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拓展教学方式初探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an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拓展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又能拓宽学生知识视窗,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以此达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 拓展教学 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140-01
  
  拓展教学时下已成为非常流行的教学思路,它存在于各类
  语文课堂中,鉴于这种教学思想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又能拓宽学生知识视窗,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所以它历来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热烈欢迎。无论是日常课堂,还是诸如示范课、探讨课、教研课、公开课都离不开它的身影,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
  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
  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
  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尝试,并用实际的教学行为诠释新
  课标的含义,它要求教师在立足课本的同时向课外适当延伸,将文本与生活相互融合,扩大语文的外延和内涵,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让学生尽展语文才华,以此达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形并不乐观,不少教者曲解新课标的意图,背离新课改的方向,陷入了低效的泥潭。诚然,不少教师的探究意识是可取的,顺应课改的潮流,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扩充课堂容量,可在具体操作时却走样了,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师成为无所不能的智者,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表面的前卫与繁华不得不让我们冷静下来作一番深刻思考,原汁原味、洋溢清醇气息的语文课离我们有多远?肆意的拓展延伸究竟要将语文课堂飘向何方?
  我们不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很多时候,学生还未深入领会文本价值,还未来得及细细咀嚼品味,才刚刚入境,可教者就迫不及待进行所谓的拓展,硬把学生从文本中拽出来,这好比将一个正熟睡的孩子叫醒,曚昽的睡眼还未睁开,就匆匆地让他温习功课,这样做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在教师先前的预设中越走越迷茫,教者快活了,可以借此卖弄才思,可学生茫然了,文本迷失了,还会找到归途吗?还有更糟糕的,教者引导学生刚触及点课文内容,可能仅是其中的某一情节,就以此为契机,像变戏法一样通过多媒体呈现出一系列看似相关的话题,或讨论,或辩论,或表演,多处开花,好不热闹,完全将课文搁置一边,不闻不问。于是乎,语文课成了思想教育课、生活常识课、文娱展示课……学生发言踊跃,回答精彩,表演大胆,课堂被搞活了,可教学重点严重缺位,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改头换面的语文课该改名换姓了,丢失了语文本真、纯美的特性。一味向“外”延伸,使“内”成为替代品,喧宾夺主,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无异于南辕北辙,真应了“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句话了。这类语文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苦苦眷恋呢?
  有效的拓展,应充分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紧扣教学的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和领悟文本信息;有效的拓展是为深入理解教学主体服务的,而不是搭“花架子”,更不是作秀;有效的拓展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优化课堂设计的重要衡量指标。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有效的拓展策略呢?
  笔者以为,教师在拓展延伸时,要始终遵循语文的本性,将“文本是课堂教学之根”的思想根植于心,以文本为发端,强化语文的功能,即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所有的拓展设计均要以有利于提高语文素养为准则,这是我们必须坚守和坚持的。当然,能扣住这一原则的有效拓展途径有很多,可以是导语的拓展,可以是文章某一难点的拓展,可以是作者留白处的拓展等,不一而足。无论怎样拓展,关键要牢记语文的姓氏,帮助学生深刻地品味、欣赏教材蕴含的语言魅力,充分展露语文的本来面
  目,上出语文味。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才能被真正激活,由衷的情感才能真正溢满学生心间。
  任何一堂课、一篇课文,都有其既定的教学目标与特定的重难点,教者不可回避地面临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是否准确把握的问题。因此,在拓展设计时,我们要心有课堂目标,手里更要拿捏准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基于这一考虑的拓展,才是有效的,才能帮助学生搭建广阔的知识平台,强化理解,培养能力,使语文课充满生命的张力。我们坚决反对一切淡化课堂教学目标,偏离教学重难点的拓展活动。纯粹玩花样,刻意展示教学创意,完全违背教学实际的做法,我们一定要自觉抵制,决不让它有滋生的土壤。
  尽管拓展能充实课堂容量,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但我们必须把握一个“度”,绝非多多益善。因此,我们在精心备课时,要学会思考,权衡考虑,合理设计,课外拓展有的放矢,不可游离于文本之外。力求让每一次拓展有理有据,努力探究教学中各环节的紧密联系,切实考虑拓展设计的目的,是否有利于营造高效的课堂,是否能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精品课堂的拓展能抓住最佳的延伸时机,找准拓展的最佳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与教材构成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文本的“内”与拓展的“外”迁移、整合游刃有余,学生学得透彻,教师教得自然,这类诸多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拓展延伸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时刻牢记,文本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聚焦点,其他的迁移仅是一种辅助,教材才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一语中的,失去信度的架空分析,脱离文本的个性阅读,其后果是多么严重。当前,拓展教学正繁忙穿梭于各类语文课堂中,但愿新课改的初衷不会改变,还语文教学一片晴空,云霞满天,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出现和推广,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成为历史,因此小学教师们需要找到新的教学方法去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在近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活动式的教学模式逐渐
小学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构成科目,探索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方法,是广大数学教师所共同关注的工作内容.将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高校课堂建设的环节,能够帮助教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