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没能写完的诗而沮丧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e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为没能写完的诗而沮丧
  我常常为一首没能写完的诗而沮丧
  他走向我,正像我走向别处
  他的眼睛,鼻子,嘴
  像我,又不完全像我
  好像前世见过,又像从来没有遇到过
  河滩上怀胎的母亲正遭遇流产
  牛群继续沉默,落日望着我
  仿佛我才是没出生的那一个
  孩子,你只是我的替代品
  那胎死腹中正在夭折的不是你,而是我
  草
  很长时间,我都认为草没有脊梁
  风刚一使劲吹
  它们就会倒下
  后来经历多了
  我才知道自己多么浅薄
  不但被践踏过的草慢慢站了起来
  就连断过头的最终也长出了新草
  我的孤独
  我的孤独
  像暮色掩盖的易水河
  在田野上绝望地流淌
  越流越细,越细越长
  随秋风不知所终,并秘密泛出微光
  草原上的风声
  空曠的山顶长满细草和野花
  巨大的风车在我身体里转动
  它转动更大的时间
  时间掀起更大的风
  我的心这么小
  有风声足够了,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群山像灰袍老僧在打坐,在反反复复听风
  奥秘
  水,沙子,钢筋,混凝土
  大地上
  你们服从了谁
  形成了高大的建筑
  神态各异的文字,标点
  白纸上
  你们服从了谁
  形成了磅礴的诗篇
  建筑不断磨损,诗篇不断湮灭
  我们只是偶然看到临时的形状
  既无法了解塑型的法则,也无从知晓解体的
  奥秘
  (石英杰,河北省青年诗人学会副会长,保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保定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北京文学》等刊物。出版诗集《春天深处的红颜》《光斑》《易水辞》等。)
  编辑:耿凤
其他文献
钢结构隅撑支撑结构是一种具有较大抗侧移刚度和良好抗震性能的新型耗能结构。在多遇地震工况下,隅撑支撑提供结构侧向刚度减少结构的位移。在罕遇地震工况下,隅撑首先屈服耗散
纳米纤维素(CNC)作为一种从植物纤维中提取出来的产品,既具有纤维素天然绿色、可持续、生物可降解等特点,又具备纳米尺寸所赋予的高的比表面积和机械强度。另外,其表面还带有丰
平原里  在冀南,平原里很小  小过我的童年和眺望  蓝天。蝉鸣。白云。黄牛  装满了几十年的记忆  但是平原确实很小  平原里就那么几户人家  棉花。小麦。玉米。谷子  比平原上的人脉关系都清晰  简单地随便一抖就能把周边  方圆几十里的亲戚串起来  平原里,在冀南  仅眼睛那么大  从记事开始我就知道  平原里是我的村庄  它现在的名字叫——堤上  我是谁  我是李小歪  平原里,臭儿的大孙子
期刊
谈起与车有关的经历,特别是火车,总觉得脑中羞涩,难以启齿。  生活在一个锅底一样的村庄,小时候很少与外界接触。顺着公路的分岔处向村里走,一直是很陡的下坡路,盘旋崎岖,缠绕着山头直到沟底。等到村口,回望远处,那条通往外面的公路早已被四面巍巍的大山遮挡严实。村子偏远,交通不便,几乎没有汽车开进村庄。偶尔驶来一辆小型汽车,我们都会围着汽车看个究竟,冷不防用手摸摸,每次都招来看车人的责备和白眼。上中学前,
期刊
重温《五人墓碑记》  深宅大院,于现代化的太仓  而言,依旧不起眼。仿佛黑暗  被阳光遮掩  黑暗中仍有光亮,一如  你青铜雕像的眼睛,洞穿了时代的  漩涡,却看不透一介书生的命运  苦读成才的故事,略显老套  一文而天下闻,也并不新鲜  你的困惑在于: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我的痛苦在于:  网络时代,公知大V众多  能为庶民树碑立传者没几个  你二十六岁,
期刊
细雨  细雨落在法桐叶子上  身后有人  一再喊我的名字  我一声声答应着  他喊了几次  独自下楼去了  我听见脚步声逐渐消失  推开窗户  雨  一下子扑到我的身前  我知道  自己  有多爱这个世界  大鸟  大鸟在傍晚  飞越了六个村庄  六张黑暗中的嘴巴  吐露白牙  它在一条  闪光的河流栖落  这条危险的河流上  奔跑着凶猛的灯光  这是一条干涸的河流  没有水波,没有漂浮  它必须
期刊
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性能状态决定于其构件的破坏程度,而构件的损伤与层间位移响应和结构变形能力密切相关。因此,人们自然就想到要以位移参数为目标设计结构和构件,使建筑物
拧生活  她用了一晚上的时间  让螺丝,拧出木头的眼泪  拧出日子里很少触及的情绪  随木屑应声而落的  不仅是拼了命的力气  更有对男人的恨  这么多年,放眼望去  满眼都只是好女人,满眼都是  好女人,给家中的物品  找到对的位置  对家外的事物,长情对待  她让心中太多的不应该,变成应该  好女人,总是放不对自己  愿意为幸福去等,去死  守着干裂的木头,是水也是山  当木头因为螺丝而咬合而
期刊
雾灵山的石头  在雾灵山,流水是一部经书  每一块石头都在参禅。行走的人们  倒影落在水上,便听见诵经的声音  有人用背脊抵住一棵  沉默寡言的古辽杨,云游的僧人  在此歇脚挂单  雾灵山的雾,就源自这流水和  石头之间  源自一棵树与一棵树对视后  燃起的香火。香火不灭  朝圣的人们络绎不绝  而诗人的结论是——  “每一座大山,都是大地崛起的冥想”  每一块石头,都终将在落日的抚慰下  归于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