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突间动态内固定装置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Ccoflex)与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一附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接受Coflex患者37例;接受LD患者43例.随访时间分别为(45.7±11.2)和(46.2±10.7)个月.随访期间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分析评估其疗效.结果 48个月内Coflex组JOA评分与VAS评分均高于单纯组(P<0.05),12个月内ODI评分低于单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最大距离和椎管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于LD。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正常组织的差异蛋白表达.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2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对应正常黏膜组织的总蛋白,从中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位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然后采用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结果.结果 通过2-DE图谱分析发现8个差异蛋白质斑点,质谱鉴定
目的 观察兔肝VX2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碘油沉积及血管变化,为确定TACE术后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最佳时间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建立兔肝VX2肝癌模型,成模后行TACE术.将TACE术后肿瘤血管完全闭塞的30只兔肝癌模型根据观察时间点的不同,分为TACE术后24、48 h,第7、14、21、28天共6组,通过影像学检查(CT扫描及动脉造影)和病理切片染色法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途径的影响及活性氧簇(ROS)在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Taira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他克莫司后处理组(TP组)、缺血后处理+氧自由基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组(TP+N组).IR组在脊髓缺血20 min后再灌注;TP组在再灌注即刻,经
目的 探讨脂联素及其受体——脂联素受体1(AdipoR1)、脂联素受体2(AdipoR2)和T-钙黏蛋白(T-cadherin)的表达与肝细胞性肝癌(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脂联素及其受体在42例HCC交界组织(含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 脂联素(2.88±1.06比5.98 ±0.95)、AdipoR1(2.36±1.38比5.43±1.04)、AdipoR2(
目的 探讨首次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阴性但仍高度怀疑为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患者需行重复穿刺活检的预测因素.方法 112例重复穿刺患者根据第2次活检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33例和非癌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确定重复穿刺活检的阳性预测因素.结果 两组间PSA密度(PSAD)、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和首次穿刺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P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女性早发性乳腺癌患者锌指蛋白350(ZNF350)基因外显子序列突变.方法 维族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40岁)8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应用直接测序法对ZNF350基因外显子区域及侧翼序列检测,并预测错义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80例维族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中,可见ZNF350基因外显子区段非同义突变4个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基因修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可行性,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评价其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s)增殖的能力.方法 体外培养的小鼠BMSCs经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IL-35表达质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35含量,评价IL-35-MSCs分泌IL-35的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评价IL-35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对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小RNA (miRNA)-29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9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C-CIK组23例采用XELOX方案+DC-CIK进行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XELOX方案进行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治疗前及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miRNA-29a表达的水平,并观察患
目的 观察胃旁路术(GBP)后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受体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BP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方法 将30只8周龄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饮食配对组(10只),另8周龄雄性SD作为空白对照组(10只).检测和比较术前及术后1、2、4周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GLP-1水平.术后4周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行苏
目前临床上以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其目的是去除脾功能亢进,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出血机会,但该类患者合并贫血、凝血功能差,术中失血较多,手术风险较大.我们采用手术中预先结扎脾动脉的方法,解除脾脏充血,使脾脏内部的血液成分可通过自体输血的方式进入外周循环系统,从而改善血液的氧合能力、凝血能力及免疫能力,降低手术风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