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斑斓未必皆春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可能存在没有理想的教育,但不能失去教育的理想。曾几何时,教育的理想如浩瀚的江河奔涌在我们胸中。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转变着自己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探索和创造的信心和热情受到呵护。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学生个体的生命活力得以绽放。但在这些傲人的成绩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在社会功利性价值浸淫下语文教学发生的畸变:形式主义、作秀、虚假……课堂成为展现师生共同彩排结果的舞台。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上,教师运用了大量的教学手段: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表演,课堂气氛热烈。而热闹的背后是什么呢?我们不能不质疑:新课程下的语文课难道是这样的吗?
  片段一
  师:(多媒体动画展示一幅沙漠图)今天,你们就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师:(逐幅展示沙漠图)你了解到的沙漠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到的沙漠是一望无边的!
  生:我觉得沙漠是茫茫的、无边无际!
  生:沙漠里没有水。
  生(急切地):海市蜃楼是沙漠里特有的现象。
  师:你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了不起!
  生(大声地):沙漠是五彩缤纷的!
  师(愣然片刻):沙漠不能用五彩缤纷来形容。
  师:好,课文中也有几句话是描写沙漠的,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中描写沙漠的词或句子划下来,等会儿交流。
  生:(开始自由读、划)
  ……
  思考
  我国教育专家周一贯认为:“一个具有倾听意识与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当一个学生说“沙漠是五彩缤纷的”时候,教师只是愣了片刻后就直接否定了这一说法,紧接着便导入后面的学习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应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这里,教师由于太过关注于教案内容、教学流程的进行而白白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如果教师当时紧绕“沙漠是五彩缤纷的”这一句组织学生讨论:沙漠能用五彩缤纷来形容吗?五彩缤纷本来是描写什么景物的?这样就能突出沙漠的荒凉,从而为后面的学习作一个铺垫,也为领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埋下情感的伏笔。
  片段二
  师(出示骆驼在风沙飞扬的茫茫沙漠中英勇前进的录像):小骆驼背上的两个肉疙瘩,眼睛上长的双层长睫毛,又厚又大的脚掌多有用呀!那疙瘩、睫毛、脚掌在危险的大沙漠中行走各有哪些具体作用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当一回老师,上黑板写出它们的具体用处,将板书补充完成。谁愿意?
  生:(热情非常高,纷纷举手,抢着上黑板)
  (四个被选上的学生笑嘻嘻地走上黑板,没有丝毫犹豫地“唰唰唰”几下就完成了:一个学生在“脚掌”旁写上“不会陷到沙子里”,一个学生在“睫毛”处写上“不进风沙”,一个学生在“肉疙瘩”旁写“储存养料”,一个学生将教师板书的“背上”擦掉改成“驼峰”。)
  师:你们看这位小同学真会动脑筋,敢于向老师挑战。他将老师板书的“背上”改成了“驼峰”,比老师写得更准确,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向他学习。
  ……
  思考
  这一环节的设计本来是非常好的,体现了“以生为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但关键问题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议、去写,从上面的教学实录中不难看出:这次表面意义上的学生自主板书实际上是教师事先就安排好了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只不过是将之前的彩排再流畅地表演一遍罢了。
  片段三
  师:后来,小红马跟着小骆驼去了沙漠,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老师请四人小组讨论、扮演。
  (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扮演角色,教师巡视并参与一组角色表演。)
  师:我要请人戴上头饰(小红马和小骆驼)到前面来进行对话表演,谁来?
  生:(积极举手踊跃参加)
  (生1扮演小骆驼,生2扮演小红马。)
  生1:你说我的脚掌、睫毛、肉疙瘩难看,可你认为难看的东西在沙漠中用处可大呢。不信你跟我去沙漠走一趟。
  (生1和生2来回走动,表示走进沙漠。)
  生2:啊,我的脚陷进去了,我的眼睛睁不开了,我要喝水……
  生1:看吧,我一点事也没有。虽然你比我漂亮,可你在沙漠中就不行了。
  生2:我以后再也不能看不起你了。
  (再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思考
  角色的表演能使学生积极内化课文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思想的启迪。在上述的课文角色表演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对话流利、清楚、完整,紧扣课文内容展开。但这样的对话表演似乎还缺少了一些激情,学生仿佛是一台演出的机器,虽然运转正常,却没有真情的涌动。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真情的交融,能使教學活动进入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境界。”如果在上述的角色表演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由画生象,再由象生悟,最后由悟生情,课堂教学将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而变得更富魅力。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虽然表面上在三维目标、在教学流程等方面都符合新课程标准,如果根据一些外显、物化的评课标准来评这堂课,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可以罗列出许多优点,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学生主动探究、提问简练恰当、适时运用多媒体、教态亲切自然……”,整堂课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不能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教师,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者(大意)。”教师还要关注建构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果我们从这样的角度审视这堂课,想想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多少情感熏陶与智慧的启迪,我们就会发现,这堂课的许多环节是牵强附会的表面文章,学生学习的真正效果并不理想:在课堂上他们没有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阅读性学习和思考,在学习意识中并没有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不到创造的欢乐,对眼前展示的真理也感觉不到惊奇甚至震惊。
  “乱花渐欲迷人眼,斑斓未必皆春色”。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不需要琐碎的回答,不需要繁多的分析和花哨的活动,应以读为主,读中生悟,悟中创读。在充满“语文味”的教课中返璞归真,追求阅读教学最高境界——“大课无课”。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为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也应作相应的改变。众所周知,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除了要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要和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至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什么是语感    语感问题,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叶圣陶老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特征”。也就是说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认知、欣赏和美感作用。课本中的文章篇目毕竟是有限的,更广阔无限的空间是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阅历上下五千年,驰骋纵横八万里。能聆听孔子的教诲,也能和亚里士多德对话。能体验伟人的生活乐趣,也能感受穷人的艰辛。从爱因斯坦的成就中,可以吸取成功的经验,从一些人碌碌无为的人生中,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大千世
摘要: 教师要善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巩固和发展。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可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對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途径方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他所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现代教育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既进行知识传授,又进行情感交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本文阐述通过激发学生喜爱之心、激发学生想象之意、激发学生感悟之情,来激发学生情感,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同时,也是特定意义上特殊人际交往,既是进行知识传授,又在进行情感交流。因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以上理念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可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以下问题:教师对传统单向式的教学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在临床中常见,该病极易诱导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所以关于疾病的治疗也成为临床中研究中的重点.他汀类降脂药因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当前也被广泛的使用到疾病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在情境教学中,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眼前展现出情境时,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语言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不但可以渲染情境,使情境所要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而且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主动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    一、发挥主导,启发思维    教师的语言支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那么在课堂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基本渠道,对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作出了具体回答。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基本渠道     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课堂提问既是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同时,课堂提问也是一项很专业的教学艺术,教师运用得好,能有效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