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上游河道对沙漠化的阻截效应

来源 :中国沙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向湿润转变的过渡区受到风力与水力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形成的风水复合地貌显著区别于单一风力或水力形成的地貌,探究风力与水力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对干旱-湿润过渡区地貌过程的理解.基于野外考察、遥感影像解译和沉积物粒度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无定河上游河道对毛乌素沙地东进的阻截效应,结果表明:(1)无定河上游河道的西侧以流动、半流动沙丘和固定沙地为主,河道东侧靠近河道区域有部分覆沙区,再向东转换为沙黄土和黄土为主的丘陵区.(2)沙地和河道西侧的表层样品粒径以100-200 μm的沙粒为主,河道东侧样品的粒径以<100 μm为主,说明粗颗粒风沙很难飞跃有一定宽度的河道,阻截了沙漠向东继续延伸.(3)无定河上游部分干流和支流河道对风沙的东进起到了显著的阻截效应,发生阻截的河段主要分布在干流的雷龙湾乡至鱼河镇之间,以及上游支流芦河.这一现象的形成是风力与水力在研究区长期作用的结果,发生的大背景是干旱向湿润转变,不仅有地理学成因,也有风沙动力学成因.
其他文献
“双碳”战略下,未来40年我国电力系统的供需规模仍将持续增长.文章首先对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电网体系进行了总体分析,认为未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逐步成为主体电源,这给电网消纳新能源带来新任务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思路和建设原则,分析了电网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未来远距离输电规模将持续扩大且资源和负荷不平衡,新型电力系统依然存在着电源和负荷逆向分布的显著特征,因此其基本形态仍由大电网构成,并以分布式系统为有效补充.此外,电网中灵活调节资源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电力市场化运行机制应引导多
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下,化石能源利用面临新挑战.文章梳理总结了目前我国化石能源利用现状,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状况,提出了“双碳”约束下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思路,从煤炭高效燃烧与转化、石油天然气高效利用及煤化工“三废”处理方面提出技术发展建议,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和新型能源系统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谈镐生(1916年12月1日—2005年9月28日),江苏吴县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稀薄气体力学和应用数学研究,提出了植被流局部扩散模型;发现了网格湍流负二次幂衰减律.
经严格遴选与评审,2022 年 3 月 27 日《中国科学院院刊》正式被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出版物文摘和引文数据库 Scopus 数据库收录.rn自 2019 年 12 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后,《中国科学院院刊》开始了提升国际影响力的相关探索.
雅鲁藏布江河流宽谷区是青藏高原风沙活动最为强烈地区之一.输沙量是评价区域风沙活动的最主要指标之一,但目前对该地区输沙量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利用旋转多路方口集沙仪对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河岸沙地、河漫滩沙地和山麓沙地3种地表类型、6个点2020年9-12月的输沙量进行野外实地观测,对比不同下垫面的输沙量,分析地表特征对输沙量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风沙流结构和总输沙量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风沙流结构可以用指数函数表达.观测期间各观测点月平均风速差值变化较小,介于0.31 m·s-1(昌果)到1.19m·s-1(多颇章
丝状蓝藻作为荒漠区的先锋拓殖生物,在干旱半干旱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3个不同生物气候区(民勤,大陆性荒漠气候;盐池,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玛曲,高原大陆性气候)藻结皮中培养分离到的67株丝状蓝藻进行丝体的形态描述和16srR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67株丝状蓝藻隶属于颤藻目(Oscillatoriales)、聚球藻目(Synechococcales)和念珠藻目(Nostocales);3个生物气候区的蓝藻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
文章首先从必要性和紧迫性两方面分析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驱动因素,提出要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科学有序重构我国能源结构及相关工业体系,其中科技创新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随后基于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的长期研究基础,提出以多能融合理念引领“双碳”目标实现的科技发展路径,并详细阐述了多能融合理念内涵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4条多能融合科技路径;最后提出了推进多能融合科技发展路径实施的建议.
深层渗漏是沙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连通性的重要指标.为了深入分析不同沙地深层渗漏的特征,采用渗漏仪实时监测流动沙丘降雨对200 cm深层的补给水量.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2017-2019年降雨量为229.9±45.6 mm,年渗漏量8.2±7.4 mm、年渗漏量占同期降雨量3.1%±2.3%;毛乌素沙地2013-2015年降雨量328.1±61.1 mm,年渗漏量64.1±58.3 mm、年渗漏量占同期降雨量17.0%±13.7%.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的渗漏主要为持续而少量的水分补给,其中<0.25 mm的渗
文章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碳中和战略取向、目标设定、政策措施等进行系统梳理.研究显示,由于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各不相同,主要经济体的碳中和战略取向也不同,可分为引领型、增长型、跟随型、摇摆型4类.这些经济体基本按照“目标路线图+关键领域目标”的框架构建碳中和目标体系,但引领型通常完成立法并制定严格的减排目标,其他类型往往弱化减排目标约束而关注新兴行业增长目标等.其主要根源在于,现有技术不足以支撑实现碳中和.因此,碳中和科技创新得到各国普遍重视,力求占据产业竞争制高点,但欧美追求“本土制造”的做法可能不
作为土壤的重要生物组分,食细菌线虫影响土壤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但它在荒漠生态系统的作用仍不清楚.为探明土壤食细菌线虫对荒漠区土壤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藻-地衣和藓类结皮及结皮下0-10cm土样,按每克土壤10、30、60、90、120、150条的密度接种食细菌线虫,以未接种线虫的土壤为对照,测定接种食细菌线虫后土壤脲酶、蔗糖酶、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明确食细菌线虫对荒漠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食细菌线虫可提高生物土壤结皮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