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老子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ife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author created several statues of Lao-tse with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Lao-tse in Taoism. Even with limited shapes and space, the author try to pursue and follow the ideas of philosopher Lao-tse by those stadues.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和表征者,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座恍惚悠然的精神奇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雕塑艺术礼老子,通神于其哲思的渊深玄妙与精微博大,是我内心时刻涌动的意念,也是我20多年来历史文化名人造像课题研究的一个文化维度。
  老子的形象何如?史书上记载“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玄妙内篇》里记载,老子一生出来就“生而皓首”。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篇》描述:“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类似这种富有神话般的描述,虽有悖客观物质世界规律,但寄托了人们对圣人的“仙化”。而有案可稽者乃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文献。它通过孔圣人的美辞,刻画出作为精神象征的老子。公元前518年,孔子适周,请教于时任周之守藏室史的老子。老子新沐披发,与孔子语以深藏若虚、逢时而动的思想观念。“孔子问礼于老子”是我国儒道两家圣哲的晤见,它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庄子·田子方》侧面记载了这次会面时孔子对老子的印象:“然似非人”……向者先生形体,掘(倔)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然,乃是“不动貌”。“掘(倔)若槁木”即形如枯木,无怪乎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就常常提及老子“好像一段呆木头”。而“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一句,则传神的凸显了老子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通过孔子之描述,烘云托月,形容老子乃人中之真龙也!
  正是这些片段,构成了老子形象的历史印迹!“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德经》二十一章)。他的形象悠远模糊,却时在混沌中透发着光明。他的身影,虚幻飘渺,细微如流光,广阔如宇宙;沉寂如深潭,铿锵如雷电;为老子塑像,唯有思接千载,神与物游,无形无象,有形有象,进入一个大自由的状态,方能有成!
  近年来,我先后以《上善若水——老子》《紫气东来——老子出关》《天人合一——老子》为题材创作了老子的形象,分别从其哲思的不同概念名相出发,从内容形式上去经营,塑以载道,以有限之体状、空间追寻先哲老子的思想本怀。
  
  体如流韵水为德
  老子是第一个提出了“道”并将之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的哲学家。“道”字本来是人走的道路,有四通八达的意思。这一意义引申为“方法”“途径”,已初步地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意思。
  在老子“道”的世界里,“水”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孔子问礼,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最高境界的行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能“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与世无争,实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这才是真正的近于道。是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七十八章)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道如水,水即道,我们不仅应该认清这如水的道体特性,还应该用水的心态指导我们的行为,调适我们的心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真真是一片氤氲浩渺之境!
  我所塑的《上善若水——老子》像正是在表述老子“上善若水”、“渊兮似万物之宗”的理念。他寂坐不动,大千入怀,雍容高古,须发垂逸,如悠悠青云,在山之巅。全身的衣纹如依山而下的山泉瀑布,淋漓畅快、浮光跃金,闪烁其间,创作上力求神似,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对于老子的内在哲思,不粘不脱、若即若离,既是事物本身,又超越此事物,达到意象的形与神、物与我的合一。
  王夫之有言:“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特性。
  因此,我塑《上善若水——老子》,其意其境在于:
  水韵潺潺,缓流山涧,慧如涌泉,生生不息。
  老子之像,恍兮惚兮,物在恍惚中,象在恍惚中。
  ……
  
  函关青牛乘紫气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出关,紫气东来!
  老子到何处去?莫知所终。只留下了洋洋洒洒、煌煌五千言的《道德经》。
  经中有云:“反者道之动”。(《道德经》四十章)“周行而不殆”。(《道德经》二十五章)这些都表明了老子认为道体是恒动的。经中又云“归根曰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道德经》十六章);这表明道体是静止的,或者说道体在变动性中是稳定并蕴含法则的。
  我所塑的《老子出关》着力表现了老子哲思的动静观。
  函谷关前,紫气东来,光华东射,仙风道骨的老子骑在青牛上,牛老人老,修行到了犹如枯木的地步,他低着头,长髯垂胸,牛却仰头举目.都没有回望。跟随他的牛亦是得道成仙,皆是物我两忘的状态。塑像中老子遒劲而又舒缓安详不失张力,形象似清风拂眠,雨打芭蕉,又似秋风扫叶,阳炙万物,如老树新芽,枯木逢春。
  远观,青牛正摇首扭躯,奋力前行,老子亦衣袂飘飘、奔尘绝逸而去,近看,则青铜铸就,瞬间永恒。“来似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我曾作诗记曰:
  悠悠间,如紫气东来,仙翁飘然,
  青牛蹄迹,不见踪影,
  唯恍唯惚兮,塑形以记。
  
  空谷无声接千古
  《天人合一——老子》的塑像高18米,今天安放在我的故乡江苏淮安钵池山。老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渊兮湛兮,恍兮惚兮,象帝之先;其静穆幽冥之象表征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哲思;
  该雕塑整体造型中空,其中我把老子的胸腔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空”字型山洞,表征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生于无”的中国哲学道家思想。昭示天地之间,犹如橐,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体现中国文化的生生不息之强盛生命力。穿越老子的“空”进入老子雕塑的世界中,同时也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徜徉悠游,玄览鉴照,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所在。
  “空”是宇宙乾坤之象,是大境界,它吐故纳新,包罗万象。智者得空则思接千古……
  有、无成为哲学史上一对关系范畴始于老子。以此形成“有无相生”、“有生于无”两个重要命题。《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处谈有无的相互依持关系。老子将有、无提升为本体论的最高范畴,同时也让有、无成为宇宙论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老子提出的重要处世原则是“虚怀若谷”。“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道德经》十五章。人要有像山谷一样深广的胸怀和宽容的胸襟,居上谦下。老子说:“上德若谷”,意即最高的“德”像山谷那样幽深空阔,谦虚为怀。这种内藏生机、蕴含力量的虚怀,对中华民族美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虚怀若谷,要能容。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容纳万物,善于包容,才能至“大”。
  虚怀若谷,要能谦。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的发扬,开阔了中华民族宽广的文化襟怀。巨川非一源,容而后大。在此我强调的是我们文化心理构成的基础。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其文化发散的方向与发散原点的方位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根植于中国人心理深度的处世原则是“包”、“容”。我塑老子以虚怀若谷为造型特征,雕塑满刻《道德经》,谓之满腹经纶。这“空谷”接天地正气,幻化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手随泥的流动而不自觉运行,心则在追寻着“与物推移,人性旷达”。雕塑虽为具象,又有可触、可摸那些物化了的哲学直观。
  老子在哲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道”这一超越性范畴。这一范畴所具有的内涵是自然无为、自长自动、自己如此。“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之外,别假设一个‘道’。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形;是单独不变的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又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这个道的作用是: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的作用,并不是有意志的作用,只是一个‘自然’。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只是自己如此。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的作用,只是万物自己的作用,故说‘道常无为’。但万物所以能成万物,又只是一个道,故说‘而无不为’。”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其内涵涉及到万物生成本原、存在本体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构成老子哲学体系的重要范畴如有无、动静、体用都包含道与现象界两个层面”。正是从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孕育出《上善若水——老子》《紫气东来——老子出关》《天人合一——老子》三尊雕塑作品,藉此表征老子哲学的自然、动静、有无等思想观。
  道,幽微精妙,难以言语道断;日日求道,踏破铁鞋无着,以艺修道,道在自身,须臾不曾分离……
其他文献
摘要:在和谐校园创设中,学校工会的地位在不断加强,教师对学校工会工作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因绩效工资的发放,教师与行政之间的矛盾日夜增大,作为农村学校的工会主席同样面临着更多的工作挑战。  关键词:学校,工会,困惑,思考  Abstract: in the crea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the position of the trade union
期刊
摘要: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的核心重点,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并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本文论述了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应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以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is the core of constructi
期刊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内涵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已成为决定企业综合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
摘要: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诸多渠道中,学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思想政治;德育;主渠道   Abstract: in the moral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 the m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事了许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初当班主任的时候,只知道累,一天忙的团团转,忙得焦头烂额。一天为繁重、琐碎、永不休止的班主任工作而唉声叹气。随着工作的进行和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班主任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是一门艺术,也是最能锻炼人能力的工作。因为班集体是由脾气、性格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的。一个人力量小,集体力量大无边,这就
期刊
摘要: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建筑工程中裂缝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地面混凝土中更是常见,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通病。实践证明,现有条件下,在混疑上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论述了砼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concrete in modern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c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