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百义、二月河友谊如酒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zhixiangxiaz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月河因其笔下的“帝王系列”作品被海内外读者熟知,而作品成功出版的背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周百义功不可没。可以这样说,“帝王系列”作品的出版,不仅让二月河功成名就,也是周百义成名的开始,《雍正皇帝》见证了二人从相识到相知、从共生到共荣难忘的友谊历程。
  1987年秋天,在幽暗的平房里,风尘仆仆从郑州赶来的周百义,见到了当时还在南阳市委宣传部担任干事的凌解放(二月河原名),周百义当时只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普通助理编辑。这是周百义到出版社工作后的第一次组稿,夜里他在招待所里读完了《康熙大帝》第一卷后,深受震撼,第二天就递上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约稿合同。因为已经和黄河文艺出版社签了《康熙大帝》的出版合同,二月河拒绝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约稿,但当时《康熙大帝》的认可度并不高。面对二月河的拒绝,周百义没有退却,而是阐述了自己对其作品的理解和市场前景的看好,二月河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有见识的编辑,他被周百义的真诚所打动,最终答应将正在构思中的《雍正皇帝》放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任何一部图书的编辑活动中,无论是作家按时、按量、按质交稿,给予编辑无限的信赖,还是编辑苦心修改、斡旋出版,大力宣传营销,都需要两者思想和情感双重意义上的交流和对话,而这一切首先离不开彼此的信任。
  1990年,二月河果真兑现了承诺,将《雍正皇帝》的第一卷《九王夺嫡》给周百义寄去了。当时,还是助理编辑的周百义在出版社里没有话语权,选题论证会上,《雍正皇帝》没有通过。但是周百义坚持自己对小说艺术价值的判断,硬着头皮找到总编辑田中全,为《雍正皇帝》争取一线生机。习惯在笔记本上写作的二月河,字迹原来横不平竖不直,收到书稿后的周百义在每一页上将字迹一点点描清楚。描完交上去时,总编辑又要求他重新整理。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等待后,终于等来了书稿有机会出版的消息,总编辑田中全在审读意见中写道:“难得的历史小说佳作。”然而就在《雍正皇帝》第二卷编辑完成后,周百义却被调离了长江文艺出版社,作为《雍正皇帝》的责任编辑,他不愿意退稿,认为这是一部“传世之作”,不能荒废,坚持要把三卷本的书稿全部出版。
  1995年,周百义又从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调回了长江文艺出版社担任社长。当时三卷本的《雍正皇帝》出版后,已经在口口相传中为一些读者所认识和了解。为了进行更大的市场拓展,1996年8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借助一年一度的北京党校订货会,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正在筹拍《雍正王朝》的四汇文化公司,在中华文学基金会的文采阁召开了《雍正皇帝》研讨会,将出版局、文艺界、评论界、各地新华书店来京的负责人都请到了会场,会上评论家们对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对历史小说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出版社的动员下,中央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邀请二月河到京作了12分钟的电视节目,标题为“二月河与雍正皇帝”。
  最终效果不出所料,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热播带动了小说的畅销,作者红极一时,二月河本人更将这一时期看作是事业走向成功的开端。同时期,在周百義的组织下,多次利用打击盗版事件巩固小说和作者的影响,一时“雍正告雍正”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畅销和作家的声名远扬,这是作家和编辑两个主体协同配合的结果,也是双方共同的理想目标。
  二月河在第一次见到周百义时,就向他介绍了自己宏大而不被认可的写作计划,讲述了恩师冯其庸的鼓励和自己夜以继日的写作习惯,谈到自己中年得女的幸福。周百义则向二月河普及了出版知识,鼓励他坚持创作,帮他权衡利弊,劝他把《雍正皇帝》放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其实在《康熙大帝》出版到第三卷时,二月河在文坛上都还是寂寞的,当时还没有评论家关注过二月河的作品。于是,周百义不遗余力地发表多篇文章对二月河作品进行推介。考虑到二月河的实际的经济情况,周百义与二月河最初签约实行的是稿费制,还提出先连载再出书,合同未到期,又主动把稿费改为版税,为的就是能让二月河“多得一点钱”。
  在给周百义的短信里,二月河写道:“君子相知,贵在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贯四时而不衰,历坦险而益固。心善胸宽天地鉴,意在胸中万事圆。”二人理解坦然之心可见。随着《雍正皇帝》的出版与发行,周百义与二月河的友谊也日渐加深。1997年,二月河又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签订了反映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历史的5卷本历史小说的出版合同,后来又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二月河文集。
  在谈到与二月河的交往,周百义说:“理解作品,理解作家,才能组到优质的稿子。”二月河也对周百义说:“我是感念这友好、这知音、这心境的,为一个陌生的作者修桥铺路,我永远不小看这份心意。”2014年,收录周百义多年文学创作、理论研究成果的《周百义文存》出版,二月河撰文《一个作者对编辑的祝福》为他推介,怀念二人一起走过的岁月:“友谊如一杯浓酒,越久越醇厚。”两人的友谊在理解和欣赏中建立起来,在艰难时互相扶持,携手同行。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素有美食点评家之誉的汪曾祺,在一次聚餐中,有人问他:“汪老师,中国美食中您最爱吃哪道菜?”汪曾祺听后,沉思一会儿答:“我最爱吃的一道菜叫‘语言’。”  对方听罢一愣,因为他从来没有听到过一道命名“语言”的菜。  汪曾祺笑着解释:“中国美食花样迭出,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我到一家酸菜鱼馆就餐,店铺墙上张贴温馨提示:‘细吞慢嚼,品人生香美滋味;狼吞虎咽,嘗莽撞利刺苦头’。我觉得这是富有哲理张力的语言,这样
武则天自觉坐稳了皇位,变草菅人命为贤德仁慈,颁布了一条“禁屠令”,不准伤害任何动物,连正当的杀猪宰鸡、捕鱼捞虾都不允许。她知道这条禁令会直接影响到国人的日常生活,势必难以真正贯彻实施,多次萌生废止的想法,却一時难以下定决心。  一天,左拾遗张德家里添了个男孩,这样重大的喜事,怎么也得请亲朋好友聚一聚。可是,无肉食是办不成酒席的,经过慎重思虑,便命人偷偷杀了一只羊,用来招待前来贺喜的客人。有位叫杜肃
小莉想要学钢琴的时候,已经25岁了,早已错过最佳学琴的年纪。手指没有小朋友那么灵活,上班时间忙碌,还要应付各种社交活动。在听完一场宫崎骏的音乐会后,我陪她去了一家琴行,跟里面的老师咨询。小莉直接问:“我才开始学钢琴,是不是来不及了?”那位老师回答,任何时候开始学都是不晚的,只要你能坚持练琴,肯定可以学会。  说实话,25岁对于一个学琴的人来说,真的算蛮大了,琴房里都是小学生。但是,如果小莉现在还不
林清玄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对未来充满憧憬,打算以后要当专业作家。发表处女作后,虽然林清玄勤奋写作,可是阅历的贫乏、知识的欠缺、思维的狭窄,让他的作品太浅显,投稿石沉大海。  在迷茫的情况下,林清玄走进大学教授杨晋城的宿舍,向他征求意见。听了林清玄倾诉的苦闷与烦恼,杨晋城特意用神奇的毛竹引导他:“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毛竹默默无闻地在泥土中壮大自己的根系,即使在非常适宜的环境中,也似乎观察不到它的生
谢老师是我的高中化学老师,他竟然有着一颗段子手的心。高中的化学课堂因为有他,充满着欢声笑语。  谢老师有一个很大的本事,他能够在上课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段子,在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的时候,他却一脸淡定地看着大笑的同学们。不仅如此,他说话的腔调也令人忍俊不禁。只要是从他嘴里说出的话,除了正经的化学知识,其他都像是冷笑话。也正是因为他,我收获了一个自己怎么也没想到的外号。  那节化学课上,谢老师教我们有关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听到这样的牢骚:要接送孩子上学,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要洗衣做饭,要收拾家务,要去应酬,要忙工作,累得要死,什么时候才能够没有这些琐碎的事务,过几天轻松幸福的生活?  我想告诉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你实在是大错特错了,你以为坐在咖啡馆里聊天喝咖啡就是幸福生活吗?你以为没有孩子要接送要监督就是幸福生活吗?你以为没有应酬没有工作做就是幸福生活吗?你以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是幸福生活吗?恰恰相
喜爱明月和梅花,何况是细细地将洒落月辉的土地锄松软了去种梅,仿若银碗里盛雪有片片花瓣飘落,可慰风尘。“自锄明月种梅花”,世间若有这样的人,内心应是宁静辽阔的,才能装得下千秋明月,植遍万树梅花。  有时你实在无处可去,打开书,惊喜有月光和梅花候着你,暗香清澈,日复一日的烦累瞬间都浮云飘散。明月,是清水养玉,看似琉璃轻脆经不起岁月蹉跎,实则温润通透悬在心头将你的精神领域照亮,梅花是植在字里行间的一枝春
“这个星期尽量安排我加班吧!”同事小李诚恳地跟领导说。  “今儿个太阳可打西边出来了,你以前可是碰到加班就想逃的!”领导很意外。  “没办法,现在缺钱,能多赚点就尽量多赚点!”小李说。  原来,小李的母亲最近总感觉身体不舒服,手臂变得麻木,一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已是乳腺癌晚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悲痛欲绝之后,小李痛定思痛,决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在近期带他母亲四处旅旅游。积极争取延长
全球畅销书作家詹姆斯的新作《私家侦探:赌城》问世。这位作家痛恨网络流行文化,浮光掠影的文化快餐正在鲸吞大部分阅读人群。这样长久以往,势必忽略了纸质文化的传载。他急切地想找到一种好方法来唤醒沉湎网络阅读的人群。  一天,朋友向詹姆斯借钱,说:“我答应归还钱的期限还有10天,为了不让我的承诺失约,我必须想方设法凑足钱归还。在这倒计时的时段,我不能让自己的信誉泡汤啊!”詹姆斯心中一动,一个绝佳的创意在脑
“如果命運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其实在《摆渡人》这本书中已经告诉我们答案:那个由生到死,自死赴生,从胆小懦弱到无所畏惧,真正的摆渡人是迪伦自己。她渡人的同时也渡己,渡己的同时更渡人。而我们每个人的摆渡人也是自己,无论行走何方,都要像迪伦一样做一个勇敢且有良知的人,或像深海鱼一样在面对压力时游刃有余。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阿蒂克斯告诉他的孩子们:“一个人手握枪支,那不是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