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四旁绿化调整的必要性及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四旁绿化具备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是平原地区开展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开展四旁绿化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平原地区四旁绿化调整措施以及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力求为平原地区四旁绿化合理规划和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四旁绿化;调整;必要性;措施;平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3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70-02
  近年来,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提高较快,林种结构渐趋合理,森林质量有所改善,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统计结果:我国森林面积已达2.08亿hm2,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m3,其中,人工林面积0.69亿hm2,蓄积24.83亿m3。但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出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人均较少、分布不均等问题,其中分布不均问题依然严重。我国森林资源东北、西南地区分布较多,黑、吉、蒙、川、滇、藏6个省区的森林面积、蓄积量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而其他地区多分布于山区丘陵地区,广大平原地区森林资源不足。
  平原地区国土绿化多以四旁绿化形式开展。四旁绿化指在非林区开展的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周围的绿化,可以生产林产品、防风保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丰富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1-2]。在广大平原地区,四旁绿化是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园林式城市绿化相比,农村四旁绿化尚存不足,亟待进行调整,以推动四旁绿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减小城乡绿化差距。
  1 四旁绿化调整的必要性
  1.1 消除城乡绿化差距的需要
  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社会条件较好,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基础稳固,经济发展迅速。高空俯视大地,各城镇林业发展迅速,广场绿荫、绿地成片,行道树贯穿城区,多层次、立体化绿化效果显著;而农村乡间种植形式仍然是“南方杉家帮、北方杨家将”,大量四旁树木被砍伐,许多以往常见的乡土树种也已消失,绿化效果不佳,美化、香化环境更是无从谈起。这种差距极大地阻碍了和谐农村、生态农村的构建,有悖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3-4]。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四旁绿化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密切相关,结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对四旁绿化发展思路有必要进行调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逐渐富裕,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向着小康迈进的农民逐渐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广大农民朋友也向往绿色家园、园林家园、生态家园。富裕的农民在建造起小康楼后却缺乏绿色环保理念,宅基地除却大面积的房屋外,其余几乎全被水泥硬化,昔日繁茂的農村四旁绿化丧失殆尽,不仅影响了乡村的生态系统与环境,而且破坏了乡土风貌与气息[5]。
  1.3 生态林业发展的需要
  农民脱贫致富,林业曾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杨树产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由于追求单一杨树经济效益,其余四旁绿化树木几乎被砍尽,继而出现了一些“杨树村、杨树镇”,这极不符合生态林业发展的要求。单一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差,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病虫害难以防范,飞絮问题难以解决[6];单一树种的生态防护效益较差,与混交林相比,其弱点暴露无疑;单一树种绿化,缺少层次感,常造成视觉疲劳,冬季枯落的景象更是枯燥乏味。
  1.4 林产品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
  平原地区林产品主要为速生木材以及造纸原材料,林副产品相对较少,速生丰产林和纸浆林的营造较好地满足了当地林木产业化和造纸的需要,但却难以满足其他木材所需,这种不断加剧的供需矛盾必须得到改善;农村种植单一树种也经常遭受垄断性企业的压榨,引发坑农害农事件。解决这些供需矛盾,除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控和政府调控之外,调整四旁绿化树种种植结构,努力实现林产品自给,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根本性措施。
  2 四旁绿化调整措施
  2.1 加强管理,落实四旁绿化的政策保障和科技投入
  2.1.1 加强四旁绿化的制度化建设。根据林权制度改革的精神,进一步落实政策,必须做到“谁植树,谁拥有,谁受益”;强化农民义务植树、热爱树木、保护树木的意识;将四旁绿化纳入法制化、制度化,将四旁绿化指标作为村镇干部考评的内容之一,严令杜绝只抓经济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的现象[7]。
  2.1.2 加强科技投入,充实林业专业科技力量。加强林业基层组织建设,在村镇建立四旁绿化专业管护队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经营水平,加大科技兴林力度,定期进行专业种植、培育、管护等方面的培训,经济条件优越的村镇可以集体购买一些管护机械、器具等。
  2.1.3 改变植树观念,加强树木植后管理。以往只种树不管理、不抚育的造林方式依然存在,严令杜绝“年年造林不见树”的行为。加强思想引导,改变原来“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观念,严防出现“小老树”现象,切实落实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根据造林地条件选择优良树种,加强树木肥水管理[8]。
  2.2 调整四旁绿化策略,实现平原四旁绿化的协调发展
  2.2.1 统筹规划,发展特色四旁绿化。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科学规划,有序实施,整体推进。各村镇根据地形、水源等环境条件编制绿化方案,要防止千篇一律的绿化模式,实现村村绿化、特色绿化。植树造林应根据房舍建筑的风格和庭院空间组合的特点,紧密结合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兼顾生产性、观赏性与实用性。对于新规划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或村庄,在建设方案的各个环节注入生态理念,尤其在建设小康楼和搬迁安置房时要预留绿化用地。   2.2.2 构筑点、线、面绿化网络,促进生态平衡。四旁绿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绿化涉及城镇、乡村各个层面。引导农村、农民注重绿色生活,加强庭院(点)绿化;实施路、河、渠(线)全面绿化,继续发展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继续发挥其减灾防护作用,同时兼顾其行道树功能;根据村镇发展规划,绿化村镇(面),实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平原四旁绿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纽带,是动物尤其飞禽栖息的家园,是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发展四旁绿化要兼顾农民、农村的经济利益,努力实现四旁绿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现有四旁绿化,尤其杨树种植在改善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杨树种植并不是平原四旁绿化的唯一,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在今后的四旁绿化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引导、循序渐进、逐步调整,将四旁绿化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农村园林化的环保树、农业和谐发展的推进树[9]。
  2.2.4 科学选择适宜的四旁绿化树种。适宜平原地区四旁绿化的树种较多,树种选择时要求高效性、科学性和灵活性。首先,所选择的树种要适应平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水分条件,必须要满足适地适树这一基本植树造林原则,增大乡土树种种植数量;其次,所选择的树种要具备多种利用价值,优先考虑经济效益,但必须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所选择的樹种在满足林产品短期需要的同时,要兼顾四旁绿化的长效性和生态稳定性。
  2.2.5 合理优化四旁绿化树种组成结构。四旁绿化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选树种应该在满足绿化的基础上,向美化、香化的方向发展。四旁绿化切忌“贪大遏小、求洋泛杨”,即贪求大树绿化,遏制种植小乔木、灌木,盲目追求外来树种、忽视乡土树种的开发,杨树遍栽、村镇皆杨。对于一些必须种植杨树的地区,要改善杨树品种的种植结构,务求优良品种、绿化品种,多种植一些少有飞絮的雄株品系。
  3 结语
  四旁绿化是平原地区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基础保障。广大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发展四旁绿化是实现十八大所提出的“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国家林业局所发布的《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规划》所提出的各项指标,平原四旁绿化任重而道远,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四旁绿化,是实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保证,从而落实党中央所提出的“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精神。
  4 参考文献
  [1] 艾晓丽,王庆丽,王艳丽.浅谈社会注意新农村乡村绿化建设[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4):13.
  [2]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EB/OL].[2017-01-04].http://www.forestry.gov.cn/main/72/content-659780.html.
  [3] 翁友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林业发展战略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7(1):110-114.
  [4] 贾治邦.充分发挥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强大推动作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6.
  [5]李荣锦,梁珍海,王磊.试论经济社会较发达地区城乡绿化工作思路的创新[J].江苏林业科技,2006,33(1):38-40.
  [6] 魏明亮,王和平,宋光新.加强四旁树经营管理提高木材自给能力[J].林业资源管理,1999(5):21-23.
  [7] 徐春.浅议平原绿化中的四旁绿化[J].江苏林业科技,1995,22(1):47-48.
  [8] 于汝元.如何进行四旁植树[J].中国林业,1999(3):26-27.
  [9] 张德全,杜文峰,魏明亮,等.四旁植树林种划分问题初探[J].华东森林经理,1999,13(3):62-64.
其他文献
摘要 以包头市园林科技研究所为试验基地,以2010年引进的王族海棠、珍珠海棠、亚当海棠和钻石海棠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研究4种海棠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规律、繁殖方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这4种海棠的适应性较强,耐寒、抗病虫害,基本适应包头市的气候条件,且枝叶繁茂、花色和果色艳丽,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  关键词 观赏海棠;引种表现;物候观测;评价标准;内蒙古包头  中图分类号 S685.99 文献标识碼
摘要 介绍了中华鳖多种混养技术,包括示范塘选择与准备、养殖模式优化调整、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中华鳖;多种模式;混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5;S96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69-01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与研究,嘉兴市秀洲区在传统的养殖模式基础上,发展了鱼鳖、虾鳖、菱鳖、藕鳖、稻鳖这5种适合秀洲区实
摘要 以鱿鱼丝为研究对象,在对鱿鱼丝产品辐照前卫生指标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辐照处理、辐照前储存条件、辐照后储存条件对鱿鱼丝产品卫生和感官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对鱿鱼丝辐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立了HACCP体系关键控制点和限值,建立了鱿鱼丝辐照加工的HACCP计划表。结果表明:鱿鱼丝产品微生物污染问题仍较普遍,辐照前后储存条件对鱿鱼丝色变影响明显,辐照处理对鱿鱼丝产品卫生指标控制效
摘要 为揭示海南岛水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海南省硅肥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室内分析及GIS作图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各市县水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基础上,研究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和降雨量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全岛仅海口市和临高县的平均含量超过了70 mg/kg,海南岛属土壤有效硅严重缺乏地区;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效硅含量普遍高于高海拔地
摘要 研究3种生物农药对赤峰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以为在同类区域开展生物治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药后14 d,1.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蝗虫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85%以上,0.3%印楝素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0%以上,效果较好,在防治草原蝗虫时可选择使用,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农药;蝗虫;防控效果;内蒙古赤峰  中图分类号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各种社会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而古树名木在这些社会资源中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分析了西安市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古树名木;保护;问题;对策;陕西西安;长安区  中图分类号 S75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64-01  古树名木在现代社会上属于一
摘要 为了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有效实施耕地深松作业,开展了耕层剖面调查,通过剖面位置的选择与剖面制作,对不同类型耕地进行深松作业的适宜性分类,以期指导深松作业,有效提高深松作业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 深松作业;耕地剖面;选择;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 S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97-02  漯河市召陵区地处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处,地势平坦、局
摘要 为了恢复杉木老种子园的产种能力,以操作方便、效果明显为试验前提,通过采用种子园疏伐、建园材料截干和主干促萌等多项主要技术措施进行杉木老种子园复壮,以期使老杉木种子园恢复生产优质种子、基本满足本场及周边地区林业生产需求。  关键词 杉木;老种子园;复壮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55-01  Rejuvenation for
摘要 通过分析不同种类入侵杂草的分布和危害特点,发现入侵我国的29种杂草主要分布在农、林、牧业生产区域、水域地带以及农村荒地等,对农林牧业生产安全、陆地及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入侵杂草;种类;分布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危害;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115-0
摘要 根据不同人员在不同时间对水中铜的质控样品进行测量得到30组数据,利用Top-down技术控制图法评定ICP-MS方法测定水中铜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是《水质65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700—2014),测定质量浓度为40.0 μg/L的质控样品,测定均值为40.2 μg/L,通过评定不确定度为1.60 μg/L。  关键词 铜;Top-down技术控制图法;不确定度;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