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中药制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huai1990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一种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综合性改革,应从明确实验区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实验区的建设。
  关键词:中药制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58-02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结构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结构体系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创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作为一项综合性改革,应当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集成。我校“工学结合”中药制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中央财政支持的生物制药专业方向实训基地项目为基础,以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中药制药技术教学团队为支撑,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特色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为主体,经过50年的办学积累,尤其是近十多年的建设,紧紧围绕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三大要素,不断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已形成了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特色,实验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明确实验区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调研情况 我国中药产业化、集团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传统的中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大量的中药产业技术应用型人才。2009年,芜湖市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又一支柱型产业。芜湖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已有30家制药企业入驻。在未来3年内,仅本省生物制药行业对中药制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超过3000人,我校招生面向全国27个省市,就业市场从芜湖市依次辐射至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总体上呈供不应求态势。为此,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实验区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中药制药技术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力求培养能适应医药市场需求,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面向中药制药行业第一线岗位的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
  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 中药制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以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制剂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三年的教学,应使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社会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中药制药行业高等职业技能人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实验区人才培养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时代性。“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贴近社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以推进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为目标,以企业需要为己任,以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为方向,大力优化、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充分享受到学校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优势,为吸引企业主动参与专业建设与改革增添动力,为实现真正的校企人才共育和校企人才资源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校企深度融合的结果是搭建起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平台,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有了保障,推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科学确定职业岗位(群)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师和职业教育专家进行讨论,研究确定了中药制药技术人员所从事的中药炮制、制药工艺、质量检测、GMP实施管理、设备与车间工艺五大关键职业岗位。
  通过对以上五个关键职业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和论证,将岗位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通过课程开发引进教学计划,从而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标准之间的“零距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由基础课学习期、技能化训练期及顶岗实习期三部分构成。具体做法是:第一学年(1、2学期)为基础课学习期,学生在校内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学年为技能化训练期,学生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指导下进行职业岗位的理论学习和生产实习。从第3学期开始,进入专业学习领域,结合校内实训,通过直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岗前培训等实践教学方式,由专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第4学期实行专业技能学习与生产、实训交替。在企业生产的旺季,兼职教师亲自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生产实训,未完成的专业学习在企业任务完成后返校学习。第三学年(5、6学期)为顶岗实习期,学生根据自身就业意向选择就业企业,顶岗实习预就业,并结合实习进行毕业设计。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一年的时间以企业员工身份进入企业职业岗位,在企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承担具体岗位工作,接受企业培训及管理考核,按业绩获得相应的岗位津贴。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岗位环境中获得工作经历、经验等隐性知识,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加速职业综合素质的内化形成。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
  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实验区以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目标,注重提高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一支教学质量高,科研能力强,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并不断趋于优化。目前,教学团队拥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市级优秀园丁1人,市级知识型职工1人,校级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坛新秀1人,骨干教师11人。团队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教师主持或参与教研、科研课题3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15项,校级科研课题21项)。近年来,团队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并参加了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多门教材的编写(其中担任主编的有2门、任副主编的有5门、参编的有13门)。
  校企双重管理体系 为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期的教学质量,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了校企双重管理体系。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考核学生;校方委派专业教师督促合作企业“工作学期”教学计划的落实、调节企业与学生的关系、布置与检查学习任务、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思想状态。职责分明、相互沟通的顶岗实习双重管理体系,可使校企共同进行学生安全管理、岗位工作管理、学习培训提高等教学管理,使“工作学期”的教学任务井然有序地完成。
  校企人才共育机制 通过学校建立、企业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修订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训方案,实行模块化组合,适当淡化学科意识,强化能力培养,并建立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机制,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指导理论与实践教学(校内兼课和校外见习、实习基地教学)、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职业技能考核、学术交流等工作。此外,还开展了毕业生“订单”培养和学校为企业服务,与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上海悦胜(芜湖)药业有限公司、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每年向协议单位定向输送中药专业毕业生。同时按照企业的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员工技能培训,为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持。
  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
  (一)强化实验区管理机制
  学校十分重视和支持实验区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研究,目前,实验区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宏观指导和经费支持,药学系负责专业建设、教学运行管理、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学校出台了《教学准备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校内教学实习项目质量标准》等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日常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具体操作性实施文件(汇编),为质量监控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采取学生问卷、座谈会和检查学生考试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三级听课、教案检查制度(系部、教研室、同行),二级教学巡岗制度(系部、教研室)等日常教学信息监控,从而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规范地进行,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实验室管理 本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整合相关实验室,组建了6大功能区,同时调整和充实了师资,按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实践表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示范效应和成果已逐步显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是反映和评估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实验区在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将其常规纳入教学工作计划,纳入教学管理制度,同时也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通过加强各类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等各项活动中的作用,逐步实现了实验区教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建立实验区支持保障体系
  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从师资配备、实践教学、教学科研、招生和升学等方面予以鼓励和支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实验区。
  师资配备保障 学校积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切实有效措施,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到国内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学习,使本实验区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实践教学保障 校内建有中药制剂实训室、中药鉴定实训室、药品质量检测实训室、模拟药房、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室、生物制药实训工厂等实验实训基地。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实验区提出了专业主干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三大建设方案。以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建成校内中药制剂制备模拟车间(模拟GMP标准)、中药质量检测中心、中医药博物馆、药苑,并模拟中药营销场所,不断完善“基础实验室—技能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三级配套,使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做合一,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通过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社会上的药店和药品经营企业,如双鹤药业、常州市恒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芜湖张恒春制药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知名药企接洽,签订校企合作实习协议,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出“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建设理念,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空间。
  教学科研保障 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教学科研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充分重视教学研究,积极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在科学研究方面积极申报省部级课题,并根据教学科研项目的层次和规模,在教学科研经费上给予不同比例的配套费,以此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附属医院临床用药指导和附属教学药厂的产品研制、开发、生产等实践活动。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材中,融入授课内容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在教学科研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招生和升学保障 学校招生办积极组织开展招生工作,中药类专业的生源成绩逐年提高,保证了生源质量,为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专业招生政策方面,积极支持按专业大类招生,引导学生在高年级灵活选择专业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敏,王安富,李连宏,等.“医+X”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6):59.
  [2]杨菊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路径与发展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37.
  [3]梁小婉.基于“工学结合”的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6):54.
  [4]赵云霞,史洪云,魏玉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1):42.
  [5]赵宝林,李端,钱枫,等.高职医药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5):8.
  作者简介:
  赵宝林(1975—),男,安徽和县人,医学硕士,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
其他文献
中国电视的内容创作一直在不断进步,但在内容生产的理念上却一直与世界有一定距离。2006年,美国新媒体电视内容服务市场收入规模为4.3亿美元,预计2011年达到26.3亿美元。新媒体的
如果说,从长远来看是否人关值得XH认真考虑的话,那么人关是否能为我们带来看得见的近期效益呢?如果两年以前提出这个问题的话,经贸界人士的答案是相当肯定的。当时,中国的出口竞争
本文提供 SimBestⅡ扩展黑油模型特殊功能测试结果及其结论,有助于油藏工程师进一步掌握油藏数值模拟技艺,从而提高油藏模拟精度和油藏工程研究深度。
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经济结构篇,明确提出了'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我省也把加快城镇化建设纳入'
医药高职教育致力于培养医药卫生高技能人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获得多元化发展。然而,医药高职教育具有卫生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复合背景,在实践校企合
<正> 目前,我国多数注水开发油田都相继进入了中高含水期,作为在中高含水期实现稳产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油田堵水技术也正在向深部发展。经过一段现场堵水实践之后,目前多数油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计算、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是未来互联网的三大支柱.也体现了互联网自身发展的三个趋势。一是互联网规模的大增。在10年以后.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50亿。其二,个
摘要:从企业与职业院校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出发,本文提出了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优势,认为职业院校应关注企业需求,在满足企业需求方面做好文章,要主动寻求合作契机,增强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达到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需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互惠互利;优势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
本文结合油田开发的实际应用,对理论递减公式作了累加校正项的改进;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产量递减类型的快速判别算式,给出了确定递减类型界限值 n 的实用范围,并对影响产量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