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延年不是梦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与遗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间有一种说法:“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说的是,体质的强弱与人的寿命休戚相关。不过,这仅仅是一般的说法。实际上,并非先天强厚者皆寿,先天薄弱者都夭。因为先天条件再好,如不注意保养,生活无规律,或者酗酒纵欲、喜怒无常、自己作贱自己,焉能长寿?反之,先天薄弱者,如能重视保养,完全可以补先天之不足。为此,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后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
  世界上确实也有不少长寿者原本是体弱多病或患有某种慢性病的人,他们在病魔面前不示弱、不灰心,发愤图强进行体育锻炼,终于战胜了疾病,成为生活的强者,并进入长寿之列,,例如,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1874~1965)出生时是个早产儿,幼年时期骨瘦如柴,百病缠身,寒暑难耐,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活不了多久。可他不灰心,不后退,几十年如一日地锻炼身体,不仅战胜了病魔,还以91岁的高龄度过人生。
  其实,人经常生点小病并不是坏事。这一观点是不是有点离奇?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肿瘤专家维茨勒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做的一项调查。他调查了150例年龄为40~65岁癌症病人和150例患其他疾病的病人,结果惊奇地发现:癌症病人发病前5年,身体健康良好,比例为48.7%,而一般疾病的病人的这个比例仅为15.3%:癌症病人发病前5年至少有一次发烧超过39.5℃的比例为1.3%,而一般病人为13.3%。这表明癌症往往倾向于袭击那些平时从不生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另外,我们也注意到,许多长寿老人,素来身体健康,但决非任何小恙不染,只是不生大病而已。
  带病延年不是梦,善于保健亦长寿。一般来说,多病者多尝过病痛的滋味,善于珍惜和保养自己的身体,有病及时求医,并持之以恒地健身。具有体壮者所没有的韧性;因为有病。他们不放纵烟酒,注意饮食的科学合理,不像体壮者那样自以为有“老本”可吃,以熬代医,结果却常常是“不病则已,一病不起”;因为有病,他们深知怒气伤身的道理,不争强好胜,不动辄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如此,能量消耗缓慢,“细水长流”,使他们的生存期限得以延长。按照生命科学的观点,每个人从其出生、成长直至老年的生命历程中,都需要健康素质的逐步积累,并通过不同阶段的健康积累来延年益寿。不重视自我保健者,健康积累就无从谈起,健康长寿也与其无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体弱多病者也可以长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患病者只要能正视健康,乐观豁达地与疾病做斗争,而不是谈“病”色变、忧心忡忡、一蹶不振,就一定能战胜疾病并逐步积累健康,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编辑 兆 文)
其他文献
进入晚年后,很多老年人为“养生无门”而苦恼、焦急,尤其是媒体曝光一些“伪养生”的方法之后,使很多老年人在养生方面特别是心理养生上无所适从。退休后,我自己琢磨“发明”了一种“养心大法”,在老年朋友中推广后,“疗效”颇为明显。  其实,我的“养心大法”很简单:老来捧读。  学习和尝试养生之道是现代生活中很多老年人趋之若鹜的事情,有的老年人把养生作为晚年生活中的主要内容。是的,现在生活这么好,谁不想健健
近几年来,每次体检,我都被诊断为前列腺肥大。今年体检提示有双侧肾盂积水,磁共振检查、外科检查后要我接受经尿道旋切手术,我不得不考虑该怎么治疗自己的病了。  我国介入第一人——上海中山医院的林贵教授患肝癌时是做介入治疗的;我国介入第二人——贵阳医学院的刘子江教授患肺癌时也做过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时还做过介入旋切术。他们是真正的介入医师,不仅用介入治疗病人,也用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我从事介入治疗多年,
一项调查显示:93.3%的北京居民炒菜时油放多了。许多家庭在炒菜时根本不注意用油量,盲目追求口味。烹饪出的菜肴全部浸在油中。另外,在93.3%食用油超量的居民中,每人每天摄入食用油超过60克者,也就是超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的1倍者占到66.6%。  根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我国居民消耗食用油每年总量近2000万吨,即人均每年15千克以上。如果以人均每日量计算,目前我国每个居民每天平均摄入40毫升
美国《医药日报》日前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压力较大的女性怀孕难度更大,长期不孕几率增加两倍。  新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对500名18~40岁的美国育龄妇女进行了不孕问题纵向研究数据分析。研究人员还对373名参试女性进行了蛋白生物标志物以及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检测。结果发现,生物标志物α-淀粉酶水平较高的参试女性在任何月份的怀孕几率降低29%。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最大压力的女性不孕几率是其他女
专家介绍屠政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精通普胸外科各种常见疾病及罕见病的诊治,对各类胸外科的常规手术及复杂手术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52岁的李大叔两年前发生了一件“怪事”,先是发现自己右眼皮耷拉了下来,然后又出现长期不能愈合的口腔溃疡。渐渐地,他出现了吞咽困难。辗转了眼科、口腔科和耳鼻喉科几个科室后,还是没有找到背后的“元凶”。  随
◎大德者方得其壽  对于养生,邓老一直认同“大德者方得其寿”的观点,认为养生的第一要诀是“养心”,养心又要先养德。  邓老说,很多人一提到养生,只关注吃什么。其实,养生第一条要先养心,养心要先养德,道德是做人的底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社会和谐了,自己是最先受益的一个。不要成天想占便宜怕吃亏,占不到便宜、吃了点亏就心里难受,更莫为了占人便宜干缺德事。缺德者不会长寿,也不应长寿。  【养生提要】明
近日,德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了酸奶对人体有益的原因。发酵食物中常见细菌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与人体中存在的一种细胞受体结合后能够发出信号“激活”免疫系统。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为研究者从分子层面理解发酵食物的益处提供了视角,同时将有助寻找治疗炎症性疾病潜在的药物靶点。  这种细胞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大多数动物体内只有两种HCA受体,但人类和类人猿体内还存在第三种HCA受体
专家介绍  刘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预防学会肥胖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包括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二、周三
【编辑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饮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国家也无不重视,出台并及时更新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大家提供科学健康的膳食指导。现代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中老年朋友们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第三代(孙子女)”的起居照顾中,如何更好、更科学地处理自己的饮食并兼顾孙辈的营养,值得关注和学习。适逢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江苏)中心开放日,江
据物理学家组織网近日报道,为了在最自然的条件下研究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细节情况,德国科学家正在利用人体干细胞培育肺部类器官,他们希望用这些类器官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进程,从而确定抗病毒物质。  该项目由波鸿鲁尔大学副教授托尔斯滕·穆勒博士和斯蒂芬妮·普芬德教授领导。穆勒解释,类器官类似胚胎,由诱导多能干细胞生长而来。与此前使用动物模型和基于活组织检查的人肺组织的细胞培养相比,肺类器官(迷你肺)拥有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