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的破解“三部曲”

来源 :青苹果·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也就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判断、归纳、概括、论述、证明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考查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地理综合题往往采用新素材、新情境,从新的角度设问,试题难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区分度。那么,如何解答地理综合题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仔细阅读文字和图表等素材,获取和解读信息,明确试题的立意和设问
  综合题往往都会提供一些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有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一般包括试题条件、要求和考查意图等内容。解读文字材料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和“限制语”。“关键词”和“限制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限制:时间有时刻、日期、季节、时期、地质年代等之分。
  2.空间限制: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位置和相对位置;海洋与陆地,东部、西部、中部、南部和北部等,高空与近地面,地表与地下。
  3.属性限制: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范畴之分,也有抽象和具体之分等。即使属性相同,也还存在级别高低的差异。因此,试题中所给的材料切不可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找出有效信息,甚至有的信息本身就是试题的答案。
  二、回归教材,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拓展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题目提供的情境是社会实际问题,甚至是一些热点问题。学生初看可能感觉比较陌生,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内容的“折射”,这正是我们常说的“试题高于教材而又源于教材”。我们要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来明确试题的立意和设问,获取有效信息,回归教材,看题目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将试题与教材的有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再以教材的原理、规律和模式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材料,进行横向的延伸与纵向的深入拓展,触类旁通,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三、针对设问,组织答案
  1.用词妥帖,规范地理学科术语。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础语言,也就是本学科的学科术语。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必须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来表达、描述或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表述不能口语化或含糊其词,特别是不能混淆基本概念,如水位和水深,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
  2.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同学们组织答案时,要考虑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性,并有清晰的层次。表述若无内在逻辑联系,将会零散无力。
  3.答案要科学、完整,不能以偏概全或断章取义,尽可能做到语言简洁,简明扼要。
  【试题例析】
  (2016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图2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
  解析 (1)从材料二可以得出,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这样看来,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如果是靠近河流,则易产生水土流失。
  (2)从材料一可知,库布齐沙漠靠东。我国降水从东向西减少,所以库布齐沙漠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图中显示库布齐沙漠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从材料三可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甘草种植可以保护土壤,土壤又可以生长牧草,牧草多了可以发展特色旅游。甘草种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联系当地自然条件分析可知,这个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强,适合发展太阳能。这个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适合开发利用风能。
  答案 (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 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 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风能 太阳能
  点评 地球陆地表面极薄的一层物质,也就是土壤层,对人类和陆生动植物的生存极为重要。没有这一层土质,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长出任何树木、谷物,就不可能有森林和动物,更不可能存在人类。荒漠化,是指这一层土质的恶化,有机物质下降甚至消失,从而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而成为不毛之地,如沙漠和戈壁。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
  造成荒漠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气候等自然原因,如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但是人类活动,如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森林植被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生物措施是最好的保护措施,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一般是恢复植被。我们在分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时,要想找出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最好是逆着箭头去找。然后再通过图中网络,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力,促进生物课程的创新化改革是当前生物学科新课改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以实例探究的方式,就如何培养创新力进行阐述。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创新力 学习兴趣 新课改  在新课程改革中,创新力的培养已经被视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如今各个学科都努力在各方面采取各类革新举措,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创新目标。生物学科是一门与学生有天然亲缘关系的学科,学生的衣食住行,周围环境中的枝繁
摘 要: 模型方法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理论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以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困惑为出发点,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尝试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解决有关生物学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效益,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三生物复习 建构模型 有效教学  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大家可能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生物应该怎样学,那么多的
榆林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适宜牧草生长,从古至今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毛纺织业生产历史久远。水草丰美,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场面引人入胜。羊毛轻纺产业自古以来就是榆林的优势产业,是一路伴随榆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优势产业。然而近年来,资源宝库带来的重工业繁荣似乎一夜之间抢走了其他产业的锋芒。  源自明代的古老产业  在明代,民间就把羊毛捻成线、织成片,最后缝制成各类生活用品,销往各地。1928年(民国17
随着新型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开始进行市场化运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医院经营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多,因此,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成为加强医院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财
摘 要: “同课异构”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思维进行的教学实践。通过同课异构,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相互交流,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本文就2014年12月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办的“福建省首届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初中生物组《鸟》的同课异构课进行探讨,分析“同课异构”对中学生物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同课异构 生物教学 科学素养 主体性 探究性  “同课异构”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不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板书教学及纸质形式的学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尤其对于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生物教学课堂更需要融入新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学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多媒体 初中生物 高效课堂  1.多媒体在生物课堂上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期待“绿色建筑”的普及.但是在绿色建筑施
此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榆林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的称号,是对榆林毛纺织行业发展的肯定.所以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市委市政府认为榆林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包括持续发展、榆林
摘 要: 初中生物教学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打造生态教学,依据学生特点,搭建学生操作平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现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利用多媒体动态再现生物知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识;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初中生物动态课堂。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动态课堂 探究能力 创新意识  生物课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依据学生特点,搭建学生操作平台,促使学生主动
法国旅华诗人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已渐受海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然而他在这方面所受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的影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