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发展现状,笔者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472名学前教育教研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是教研员最重要的素养;我国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总体较好;在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做得较好,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仍有提升空间;教研员专业素养受到专业引领、领导重视及自身努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多措并举提高教研员专业素养。为了提升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要加强自我修炼,提升内生动力;二要重构教研文化,促进共同发展;三要强化社会支持,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教研员 专业素养 对策
  专业素养是一个人从事某种专门职业所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总和。国家对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教研人员要加强思想修养和专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教研员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政治素质过硬;(2)事业心、责任感强;(3)教育观念正确;(4)教研能力较强;(5)职业道德良好。随着国家对教研员专业素养的重视,教研员专业素养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毕景刚、韩颖从“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引领示范、协调与沟通”四个角色职能入手,构建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性”四个维度的专业素养模型结构[1]。罗滨构建了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10项指标的教研员素养框架,并提出要在建立团队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优化队伍结构、创新研修机制、开展课题和项目研究等路径,多渠道多方式提升教研员核心素养[2]。罗滨提出,教研员应具备专业意识、专业情怀、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研知识、教师教育知识、课程知识、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能力、 教学研究与指导改进能力、质量评价与分析反馈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十大核心素养[3]。方瑞华认为,阅读力、研究力、服务力和培养力是教研员最重要的核心素养。郭强提出,新时代教研员必备的专业素养包括会学习、会研究、会引领、会创新等方面,教研员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有关教育法规政策、持续追踪学科前沿知识、持续开展课题研究和持续进行科学命题尝试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素养[4]。张贤金、吴新建提出,新时代教研员应该具备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担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业绩、深刻的学科整体理解和认识、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强大的学科研究能力和引領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5]。这些研究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教研员专业素养的认识和了解,丰富了教研员相关研究成果。学前教研员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保教改革的推进者、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名师团队的引领者,被称为幼儿教师、园长的老师,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力量[6],其专业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但是以往研究对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的关注较少,也缺乏对全国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发展状况的调查。因此,对我国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内容
  笔者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前教育教研员实际情况,构建了我国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调查问卷。问卷包括素养结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及个人基本信息等方面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网上调查的方式进行,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1472名学前教研员参与调查。其中,男106人,女1366人;省级教研员60人,地(市)级248人,区县级907人,乡镇级257人;专职教研员742人,行政干部兼职教研员235人,幼儿园工作兼教研员313人,兼任其他学科教研员151人,其他31人。
  二、研究结果
  1. 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是教研员最重要的素养
  (1)超九成教研员认为专业能力、专业知识是教研员最重要的专业素养
  从教研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来看,选择专业能力(91.0%)、专业知识(90.4%)的比例超过了九成,选择职业道德(88.4%)、组织沟通能力(85.9%)、终身学习能力(81.8%)的比例超过了八成,其他依次是理想信念(70.9%)、自我认识与调节(68.8%)、仁爱之心(62.7%)以及其他(1.1%)。
  (2)教育科研能力、组织教研活动能力、引领教师发展能力是教研员最重要的专业能力
  从教研员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来看,超过九成的教研员认为是教育科研能力(91.0%),选择组织教研活动(88.3%)、引领教师发展(85.8%)、提炼教育成果(81.9%)的比例也都超过了八成,其他依次是自我反思(77.9%)、幼儿园评价(64.8%)、服务教育决策(64.7%)、引导社会舆论(46.1%)以及其他(1.5%)。
  (3)幼儿发展知识、教育科研知识、学前教育政策知识等是教研员最重要的专业知识
  从教研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来看,选择幼儿发展特点(89.2%)、教育科研知识(87.5%)、学前教育政策(85.0%)、保育知识(84.1%)、教师成长规律(81.7%)的比例超过八成,其他依次是幼儿园文化(74.5%)、现代信息技术(71.5%)、教育舆情特点(53.7%)及其他(1.2%)。
  (4)敬业爱岗、有责任心、甘于奉献等是教研员最重要的职业道德
  从教研员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来看,近九成教研员认为是敬业爱岗(89.3%),其他依次是有责任心(87.6%)、甘于奉献(85.5%)、有合作精神(84.6%)、积极乐观(81.6%)、遵纪守法(74.1%)、公平公正(73.8%)、诚实正直(69.4%)及其他(1.6%)。   (5)具有服务意识、重视教育科研及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是教研员最重要的专业理念
  从教研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理念来看,超过八成的教研员认为要具有服务意识(85.1%)、重视教育科研(83.8%)及营造良好文化氛围(81.6%)。其他依次是珍视游戏价值(79.9%)、尊重师幼差异(75.4%)、注重保教结合(74.4%)、平等对待教师(62.7%)、争取社会支持(60.5%)、正确引导舆论(58.2%)及其他(1.2%)。
  2. 學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总体较好
  (1)超过七成的教研员感觉自己专业素养较好
  教研员对自身专业素养评价的平均得分为3.79分。其中,8.5%选择非常好,63.0%选择比较好,27.4%选择一般,选择比较差的只有0.7%,选择非常差的比例只有0.3%。总体来看,教研员感觉自身专业素养较好的比例达到71.5%,感觉较差的比例只有1%。
  (2)过半教研员认为教研员队伍整体专业素养较好
  教研员对学前教育教研员队伍专业素养评价的平均得分为3.52分。其中,5.3%选择非常好,45.7%选择比较好,45.0%选择一般,3.7%选择比较差,0.3%选择非常差。可见,教研员觉得学前教育教研员队伍整体专业素养较好的占比达到51%,感觉较差的只有4%。
  从教研员对自身及队伍整体的专业素养评价来看,教研员对自身及教研员队伍的专业素养的评价得分均在3.5分以上,接近较好水平,说明教研员专业素养总体较好。教研员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评价得分略高于对教研员队伍的评价得分,这可能是因为教研员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社会赞许效应。
  3. 学前教育教研员在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做得较好,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1)教研员在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做得比较好
  从教研员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来看,选择职业道德(88.8%)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组织协调能力(67.8%)、仁爱之心(67.4%)、终身学习能力(66.7%)、理想信念(66.3%)、自我认识与调节(64.0%)、专业能力(62.1%)、专业知识(59.6%)和其他(1.0%)。
  (2)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教研员最需要提高的方面
  从教研员需要提高的专业素养来看,超过七成的教研员选择专业知识(75.3%)、专业能力(72.1%),其他依次是终身学习能力(48.6%)、组织协调能力(47.6%)、自我认识与调节(37.1%)、理想信念(17.3%)、职业道德(9.9%)、仁爱之心(9.0%)和其他(0.9%)。
  4. 教研员专业素养受到专业引领、领导重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多措并举提高教研员专业素养
  (1)专业引领、领导重视及自身努力等是影响教研员专业素养的主要因素
  从影响教研员专业素养提高的因素来看,近八成教研员选择了专业引领(79.7%),其他依次是领导重视(65.4%)、自身努力(64.6%)、评价激励(56.4%)、自我反思(56.0%)、管理科学(54.9%)、机制健全(54.5%)、准入机制(54.5%)、同事互助(35.7%)、家庭支持(26.4%)及其他(1.0%)。
  (2)健全培训机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地位待遇等是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方法
  从提高教研员专业素养的策略来看,超八成教研员选择了健全培训机制(86.4%)和加强理论学习(82%),其他依次是提高地位待遇(68.3%)、重视自我反思(54.0%)、优化评价机制(52.1%)、完善管理制度(48.1%)、改善工作环境(40.1%)、改善舆论氛围(32.0%)及其他(1.4%)。
  三、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特别是学前教育迈入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新征程以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对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研发现,我国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总体较好,在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做得较好,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间。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学前教育教研员的专业素养,笔者基于调研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自我修炼,提升内生动力
  教研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行家里手,要树立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以专业发展为核心,培养专业情怀,在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品格、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引领者的角色,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一要加强自我学习。教研员既要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法律法规,把握学前教育发展方向,又要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还要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一日生活及游戏活动等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知识和方法,掌握指导教师开展保育实践与研究的方法。因此,教研员要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主发展的使命感,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成为学习的先行者,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真正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在不断学习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二要强化实践锻炼。教研员应立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从教师日常生活中发现、捕捉和思考问题,在丰富多样的实践问题中选择最迫切、最适合的问题,坚持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载体,立足日常教育事件,以现实的教育问题为切入点,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着力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有效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儿童全面发展。
  三要注重自我反思。教研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研员要经常对自己的教研理念、教研方法、教研活动等进行反思,记录教研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研,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研观念,改善教研行为,不断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提升教研水平,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业务素质提高。   2. 重构教研文化,促进共同发展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积极向上、宽容友善、健康活泼、和谐共享的教研文化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为教研员专业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一要改善工作环境。教研机构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公条件,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优美典雅的物质环境,积极营造舒适宜人、文明和谐、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环境,创设自助、开放、富有人性化的教研氛围,用优美的环境愉悦教研员的身心,陶冶教研员的情操。
  二要完善内部管理。教研机构要制定发展规划,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坚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校务会议,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尊重和保障教研员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提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三要加强同伴交流。智慧在交流中闪烁,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教研机构要建立团队共同的价值追求,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积极倡导“合作共进”的良好风气,培育学术对话和学术批评的文化,营造教研员内部自由争论的良好气氛,为教研員之间的合作互助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得教研员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支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断取长补短,在教研活动中共同进步。
  四要优化评价机制。教研机构的评价制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建立与工作绩效相联系的奖励评价机制,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研员考核评价标准,实现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目的发展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切实促进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3. 强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益于减缓工作生活压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心理和行为适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而社会支持的缺乏,容易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使日常工作生活出现困难,社会支持对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要加强专家引领。专家引领能为教研员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促进教研员专业水平的提高。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一方面,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专家,通过专家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等形式,促进教研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研员通过高校访学、挂职锻炼、学术交流、脱产培训等方式学习、观摩、交流,开阔教研员视野,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
  二要健全培训机制。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教研员培训制度,教研员培训机会明显偏少,严重制约了教研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国家将学前教育教研员纳入教师“国培计划”,每年组织骨干教研员国家级示范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研员定期培训和全员轮训制度,将学前教研员培训纳入继续教育规划,每位教研员每5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各级教研部门要建立学前教研员培训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教研员参加专业培训。
  三要提高工资待遇。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教研的投入力度,建立学前教育教研专项经费,切实保障教研员培训、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依法保证学前教研员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四要改善舆论环境。各地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把教研工作摆在优先发展位置,集中宣传展示各地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典型经验,广泛宣传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事迹,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毕景刚,韩颖.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教研员的角色与职业素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18):31-33.
  [2] 罗滨.教研员核心素养:教研转型背景下的新修炼[J].中小学管理,2016(4):15-17.
  [3] 罗滨.教研员十大素养促教研升级[J].人民教育,2016(20):28-31.
  [4] 郭强.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能力素养及成长路径[J].教育论坛,2020,33(10):34-36.
  [5] 张贤金,吴新建.新时代教研员应具备五个核心素养[J].教学与管理,2020(25):84.
  [6] 高丙成.全国学前教育教研员满意度调查报告[J].当代教师教育,2018,11(3):79-85.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YJ2021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其他文献
金秋九月,我们相聚在著名的东北师范大学,举办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2021·中国教师发展论坛.首先,我代表民进中央向老师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热情支持和帮助本次论坛的各部门、各单位、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特别要感谢承办方东北师范大学,贵校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学科优势,为论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期刊
深度学习是一种通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理解与思考以及对新旧经验的有意义融合,在各种复杂真实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迁移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高三英语阅读课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依托,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以推动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知与理解,再通过设计分析与判断、赏析与评价、应用与迁移等多角度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探究语篇主题意义,并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深层次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育人始终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育人是相对抽象的任务,看似与学校和教师的每项工作都相关,也被整日挂在嘴边,但育人工作究竟如何科学有效进行,学校和教师却 并不清晰.
期刊
张丽老师抓住《儒林外史》的整本书阅读价值,以精选导读内容为经线、以阅读方法指导为纬线、以关怀为内核,真正让这节名著课对学生起到了阅读引导的作用.全课纤巧典雅,让人击节赞叹:“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rn特级教师马群仁的“阅读关怀”理论指出,阅读关怀是指教师在尊重学生“阅读动机”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强制力量,向学生施以“引导”与“关爱”,学生确认教师传递的“信息”后,最大程度地遵从自我意志作出“阅读选择”,从而形成一种以“对话”为表征,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幸福感为最终目的的“阅读关系”.这节“阶段
期刊
校本课程特有的开放性为融合STEAM理念提供了实践土壤,本文以校本拓展类课程“厨房里的化学”为例,从优化课程的设计、实施等方面提出实践策略.课程以化学知识为设计主干,融合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跨越学科界限进行以活动为载体的整合,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进行积极尝试,为同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可行性借鉴.
【摘 要】本文针对农村初中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阅读育人的教育主张,探索关怀视角下的阅读教育策略,建构阅读关怀的实践模型,通过省级名师工作室培养阅读关怀种子教师,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持续、深度的实践推广,提升农村地区初中生的阅读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阅读育人 阅读关怀 实践模型  在我国,“全民阅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阅读对于强化文化认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为了提高初中劳动技术课的实效性,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面、深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一、对劳动技术课的基本认识  初中劳动技术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实践性。初中劳动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达到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过程。二是综合性。初中劳动技术课是一门融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关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的战略性决策。笔者在进行乡村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通过科学确定研修主题、合理设计研修课程、充分凸显研修主体,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 培训 赋能  教育工作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教师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但当前不少教师缺乏学习精神,尤其是乡村教师更面临学习力匮乏、专业技术含金量不高、专业水平提升缓慢等问题。“很多乡村教师的生
编者按:  顾明远先生1949年入学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1956年留苏回国入职北师大任教至今,参与、见证了北师大的发展。我国的许多教育政策、北师大的许多创新都有顾先生的智慧贡献与亲身实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顾先生整理旧照片,写成回忆录。我们荣幸地得到顾先生授权,选择部分内容分期连载,以飨读者。  21世纪以来,奥数班在我国盛行,不仅中学生上奥数班,而且小学生也要上。主要是因为上初中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性维度,是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的源头。教师只有把握好从建构到运用的过程,引领学生在积极建构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意识,在归类统整中建立深入联系,在涵泳咀嚼中实现高度内化,在模仿创生中发展表达能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关键词】建构运用 培养语感 迁移运用 深度品析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