好地解决了“备学生”的手段和目的的问题。“教学一体化”方案在“备训练”这个方面的优势是自不待言的。
2.教师课堂行为会发生变化。教师的行为状态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写得少了,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快了教学进度,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的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以“传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讲,课堂上教师唯恐讲得不到位、不全面,以至于滔滔不绝。教师往往过度紧张,注意力主要指向知识体系。而使用“教学一体化”方案,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学,注意力指向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
3.学生课堂行为会发生变化。传统课堂学生的行为方式可概括为以听为主,以思考为辅。而“教学一体化”方案要求学生的行为方式以阅读、思考为主,以听、记为辅。使用“教学一体化”方案并不排斥教师的讲,但更多的时间是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或进行活动的,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责编 海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