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教材教学比赛情景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球类教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在实际比赛中综合运用所学的技求和战术,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单个技术和战术融入比赛情境中去教,不能孤立地进行技求和战术教学,让学生始终是在对抗实战的过程中学习。本文从球类教材比赛情境设置的前期准备(解析教材、学情分析)、运用时机、设置的难度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比赛情境设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球类教材;教学比赛;情境设置
  2017版高中《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或单项技术的教学,要让学生在面临真实的活动或比赛情境时能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学习球类技战术的最终目的是能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所学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应的比赛对抗情境,是为了提高学生果断决策、综合运用所学技能的能力。现在很多的球类课是唯技术教技术,不进行前后左右的串联,而是孤立地教技术,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将技术学死。因此在进行球类教材教学时,教师应将“战术化教学”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比赛对抗情境中学习技术,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技术动作及提高实战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一、全面解析教材是比赛情境设置的基础
  解析教材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执教者只有对教材的价值、动作技术结构、上下衔接的动作、所学技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时机和目的等了然于胸,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比赛情境。如果教师对教材了解得不够深入,就可能造成设计的比赛情境有点突兀,不合时机,达不到实战训练的效果。如足球变向运球技术,是在运球向前推进过程中突遇防守者时,用脚不同部位拨球变向,身随球动。球是在移动的过程中进行变向,而不是在原地进行变向。有一位老师设计足球变向运球综合练习时,进行小组变向运球比赛,两组面对面站立,两位同学面对面相向运球,当相遇时二人进行不同方向的变向,变向后再射门,看哪一组先完成,使情景更接近实战,使学生在实战中体验所学的知识。这个情境设计的前提是分析变向运球是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而不是原地不动进行变向。再如,在小学、初中都有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材,但不同学段对学生掌握和运用该技术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小学阶段主要要求学生运用正确手型完成传接球就可以了,而在初中阶段,要考虑到学生传接球之后的衔接动作是什么,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时要在小学基础上增加难度,增加组合内容教学,如“传接球+移动练习”,两人移动中传接球、多人多方向移动传接球等,可以设计“传球+移动”的比赛练习。
  二、精准分析学情是比赛情境设计的前提
  学情分析是确定教学起点和选择教辅手段的重要依据,精准分析学情既是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重要前提,又是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比赛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基于真实的学情进行,教师要对学生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了如指掌。缺少这些前期的了解和分析,教师设计的教学比赛情境都是假情境,看上去热闹,但真实效果几乎为零。相同的教材在不同学段进行教学,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会不同,甚至是同年级的学生,因为能力起点的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和辅助练习手段也不一样。我们参加教学比赛借班上课时更要重视学情分析,因为学校之间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如篮球传统校的学生,他们每天大课间都有篮球的球性练习,日积月累,他们的篮球球性会比普通学校学生的球性要好很多,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与普通学校相比会截然不同。如江苏省省编教材《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水平三(五年级)“篮球与游戏单元”第四课时:篮球运球急停急起,在实战游戏中设计了2人一组摆脱防守的影子游戏(游戏方法:2人一组,一人防守,一人直线运球,运球者走,防守者也走,运球者停,防守者也停,运球者在停和起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把防守者摆脱在自己身前或身后一米开外)。在篮球传统校五年级做这个游戏时,因学生有较扎实的篮球基础,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此练习。而非篮球传统校的学生就很难完成这个游戏,运球速度快了很容易丢球,运球速度慢了又无法摆脱防守者。所以,教师在创设球类实战情景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学情。
  三、比赛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运用时机
  体育教学中比赛情境是将技能知识点和战术融于复杂的情境或实战中,通过各种突发现象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原本枯燥无味、形式单一的学练过程转化成主动合作探究和自觉消化接受的过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告诉我们,在动作技能形成泛化阶段,初学者动作不协调、不连贯、生硬而费力,并有多余或错误动作出现,学生的关注点比较单一,在这个阶段如果进行过多的对抗或者比赛练习,学生很容易顾此失彼,而且一旦比赛,学生的兴奋点往往会集中在比快和输赢方面,过多地想比赛结果,考虑技术本身的成分变少,从而忽视了比赛过程中对技能的巩固和提高,容易造成动作变形。因此,教学比赛情境适宜在动作巩固自动化阶段进行,学生有了一定的动作基础,观察的视野变宽了,这个时候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就水到渠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也显得流畅自然。如在一次三五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教师详细讲解了动作技术方法,也组织了多次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教师设置了一个“传球穿呼啦圈”的比赛游戏,在每组的中间位置,让两名学生合作拿一个呼啦圈,两边的同学用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穿过呼啦圈,最后看看哪一组成功率最高。学生的确很兴奋,但我们观察到大多数学生的动作变形了,注意力都在球能否穿过呼啦圈,有的学生甚至用双手将球前抛过去。
  四、适宜的难度是提高比赛情境实效性不可或缺的条件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都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在体育比赛中学生获得的都是失败的体验,那么会逐渐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会远离运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设计比赛情境环节时,教师要考虑到这方面因素。在球类比赛中,教师起始设计的难度要结合学生的能力起点,要有“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设计思想,让大多数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然后逐步增加难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安排对抗的比赛情境练习,还要充分考虑到对抗双方实力的均衡性。比赛结果有不确定性,学生的水平相当能激发学生战胜对方的斗志,如果双方实力悬殊太大,较弱一方知道绝不可能战胜对方,那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就会无精打采。教师在组织教学比赛时,要仔细全面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调整对抗人员组合,使比赛愈加真实,愈加精彩。如小学篮球原地运球高低姿运球教学,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实战情景—一对一抢球练习,一个运球,一个去干扰打球。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控球能力还比较薄弱,运球同学还没有拍几次球就会被防守队员断球,如果要求防守同学用单脚跳去抢球,限制了防守同学的移动速度,增加了防守者的难度,这样对抗的难度就较为均衡。然后两个同学互换,最后看看谁干扰成功次数多。运球同学在接近实战的情境中巩固了新学的运球技术,提高了练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这个练习,还同时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将体能练习巧妙地融入技能练习中,可謂一举多得。教师在比赛前还可以根据学生性别、能力起点设置特别的“规定”,如篮球投篮比赛中,普通男生投中得4分,校男篮球队成员投中得2分,女生投中篮筐就可以得1分,降低对女生的比赛要求,提高女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她们的参与度,把投篮的机会更多的给普通学生,而不是总是几个校队的运动员在表现。
  五、精准的评价是提高比赛情境运用效果的手段
  教学比赛的结果需要教师的精准评价,才能使学生知道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明晰自己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如技术的选择运用、时机判断的准确性、和同伴合作的情况、规则遵守情况以及体育品德表现等。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不能含糊其词,避免说“好、很好、不错、非常棒”等一些空话套话,要明确指出某个学生好在哪里,让其他学生可以学习借鉴,要指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把错误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比赛失败的一方出现多名学生责怪同伴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并因势利导,帮助团队分析失败的原因,包容失误的同伴,分析本组的优势和劣势,在比赛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每个伙伴的特长,争取最大的胜利。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研判对抗一方的实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个评价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评价中不能缺少学生的评价,在比赛之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部分学生担任评委、评论员,提醒他们注意一些评价的关键点,教会他们如何观察分析。学会评价分析他人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培养领导力的过程,是对所学技战术综合运用的体现。比赛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请部分出现失误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剖析,敢于承认错误和失败,是体育品德的优良表现。学生虽然以失败离场,但收获了成长。
  “教会、勤练、常赛”是教育部对体育课堂教学总的指导性要求,以赛促练能激发学生的持久练习兴趣。球类教材教学中的比赛情境设置需要“适材、适时、适生、适宜”,如何通过比赛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练激情,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群众造出一个新词——“拖星”,专指一些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他们打太极、和稀泥、言必称程序。结果,事情被拖黄,企业被拖垮,群众被拖怕,小纠纷拖成大矛盾,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拖星”有几副面孔  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为“拖星”画了一幅肖像“简笔画”。  ——为牟利益“主动拖”。在涉及民营企业的事项中,部分干部以“拖”牟利,让民营企业家吃尽苦头,甚至拖垮企业。 
3月2日,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广东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精神,部署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吴显标主持会议,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会议。吴显标就开展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动员讲话,他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行动,切实增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
结论1已知Rt△MPN的三个顶点均在椭圆x2/a2+y2/b2=1(a>b>0)上,其中直角顶点P(x0,y0)是定点.
“这些年,我过分追求与自己收入、身份不相符的高消费,缺乏守护职务廉洁性的警觉……那个曾经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寒窗苦读,又在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自己,面对金钱的诱惑毫无免疫力,没有守住底线,最终一步步堕落到职务犯罪的漩涡中。”  回看自己的违纪违法历程,曾任上海市金山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金英丽恍然如梦。本该是振翅欲飞的年纪,这名80后副处级女干部却因贪腐早早折了翅膀。2020年12月,因受
以生为本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一观点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素养,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爱上语文,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读议结合、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学生不能、不愿,甚至不敢读大部头名著的现状,以《水浒传》阅读指导课为例,指出教师必须从阅读基本功抓起,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出发,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重整文本,设计贴近学生的课堂活动,以激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2021年5月10日,由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榆神能化50万t/a煤基乙醇项目空分装置两个配电室及机柜室主体结构验收顺利完成,为后续的装修工作和盘柜安装争取了时间。据悉,空冷、空分配电室建筑面积分别为515 m 2和522 m 2,均为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分机柜室建筑面积约404 m 2,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抗爆结构。装置内10 kV负荷的两个配电室及空压机、氮压机由甲醇联合中心35 kV/10 kV区域变直接供电。
南昌,江西省省会,古称豫章、洪都、洪州。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惊人辞藻高度概括它的形胜“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并盛赞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流淌着红色基因的英雄城。清廉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让南昌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而多彩。清廉文脉贯豫章  南昌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南昌的廉洁文化源远流长,犹如一条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温润
为帮助留学生了解汉字音、形、义的关系,掌握汉字构形规律,达到自主识记汉字的目的,笔者将文字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汉字形体演变”和“汉字构形理论”与对外汉字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探讨对外汉字教学的策略。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与对外汉字教学的实践相辅相成,深入进行汉字本体研究,有助于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探索出更多有益于留学生学习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