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诗化”先锋镜语:欧洲电影短片名《复印店》分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印店》是奥地利导演维吉尔·维德里希(virgil Widrich)的—部短片名作,片长只有短短不到十二分钟,给人的视觉体验却颇为奇特。影片以一种“哲诗化”的先锋镜语非常尖锐地传达出作者的一种悲观主义以至颓废主义的人生体验与世事观察,当中又问杂着作者一种极度的焦虑感和无力感,从而表现出一种近似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艰涩和深刻来。
  关键词:《复印店》 电影语言 叙事分析
  
  《复印店》(英文名《COPY SHOP》),奥地利导演维吉尔·维德里希(Virgil Widrich)制作于2001年的一部短片名作,曾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奖提名。该片全长不过十二分钟,但其叙事的手法和风格却是相当独特的,以下从电影语言的角度对它进行一番分析。
  
  一、叙述:荒诞故事与重复蒙太奇
  
  同许多先锋电影一样,本片的情节很荒诞,很难用语言对它作一简单的描述。大致上说,影片叙述的核心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个在城市里刻板地生活着的中年男子,一天早晨一如既往地起床、洗漱、出门、过街。然后来到自己工作的复印店,可在他打开复印机之后,他相当惊异地发现:复印机把他早晨起床以来的这一段生活自动地复制成了无数页的二维画面!他慌乱地把复印机断电后离开复印店回到住处,可是他却更加惊恐地发现自己也已经被无穷无尽地复制了:床上、卫生间里、柜子里、街上走的、遛狗的、开车的……到处都是和自己的面容、动作一模一样的“复制人”。再次回到复印店,发现店里也有许多个和自己一样的“复制人”,而且所有人都做着同样的事情:无休止的复印。于是。这个中年男子惊恐地拿出复印机里的硒鼓撒腿就跑,因而引来无数个“复制人”在后面狂追。后来他在无路可逃情况下爬上了一个大烟囱,结果他又惊恐地发现四周的烟囱上也冒出来许多个“复制人”!他转而向下一看,看到地上密密麻麻站着无数个手里抱着大叠复印纸的“复制人”!最后,他在绝望中向地面坠去……
  可见,从风格上讲,本片是不以讲述一般意义上的精彩故事取胜的,而是以极度夸张、悖理及非现实的“噩梦”般的虚幻形式来表达思想。本片的主题也相当暧昧,勉为其难概括一下,我们也许可以说本片揭示的是一个关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被无穷复制的“存在之真理”。鉴于本片的这一主题,“重复蒙太奇”作为本片最重要的剪辑手法和最明显的特色就不足为奇了:譬如男主人公早晨起床洗漱的这一组镜头就出现了多次,这组镜头的多次出现一方面展示了男主角刻板、单调和乏味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提示了男主人公无数的“复制品”的诞:再比如另一个颇有意味的特写镜头也重复出现:男主人公的手被复印机非常清晰地复印到纸上。这个镜头传达了影片的某种哲学观念,因为手的被复制,夸张地渲染了“社会异化力量”(以复印机为代表性符号)对人的控制和支配,深刻地呈现与表达了“复制”这一主题。因此总的来看,本片的重复蒙太奇手法确实起到了颇为出奇的艺术效果。
  
  二、镜头与视点:主客观镜头的混淆及复印机与电影放映机的互通
  
  《复印店》用了一个很特别的叙事技巧。就是: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的互通与混淆。在《复印店》中同样的镜头第一次被用作客观镜头,可接着又被作为一个主观镜头,或者同时互为主客观镜头,即同样的场景可以由不同的观察者所看到。这就产生了非常复杂的类似于无数个镜面互相映照的“镜像”结构。例如:短片开始。观众可以看到男主人公起床去洗手间洗漱的一组客观镜头。但在后面的桥段中,这组镜头又被作为站在洗手间里的男主人公眼中所见的一组主观镜头而出现,同时也成了另一个正起床去洗手间洗漱的“复制人”眼中的主观镜头。
  该片的叙述视点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以一部复印机的视角来呈现画面。复印机不仅仅是影片画面里的一个道具或角色。同时也是假想中的观察者及故事的实际呈现者和叙述者。复印店复印的速度变成了每秒24帧画面,成了事实上的电影放映机。影片直观地给人这样一种印象:画面粗糙、晃动不止,甚至画面的边角不停地呈现像复印纸一样的划痕、裂痕、折痕,而且冷不丁地穿插闪烁刺眼的灯光来模拟复印机的复印扫描时的灯光!
  而这部片子的制作过程据说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复印店》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在拍摄完成之后,由DV录入计算机中,再由计算机激光打印成数万张黑白的图片,再把这些图片做成35毫米动画电影!因此,先是影像变成了纸,再由纸变成了电影,电影本身就是复制者,一个关于“复制再复制”的故事也成为了事实!或许这个过程是有点费事,但平心而论,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进行叙事还是有点特别,也是颇有意味的。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表明事实上通常给电影院提供的仅仅是电影的复制品,而且也表明了电影的画面本身根本上说也不过是一些“复制品”而已。
  
  三、其他元素:声音、构图与色彩
  
  本片的叙事风格特别,全片没有一句台词,仿佛有意让人回到默片时代,但影片里复印机的复印及人物的动作都是有声音的,作为配乐的紧张、忧郁的小提琴曲子营造着不安的气氛,这种声音上的对比一方面显示了机器对人的压倒性优势,传达了机器对于人的一种压迫感,另一方面也深刻而尖锐地表达着人物惶恐不安、怀疑绝望的情绪。
  在画面方面。构图以中近景结合特写为主,刻意使用黑白的影像,营造出单调、灰色和乏味的世界。画面粗糙、抖动。给人以一种紧张、无力和恐惧的氛围。角色也很单一,而且人物身份其实也是相当模糊,尽管画面中有多个人物出现,但大都是以男主角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出现的,如果把几个其他人物的遛狗、看报等镜头忽略不计的话,可以说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演员在表演!人物动作单调重复,表情麻木、疑惑、惊恐。可以说事实上反映的就是主角(或者导演)对周围世界的感受:一切都是荒诞的,是与人相敌对的,“日光之下无新事”,“人生永远是无下场的悲剧”,世界的色调就是灰色和黯淡。
  另一方面,黑白的画面粗糙、凌乱、晃动不止,可以让观众时刻意识到影像叙事本身的存在,从而让观众对影片的叙事本身产生一种“间离感”(这或许可以名之为影像叙事的一种“元叙事”的技巧吧),促使观众主动思考影像叙述本身存在的意义。于是,当我们看到,片中男主角的生活、男主角本人以至电影画面本身(片中有一个镜头是主人公在撕复印纸而影片画面也同步呈现为被撕成两半!)都被还原为复印机复制的一页页纸时。我们就明白本片的片名《复制店》实在是与影片主旨紧密相关:所有的一切(包括影像本身),不过是无所不在和无穷无尽的复制而已。人的生活本身是病态的、虚弱的与孤立无援的。人已经完全丧失了掌控这个世界的信心和能力,对所有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无可奈何。
  因此,总的来看,本片是以一种“哲诗化”的先锋镜语非常尖锐地传达出作者的一种悲观主义以至颓废主义的人生体验与世事观察,当中又间杂着作者一种极度的焦虑感和无力感,从而表现出一种近似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艰涩和深刻来。也许,也正是在这点上,可以说本片的确也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其他文献
1、喜剧性的内在模式    柏格森认为“喜剧性”是“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凡是将行动和事件安排得使我们产生一个幻象,认为那是生活,同时又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那是一个机械结构时,这样的安排就是滑稽的。”可见他已认识到“喜剧性”之所以发生有某种内在模式,但并没有明确揭示出这种内在模式,本文认为:喜剧性都是由“判断力消解”的内在模式决定的。  我们看这个例子:甲乙两人闹矛盾,甲忍不住驾乙:“我
5月的一天,我收到了佩斯画廊发出的邮件简报,标题是:罗伯特·隆戈(Robert Longo)加入佩斯画廊。两个月前,豪瑟沃斯画廊也宣布了他们将代理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的消息。  随着这两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家陆续落脚新画廊,一个事实摆在了我们面前:在当代艺术史上狠狠踩过一个脚印的、曾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图像一代”,其世界的核心关系就此瓦解了。  但我们知道,
【摘要】《建国大业》作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华诞的献礼片,应该表现出中国现代诗中的最为宏伟的史诗,但可惜的是该片并末达到其所预期的目的:一、史诗拍成幻灯片,二、明星阵容消解历史沉重感,三、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建国大业》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红色电影,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献礼片固然吸引观众的眼球,但从它发展成形之日起身上就带着抹不掉的娱乐烙印。  【关键词】《建国大业》 主旋律 史诗 明星簇拥 商业化
[摘要]汉江作为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所到之处都有令人神往的风土人情和古老悠长的历史传说,但截至目前,还基本没有一部有关汉江的完整视频。鉴于有关汉江的发源地存在争议,通过拍摄汉源,来澄清这一问题。对汉江源头进行拍摄,画面加解说式的叙事方式能够详略得当的展现真实情景,线形结构是纪录片常用的结构方式,综合利用风景片与纪录片的拍摄技巧。  [关键词汉江源 叙事技巧 结构方式 拍摄技巧    引言    众所
[摘要]《画皮》讲述了人妖之间、人伦之间、妖魔之间情感纠葛、情欲与道德、背叛与忠贞、诱惑与挣扎、陷害与抗争的轮番上演,无所谓好坏对错,有的只是对欲望的解读以及人性的拷问。  [关键词]《画皮》 爱情 人性    2008年9月26日零点《画皮》正式在内地全面公映。该影片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改编。  秦汉年问,都尉王生率王家军在西域与沙匪激战中救回一绝色女子小唯,并带回江都王府。不料,小唯
晨光麦浪 王金宏 摄选自第三届中国好风光全国摄影大展祁连站冰清玉洁 向金次 摄选自2017杨家界杯“生态武陵源”全国摄影大展三峡晨韵 郑坤 摄选自2015第二届“中国园林”摄影大展巍峨 赵安炉 摄选自2018“千灯杯”中国好风光全国摄影大展黄金水道 章一明 摄选自2018“千灯杯”中国好风光全国摄影大展雪域 蒋大春 摄选自2018长白山·鸭绿江上游山水画廊全国摄影大展醉美霍童溪 俞明寿 摄选自20
[摘要]电影《偷天情缘》和《罗拉快跑》是90年代的两部电影力作。作为同时期的电影,二者在创作手法、叙事表达和思想内涵上却呈现为一种两级对称状态。通过二者时间观、爱情观、叙事现等方面的比较,发掘两片中所蕴含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人生样态的对立,探索电影背后的文化思潮的表达。  [关键词]《偷天情缘》 《罗拉快跑》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电影《偷天情缘》和《罗拉快跑》距离我们已有一段时间,一个
[摘要]将喝过墨水的“小众”们动辄把“后”什么挂在嘴边的“后现代”作为将票房进行到底的大众艺术——电影的篇名,还真的有点令平头百姓敬而远之的“后现代”意味。但看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平易近人的讲述后,真切的感受到了所谓“后现代”的生活。  [关键词]平易 朴实 手法 现代    将喝过洋墨水的“小众”们动辄把“后”什么挂在嘴边的“后现代”作为将票房进行到底的大众艺术——电影的篇名,还真的有点令平头
[摘要]针对现在DV创作的平民化现状,本文拟以任教的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三年来学生DV创作轨迹为线索,初探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DV创作的特色,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DV 地方院校 大学生  2004年9月,来自湖北各地的96名新生成为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第一届学生,该专业当时挂靠在教育技术系名下,技术设备条件比较成熟。因此在专业课老师的支持下,编导专业的OV创作迅速
[摘要]以电影的题目American Beauty为出发点,以当代美国社会中“美”的概念为切入点,力图从整体上把握《美国丽人》的社会意义和呈现形式,挖掘这部电影的主题和结构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美国丽人》 美国社会 “美”的概念    《美国丽人》在第72届奥斯卡领奖会上独揽五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摄影。这部影片在美国好评如潮,但很多中国观众看后却是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