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显得重要。信息技术课在初中教学阶段占用的教学时间比较少,而且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注,无论是学生还是一些老师都认为信息技术课不是主课,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为了使初中生利用较少的教学时间获得较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就需要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性;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飞快的,信息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作为祖国未来主要生力军的初中生,应该能够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熟练应用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未来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材。基于此,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基于这样的认识,可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产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课中,提升信息技术课教与学的有效性。但是,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授课时间少的影响,一些信息技术老师采用了老师教,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用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讲授信息技术知识,学生或是听,或是做笔记,整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少的。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他们没有产生有效的疑问,因此就没有更大的进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对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产生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质疑。学生有了疑问,就会有探究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查阅各种资料,以有效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学生查阅资料和探究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可让学生先自主地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然后给学生一台打开机箱盖的电脑主机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对比着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学习,比如当学生看到电脑主板时,很多学生看到一块板子上插着很多东西,学生就会想知道主板在电脑主机中起着什么作用;当学生看到硬盘时就急着想了解硬盘的作用;当看到电源、内存条、显卡、声卡、网卡等部件时,会产生更多的疑问,这些疑问促使学生多看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去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这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与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构建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很多信息技术老师比较重视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与操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在参与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乏味与枯燥的感觉,不但影响了教学有效性地提升,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心态。为了打破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乏味与枯燥感,可通过给学生构建有趣的教学情景来导入新课,或者开展教学活动。从而通过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参与信息技术课来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当然,信息技术老师在构建有趣的教学情景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构建,要根据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的具体知识进行构建,不能脱离学生具有的实际情况构建教学情景,更不能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情景。构建出的教学情景要有趣味性、知识性,学生参与后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热情,能促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相关教学内容时,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枯燥感。为了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更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构建出相关的教学情景。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信息技术的不同阶段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让学生观看生动有趣、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来学习这节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学生观看完后,就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具有很多的关联性,并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动画视频的学习感受,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教学内容,活跃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氛围,提升了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的热情,促进了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
   三、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是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学生需要先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然后再结合实践操作来提升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效率。但是,很多信息技术老师为了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采用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老师给学生讲解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整堂课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经常是老师一边讲课,学生一边把老师讲解的知识记录到笔记本上,在考试前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多背诵几遍。这种依靠死记硬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方式,虽然一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过段时间后学生就不会剩下多少信息技术知识了。为了改变纯理论性的教学方式,可在学习过理论知识后,把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相关的实践结合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实践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理论知识是有用处的,进而激发他们更努力地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在教学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的时候,先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比如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复制文件夹,什么是删除文件夹,什么是粘贴文件夹,怎样移动文件夹,怎样剪切文件夹,怎样使用鼠标進行操作,怎样使用快捷键进行操作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如果不让他们进行实践操作,只是让他们记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他们就会感到厌烦,甚至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果能够给他们一台电脑,先让他们进行实际练习,等他们熟练掌握后,再给他们布置一些操作任务,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以检验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并根据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查漏补缺。真正使学生熟练掌握,真正提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效性。    四、应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不同的初中生由于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具有不同的知识接受能力,具有不同的基础知识等,导致了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个性。初中生就像公园中的花一样,给花浇水或施肥时,要根据不同花的具体情况浇水、施肥,而不能不顾花的实际情况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浇水。不同的花在培养的时候,需要根据他们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养花如此,培养学生成才更应如此。在信息技术课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要围绕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展开教学,进而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相应的进步。
   例如,在学习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让他们完成。比如,对于接受信息技术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让他们能够学会建立新的工作簿,能够输入普通的数据,能够学会基础知识即可;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让他们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学会修改和保存数据,比如学会部分修改、整体修改等;对于接受能力最强的学生,不但要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完成老师设置的学习任务。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既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获得了进步,又让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获得了更大的进步,还让接受能力最强的学生扩展了知识和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从而既提升了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还使个体之间有差异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总之,提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在实际的教學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应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情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需要信息技术老师积极更新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出他们在课堂上主体作用。只有教学方法正确了,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并认真进行了学习和探究,才会提升信息技术课教与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97+105.
   [2]孔静.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39-140.
   [3]王军.基于综合学习设计观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7(6):41-42.
   [4]秦庆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2):189―189.
   [5]缪克萍.网络时代下如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7)
   [6]刘琼.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3):98-1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育部门对高中美术鉴赏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这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以及教学理念,寻找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切实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在这个时期的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学习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干一些其他的事情或者是开小差的现象。要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就应该先从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做起。教师要分析在现阶段的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出现哪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数学。并且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够
【摘 要】本文首先从学生历史学习深度不够、教师历史教学方法单一角度分析当前历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从史料实证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有利于强化历史学习效果等方面阐述史料实证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从调动学生积极性探寻史料、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借助先进教学手段教学、有利于活跃历史课堂教学氛围等方面详细阐述史料实证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很基础的一门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课程。从身边的日常教学情况来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都在积极的创新管理策略,构建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课堂,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基础拔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得到提升。在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教师要从多方面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
【摘 要】名著导读,在小学高年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名著中学习到语言的精妙,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和问题,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名著导读;策略探究   名著导读,常常被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之所以在高年级开展名著导读,其原因在于该阶段学生无论是在生字的识读,还是思维认识方面,都拥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开展名著导读,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摘 要】語文是学生各门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指引学生学习语文。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重成绩、轻阅读的问题非常严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文本细读这一理念有效融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品味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想象、激活体验,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真正走入阅读过程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方面的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实施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整体的教育改革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是学生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时学好语文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更是人们在思想上和交流上的重要工具。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中切实提升初中阶段学生在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并为学生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摘 要】初中政治体验式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积极创设各种现实的或重复体验的情境,把握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体验式;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思政在初中学习中是一门独特的存在。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熟的时期,
【摘 要】高三阶段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新高考背景下,作为高三英语教师,一定要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够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問题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研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的内容和命题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和成绩。   【关键词】高三英语;复习备考;对策;新高考  
【摘 要】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其他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平台,创新其教学形式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重点探讨了趣味化学实验的运用价值与策略,以期可以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实验是构成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