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标准化建设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标准化建设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其科学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研究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152-03
  Recycling Util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Livestock Wastes in China
  LI Shanshan et al.
  (Anhui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Hefei 230051, China)
  Abstract: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livestock wastes,and it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to promote it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y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cycling util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livestock wast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prospects for future work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cycling uti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ivestock waste in China.
  Key words: Livestock wastes; Recycling utilization;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等问题突出,对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的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生产肉蛋奶约1.5亿t,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总量达到近40亿t,畜禽养殖业排放物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万t,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作为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建设工作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中明确提出:“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1 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
  1.1.1 畜禽养殖废弃物总量持续增加 我国传统农业是一个种养循环的生态系统,每家每户种几亩地、养几头猪,猪粪作为有机肥在自家田里施用,种养互促、循环利用,形成闭合的生产循环和稳定的生态环境。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方式从家庭散养向规模养殖加速转变,养殖量快速增长,在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畜禽粪污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生产肉蛋奶约1.5亿t,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总量达到近40亿t,畜禽养殖业排放物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万t,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有效处置、合理利用,畜禽粪污就会变成宝贵的资源,同时也为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契机。
  1.1.2 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政策 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3号《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氣、制造有机肥等方法,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畜禽粪污处理”;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在种养密集区域,探索整县推进畜禽粪污全量资源化利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1.1.3 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中央财政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20亿元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选择部分省市县推进整建制治理,重点支持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重点的第三方处理主体相关设施建设,以及规模养殖场节水养殖工艺和设备改进、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建设等,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治理。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00多亿元,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通过中央投资有效带动地方、企业自有资金,累计改造养殖场7万多个,建设中小型沼气工程10万多个、大型和特大型沼气工程6700多处,有效提高了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1.2 存在的问题 当前,畜禽养殖粪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步入环境约束关键期,面临重大抉择。当今,“一日三餐无肉不香”“吃肉盼过年”已逐渐淡出大多数人的记忆,这无疑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大发展。但畜牧业在保障城乡居民肉蛋奶供应的同时,也伴生了大量的畜禽粪污。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但配套设施装备和消纳条件跟不上,集中产生的畜禽粪污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据普查,畜牧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占农业排放总量的比重达96%,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些地方畜禽养殖场户成了“过街老鼠”,畜牧业成了不受欢迎的产业。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破解日趋紧张的环境约束难题,畜牧业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窄,甚至寸步难行。因此,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产业发展规律,加快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开创畜牧业发展新天地。
  2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2.1.1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作为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建设工作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中明确提出:“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做强现代种养业,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制定修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完善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农办牧〔2018〕27号),提出要新创建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为保证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农业农村部特组织制定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2018—2025年)》,提出每年创建100个左右现代化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共创建1000个示范区目标。
  2.1.2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制修订工作稳步开展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建设工作,如农业部规划设计院起草的国家标准计划20083035-T-326《畜禽粪便发酵干燥生产有机肥工艺技术规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起草的20205106-T-326《畜禽粪便监测技术规范》、20079741-T-326《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全国畜牧总站起草的20083044-T-326《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标准均在稳步推进中。
  2.1.3 一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础核心标准发布实施 2017年由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起草的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4805-2017《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通用要求》正式发布实施。2013年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起草的国家标准GB/T 28740-2012《畜禽养殖粪便堆肥处理与利用设备》正式发布实施。2018年由全国畜牧总站、农业部畜牧环境设施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起草的国家标准GB∕T 36195-201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2010年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起草、农业农村部归口的国家标准GB/T25246-2010《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础核心标准的发布实施明确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工作要求,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2.1.4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化技术组织逐步健全并有效开展工作 1993年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和管理的全国农业机械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其中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TC201/SC2)主要负责全国农业机械化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据统计,目前该技术委员会归口并立项国家标准约400项,其中立项发布的有关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国家标准有GB/T 30471-2013《规模养猪场粪便利用设备槽式翻抛机》。2004年12月成立的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5)目前归口并立项国家标准超过100项,其中已发布的有关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国家标准有GB/T 28740-2012《畜禽养殖粪便堆肥处理与利用设备》。由农业农村部筹建的TC274—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畜、禽、蜂及特种经济动物品种与种质资源、饲养与管理、养殖环境等畜禽养殖技术标准制修订与归口管理工作,目前该技术委员会归口并立项国家标准近500条,其中发布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有GB/T 36195-201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 26622-2011《畜禽粪便农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准则》及GB/T 27622-2011《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
  2.1.5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逐步开展,各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实施力度不断加强。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质量基础(NQI)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农业清洁与循环生产共性技术标准研究”里就包含子课题《畜禽养殖污染物和屠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及标准研究》。该课题是针对畜禽粪污、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标准缺失的问题,研究和集成应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要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农业清洁与循环生产国家标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尚未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引领和规范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基础。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梳理规范畜禽养殖廢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所需要的标准制修订项目,是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必要前提。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因此亟需建立与时俱进的标准体系来引领和规范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2.2.2 部分标准数量较少或缺失 如在粪污处理方面缺少污水处理标准;在肥料化利用方面缺少废渣、沼渣和沼液还田技术标准,其中只有废渣还田有国家标准,沼渣和沼液还田只有少部分省份制定了地方标准;在能源化利用方面缺少与生物天然气制定有关的标准;在饲料化、基料化利用方面缺少再生饲料和食用菌基料制定标准;同时还缺少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加工及运输等方面的标准。
  3 展望
  标准化建设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其科学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今后,应加快构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围绕已构建的标准体系,充分运用系统方法,发挥体系的系统效应,加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的制定、使用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又好又快发展。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苏州市4个饮用水源地湖泊底质淤泥为调查目标,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分析苏州市地区饮用水源地的受污染情况。结果表明,4地饮用水源地均属于清洁,但砷(As)和汞(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较高,可能会对饮用水存在长期潜在污染风险。其原因在于高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农业面源污染。因此,对中小规模工厂的严格监管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管控是治理太湖流域环境的有效举措。  关键
摘 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粒径与CMC掺量制备的生态混凝土对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周期内,A组(5~1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05%掺量CMC)、B组(10~2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1%掺量CMC)和C组(20~4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15%掺量CMC)TP表面去除负荷分别为0.919g·m-3·d-1、0.722g·m-3·d-1和0.600g·m-3·d-
了解地下水水质状态及影响因素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宿州市浅层地下水水质及其影响因素,采用WQI饮用评价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通过Gibbs图、离子比值和空间插值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适合饮用,Mg2+、F-和Na+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水化学参数。Gibbs图表明地下水离子组成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进一步通过离子比值分析得出Na+和Mg2+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此外,空间插值显
摘 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着我国高校“双一流”“新农科”建设进程,是新时期高等院校育人的目标。该文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角度着手,分析了沈阳工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科研、产业、教学融合发展现状,并以园林专业为例,提出“科教+产教”双融合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以促进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向创新应用型人才转换,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我国新农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于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课程思政势在必行。该文以农学种植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耕作学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建设方案、评价方式、建设预期目标等方面着手,探索其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方法,以期为后续教学提供改革思路与经验。  关键词:耕作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农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
摘 要:以洋槐花为主要原料,研究洋槐花酱菜的加工工艺,在分析影响酱菜口感单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洋槐花、白砂糖、酱油的添加量等参数,确定最佳配方为:洋槐花添加量41.3g、白砂糖添加量10.6g、酱油添加量3mL,食盐添加量5g、泡椒添加量4g、酱制时间4h。经最优条件下的验证实验,感官评分为90分。在此配方下制作出的洋槐花酱菜,色泽均匀,亮度自然,口味咸淡适中、酸辣可口,口感鲜嫩,有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该文介绍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基于校企合作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以期为“双高计划”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农业专业群;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园林植物造景作为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连接园林植物基础与园林综合设计之间的重要桥梁,在培养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科学精神、工匠技艺的园林专业卓越应用型人才中处于重要的一环。基于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视角,从思政元素挖掘、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革新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力求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助力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思政;
摘 要:以宿州市环城河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环城河两侧环境的不同,在河流两岸各布置18个采样点,共36个采样点,分析Cu、Pb、Zn、Cd、Ni、Cr、Hg、As共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Cd、Ni、Cr、Hg、As平均含量分别为34.27、27.32、66.07、5.73、30.18、51.99、0.34、16.81mg/kg,其中Cd和Hg超出国家土
目的:通过研究提升农科专业本科生听课注意力的授课技巧,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A学院农科类专业本科生的听课注意力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43.44%的学生听课注意力达51%以上,14.14%的学生注意力能达到集中。学生的课堂利用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教师和学生2个层面分析得到导致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因素。结论:提升学生课堂听课注意力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完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克服学生和教师听课注意力影响因素,最终达到提升课堂利用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