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美术课堂教学之中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德育建设起重要作用。
  
  一、注重身教育人
  
  1、加强师德修养,养成良好习惯。美术教师要有对事业执着追求、顽强的进取精神,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学生随时都在学习模仿、评价老师,小到语言说话,衣着头饰,大到思想观念、性格气质。
  2 、提高教学水平,讲究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强,水平高、效果好的美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高,有信任感,说话学生愿意听,德育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好,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更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课堂上,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例如:我在上《中国古代陶塑》欣赏时,其中的《陶鹰鼎》这一我国古代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学生对于其夸张、简洁的造型表现出嗤之、不以为然的态度。针对这一情况,我安排了一些国外的优秀飞机、汽车图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了“美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这一美学原理的重要性。同时,为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就有这样的认识创作,而感到自豪,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对比我国在这些重工业方面的落后现状后,认识到了这方面设计人才的缺失,树立了相应的远大报国理想。
  
  三、因地制宜,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美术老师,尽管与学生的平时交往不多,但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哪怕是一件小事。例如:有一次课间,与一位学生聊到关于画的价值,有许多学生谈到作品拍卖时,中国画不如油画值钱,于是就认为中国画的成就、内涵及其珍贵程度都不如油画。针对这种价值观念,我首先对作品拍卖给大家作了些解释。让学生认识到拍卖价的高低,与作品本身的价值是有联系,但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拍卖会的包装,收藏家们的鉴赏能力、投资能力,拍卖市场的规范性等因素。通过交流,终于让学生认识到,原来中国画在世界上是一个独立的、独一无二的绘画体系,蕴含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底韵,是世界艺术史上重要的篇章。就这样,既能澄清事实,提高学生对中国艺术文化的认识,又能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文化的情感。
  总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444300湖北省巴东县巴东职中)
其他文献
历史难教,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历史更难教。因为历史讲述的是人类的过去,反映的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同时,历史是无法再现的,能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模拟的,就不是历史,而是文学作品了。所以,历史知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传递,通过教师的讲述,帮助学生感知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但是,在我的教学对象中,就初中学生而言,都认为历史是“副科”,很难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所以课堂上表
期刊
“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普遍,但在数学领域中能否应用,却引起了一些同行们的争论。结合自己19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大胆尝试预习。预习好比外出旅游前,先看一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浏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是学生在听老师讲授前,预先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几点看法:    一、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    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如:“淡化教育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地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
期刊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必然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语。设计每节课的导入语,其根本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历史教师,应将每节课的导入语引以足够的重视,精心设计,以助于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设计的导入语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歌词导入    歌词是一种
期刊
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发展,美育教育在各类学校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强调。那么,如何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呢?笔者认为,美育是一个范畴,不是一门学科,它存在于学校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一、学科中的美育    爱因斯坦曾告诉过我们“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
期刊
新版初中历史教材,排版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特点:1、每课有导言。2、插图多,形象生动,3、文献资料鲜活。4、正文(宋体)和补文(楷体)相辅相成。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教学双方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利用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智力开发,提高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效果很好。    一、课堂语言艺术化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由引可见,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英语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中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如果忽视学生这一主体的教学是难以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从有关资料统计来看学生对英语普遍感到吃力
期刊
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教师上课讲空道理,交待知识的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作用,如何用,甚至觉得它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结合政治课教学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期刊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如: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充满童真的音乐蓝图。),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我认为:
期刊
素质教育,简单的理解,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就谈一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体育学科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实践能力和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的教育。依据这一基本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