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从胎儿开始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一生最脆弱的时候,是他还呆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这个时期哪怕给他一点轻微的伤害,都会在日后带来无穷的后患。所以,孕妇经常会被人警告,这也吃不得,那也吃不得;很多药物说明书上也特别声明“孕妇慎用”。
  但是,胎儿时期也被医生认为是治疗疾病的黄金时期,尤其对于一些由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其理由不外是,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总比等它“坐大”再采取对策要强。
  1981年.美国医生为一名未出世的胎儿矫正了堵塞的尿道,这是历史上对胎儿实施的首例手术。自那以后,人们已经开展了很多手术,主要是矫正胎儿的脊髓缺陷,避免因脊椎裂导致畸形。
  不过比起这些手术,在母亲子宫中对胎儿进行干细胞和基因治疗,那难度还是大多了。但这代表了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攻克许多顽症带来希望。
  胎儿的免疫系统容易欺骗
  人类的干细胞治疗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实,骨髓移植就是干细胞治疗的最常见形式。骨髓里包含有干细胞,这些干细胞能分化成任何类型的血细胞,譬如携带氧气的红细胞和构成我们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等等。骨髓移植主要用来治疗白血病,或者是由红细胞的异常导致的某些贫血症。当然在过去,这些手术基本上都是在成年人身上开展的。
  那么既然手术可在成人身上做,为何还要到娇贵的胎儿身上去做呢?我们不妨以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为例子,来说明在胎儿阶段实施干细胞治疗的好处。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由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但在患者身上,由于基因突变,红细胞变成了镰刀状。治疗此病的最佳手段是进行骨髓移植。健康人捐献的骨髓移植到患者身上存活下来之后,就能恢复他的正常造血功能。
  而要想让骨髓移植成功,最大障碍是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众所周知,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排斥反应,这就大大降低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但是人的免疫系统并非一开始就具有攻击性的,它有一个发育的过程。在孕妇怀孕大约第14周,胎儿的免疫系统才开始学习识别“自己人”:这个时候凡它遇到、见到的,都被认作是“自己人”;过了这个学习阶段,遇到任何陌生的外来物,才会把它们视作入侵者,杀之而后快。所以,倘若我们抓住胎儿免疫系统正在学习的机会,引进捐献者的干细胞,就可以欺骗胎儿的免疫系统,把它们当作“自己人”接受下来。而且,等孩子出生后,终生都不会对捐献者的骨髓产生排斥。
  妈妈是最佳捐献者
  对于成人骨髓移植来说,我们要考虑捐献者的骨髓是否与患者的匹配。而根据如上所述的理由,对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胎儿来说,从理论上讲,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的骨髓捐献者。
  但最佳的捐献者还是胎儿自己的母亲。这是因为胎儿跟母亲通过胎盘相连,如果捐献的骨髓细胞来自他人,这些细胞万一不慎透过胎盘进入母亲的血液,就会在母亲身上产生免疫反应,这对于母亲和胎儿都是很危险的。
  在实施手术的时候,采自母亲的骨髓干细胞直接被注入到胎儿的脐带血管中,它们会自动被血液运送到胎儿的骨髓中去。母亲的骨髓干细胞不必替换掉胎儿所有有缺陷的骨髓细胞,因为有动物实验表明,即使胎儿的骨髓细胞只要有少量来自捐献者,就可以有效地治愈或者至少是减轻镰刀形红细胞贫血。
  值得一提的是,哪怕治疗不那么成功,只有很少捐献者的干细胞存活下来,在孩子降生之后,我们还可以用采自母亲的骨髓再做一次移植,而不用担心会发生任何排斥反应。
  最近,一位科学家对狗的胎儿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果这种疗法对于治疗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可行,那么据估计,至少还有30种与基因缺陷有关的疾病,也可通过在胎儿身上开展干细胞移植来治疗。
  基因治疗也得趁早
  另一种可以在胎儿身上开展的治疗是基因治疗。所谓基因治疗,就是对于那些基因有致命缺陷的患者,我们可以把他的缺陷基因用正常的基因替换掉。大多数基因治疗需要用经过改良、无毒的病毒做载体,通过它把治疗用的基因输送到患者的细胞核内。病毒就会把患者DNA上的那个致病基因剪下来,换上正常基因。
  基因治疗大约开展了有几十年了,曾经因不慎治死过人,导致在美国被禁止了多年,但现在又开禁了,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近几年,我国用基因疗法治愈了多例晚期癌症。但这些手术都是在成人身上开展的。
  那么,在胎儿身上进行基因治疗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胎儿的个头小,这意味着对于给定剂量的基因,身体里的缺陷基因将会有更大比例被替换。另一个好处还是因胎儿的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前面提到,基因治疗需要用到病毒,成人的免疫系统有时会对这些病毒做出激烈的反应,而未发育成熟的胎儿免疫系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目前人们还没有在人类的胎儿身上开展过基因治疗,但在动物身上已经开展相关研究。
  有一种疾病叫戈谢病,是由身体里DNA上缺失一个基因造成的。这个基因负责指导合成一种酶,缺了这种酶之后,全身毒素就会积累起来。戈谢病的影响范围很广,包括大脑、脾、肌肉、四肢以及肝脏。患这种病的人一般只能活2~3年。
  在一项动物实验中,科学家用改良过的病毒做载体,把一段缺失的基因导入患有戈谢病的小鼠胎儿体内。治疗过程中,这种携带基因的病毒被注入小鼠胎儿的血液中,结果发现,这种载体病毒很快扩散到了胎儿的全身各个部位,把那个基因嵌入小鼠的DNA中。等小鼠降生后,就不再患戈谢病了。
  当然,在人类胎儿身上做基因治疗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有时病毒选择不当,会造成有害的基因突变。只有当疾病是致命的,常规疗法彻底无望时,才可以考虑对胎儿进行治疗,挽救原本无望存活下去的生命。
其他文献
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指出:“只要存在集体生活”,就必然存在着“产生和复制社会关系的作用”的仪式,因此,无论是宗教活动中的祈祷、忏悔、诵经、禁忌和祭祀,还是日常生活
随着半导体制造商开发出越来越先进的IC和SoC芯片,与之相关的测试复杂性也大大的增加,以至于使测试的成本占到总制造成本的50%。随着器件复杂性的不断提高,总测试成本中相当
戏曲,民族文化之瑰宝。从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到宋元南戏《张协状元》,到元杂剧《窦娥冤》,到当今有二百年历史的京剧,以及各地方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戏曲可谓是源远流长,异彩
当前我国尚缺乏深入的居民消费需求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这表现在:其一,未能深入把握影响现阶段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其二,限制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其三,未能明晰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不同增长体制及激励机制。对此,笔者仅举当前提高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成效的几个问题,期望引起重视。
“革命现代京剧”之解构徐晋如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经院派学者对所谓的“革命现代京剧”避而不谈。提及“文革”十年,一般概括为“一个作家,一个诗人,八台戏”。凡经历过“文革”
本文简单介绍了单纯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等三种适用于公路工程随机抽样的方式。并举例说明了现场取样位置确定方法。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
A novel luminescent coordination compound Eu(TTA)_3(DEDAF)(1, TTA = 1,1,1-trifluoro-3-(2-thenoyl)acetone, DEDAF = 9,9-diethyl-4,5-diazafluoren) has been synthes
A complex {[Cu(tib)_2(H_2O)_2]·(NO_3)_2}n(1) has been synthesized under N,N-dimethylacetamide(DMA) and water conditions.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 1 was charact
80年代当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新历史电影几乎一统天下之时,也许谁也没有料到90年代中国电影会自发形成如此大跨度的文化转型。没有凌厉的宣言、招摇的标签,也没有玄虚
4月14日,山西省旅游局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了晋善晋美·美丽山西休闲游(四川)推介会,这是山西旅游继京、津、冀、陕、豫、蒙、粤、港和鲁、苏、浙、闽、桂、湘等地旅游推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