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情深泪空流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曹禺是我的老师,真名万家宝,曹禺是其笔名。他出生在天津,原籍湖北省潜江市。早年在南开大学读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学校认识了比他低两届读法律的女同学郑秀。郑秀端庄秀丽,有大家风范,曹禺被她吸引。
  1933年,曹禺在清华大学读研究院,当年毕业。学校提前到6月放假,曹禺没有回天津,他要求郑秀也别回家。郑秀以在校复习功课为名,也没有回南京。两人整天在校园图书馆,或西洋文学系阅览室大厅内,一张长条桌的一端,相对而坐,各做各的事,有时轻轻地交谈几句。曹禺埋头创作他的处女作剧本《雷雨》。郑秀不但是《雷雨》的第一个忠实读者,而且用工整娟秀的小字,将文稿誊写出来。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很快就堕入热恋之中。
  暑天傍晚的校园,他俩从图书馆出来,常常在荷花池畔、小山石上、草坪之中,促膝而坐,娓娓而谈。8月初,《雷雨》初稿完成。深秋,《雷雨》在清华园诞生,那时曹禺只有23岁。他把《雷雨》送给他的挚友章靳以。1934年春,靳以将《雷雨》推荐给巴金,巴金读后非常赏识曹禺的才华,立即将《雷雨》刊载他主编的《文学季刊》上,一部崭新的话剧《雷雨》问世了。
  曹禺和郑秀经过3年恋爱,于1936年11月26日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订婚典礼。章靳以、巴金从外地赶到南京参加了他们的典礼。巴金送给郑秀一个会发声、会闭眼的洋娃娃。郑秀对巴金感激地说:“家宝没有您的赏识,如今还是个穷学生。”
  1937年,曹禺受聘于南京国立戏剧学院(两年后改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当年夏季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学校西迁到长沙,曹禺和郑秀在长沙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主持人是校长余上浣,宾客中有陈治策夫妇、吴祖光等。
  我是在1938年夏考入“国立剧专”的。学校开西洋文学史、剧本选读、剧本概论、编剧等课程。曹禺是校教务主任,还给学生排戏做导演。在学校,我们称他“万先生”。万先生经常和我们在一起,却很少看到他的夫人。有时偶然碰上,我们都恭恭敬敬地叫郑秀一声“万师母”。
  添了女儿万黛后,万师母更深居简出了。后来又有了小女儿万昭,再以后我们又听说出现了第三者,曹禺和郑秀一段美满的婚姻,就此破裂了。
  郑秀读法律系,也喜欢戏剧,原籍福建,家住南京,是南京中央监察院高官郑烈的大小姐。南京政府撤退到台湾时,父亲郑烈要郑秀一起走,那时郑秀已经和曹禺分居多年,独自带两个女儿生活。郑秀说,曹禺不离开大陆,她也不走。
  全国解放后的1953年,我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搬到东城的“人艺”宿舍居住。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在金鱼胡同西口碰到万师母和万黛,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叫了声“万师……”忽然想起他们已经离异了,就此刹住。没想到郑秀听了我对她的称呼,眼泪马上夺眶而出,说:“我已经不是你们的万师母了。”在热闹的街道上我非常尴尬,忙安慰她说:“不要这样,你们住在什么地方我去看你们。”万黛说:“不远,对面胡同里一拐弯就到,西石槽二号。”我随她们回去,一边走一边谈,郑秀悲伤地说:“以后你不能叫我万师母了,称我郑大姐吧。”我说怎么可以,那不把辈分搞错了?“唉!”她说:“什么辈分不辈分的,就这么称呼吧!”从此以后我就改口叫她“郑大姐”了。
  郑秀告诉我,她和曹禺是1951年协议离婚的,那时新《婚姻法》规定,男人不能一夫多妻。戏剧家欧阳予倩、张骏祥去说服郑秀,为了家宝的名誉,希望她接受现实。郑秀叹了口气对我说:“过去我爱家宝,嫁给了他。现在我仍然爱他,我成全他,我同意离婚。希望他幸福。”曹禺、郑秀是戏剧学院里办的协议离婚手续。见证人,男方是欧阳予倩夫妇,女方陪同郑秀去的是周有光夫人张允和。协议内容明确规定,曹禺给两个孩子抚养费,每人每月30元,到18岁成人为止。
  万黛当时是女十二中的初中生,十二中离我们剧院和我的宿舍很近。她很懂事,有时来剧院见到我,总说:“你没有事的时候常去看看我妈妈吧,她一个人在家很寂寞。”那时郑秀在郊区一个聋哑学校当校长,每周回家一次,风里来雨里去,常年如此。一个星期六的傍晚,我去她家,她刚从郊区回来,棉猴还没脱下,坐在椅子里直喘气,脸被风吹得发红发紫,我不觉地为她心痛。她站起来,开朗地说:“你来得正好,我去把二姐(张允和)也请来,我们在一起聊聊。”张二姐允和,同郑秀在江安认识,成了郑秀的莫逆之交。我也认识张二姐,她的儿子周晓平是我的干儿子。我们三人在一起,很自然地谈到江安岁月的往事。我没有听到郑秀说曹禺的一点点不是,她总说:“我那时年轻不懂事,以为结了婚就万事大吉,在江安我很快生了万黛,把心都扑在孩子身上,对家宝的感情就淡了。加上我脾气不好,任性……”我们劝她,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现在你是独立女性,自食其力,比那些附在他人身上生活的女性强得多。
  忘了是在哪一年,郑秀从郊外的聋哑学校到了灯市口的女十二中教英语,在那里工作到退休。她始终一个人生活,也没有交过男朋友。
  我们剧院在1953年年底开始排《雷雨》,我被分配演繁漪。我去郑大姐家向她请教时,她谈到在清华园里万先生和她写《雷雨》的情景。她拿出一个小箱子给我看,里面有一尺来长,长方形包得很整齐的书信,她说:“这是家宝写《雷雨》时写给我的信。”我不解地说:“你们天天在一起为什么还要写信?”她说:“有许多当面难以启齿的话,对着纸写就无所顾虑了。”郑秀没给我看内容,我知道这属于隐私,不便问。
  “文革”中,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叶子、赵蕴如、舒绣文、杨薇、于是之院长以及我等,都被关“牛棚”里学习毛主席著作,进行劳动改造。一个三九寒天,天还没亮我们就起来劳动。曹禺和男同志在路边抬煤,我负责扫街。我仿佛看到对面路上有个人站着不动。这时天已大亮,只见那人头上包着头巾,穿着棉衣,站在那儿还是不动,一直等到曹禺他们抬完煤不再出来了,才慢慢从马路对面走过来。她低着头,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我看清楚了,那是郑秀大姐。因为我们是专政对象,不敢说话。我看着郑秀朝女十二中的方向走去,她的双肩在微微地颤抖……几十年过去了,郑秀依然挂念着曹禺,深爱着曹禺。最可惜的是,曹禺写给郑秀的那包书信,在“文革”中郑秀怕被抄出来公开,有损曹禺形象增加他的罪名,含着泪把它们全部焚烧了。
  “文革”中,曹禺的第二位夫人,柔弱的方瑞去世了。曹禺已经到了晚年,郑秀更关心曹禺了,经常要女儿万黛去看望曹禺,有时还带点自己烧的菜去,她说,只有一个保姆陪家宝是不行的。好心的朋友们以及他们的女儿都希望他们能复婚。郑秀是愿意的,可曹禺却迟迟不表态,不知为什么。
  “四人帮”被粉碎后,第一次召开全国“政协”会议,上海代表团的代表张骏祥,看到同为代表的曹禺常去他们团里串门,就说:“家宝身体好转了。”他不知道曹禺又恋爱了。过了一些日子,张允和约我去她家,对我说:“万黛来说,她爸爸已经结婚,她说不出口,请张妈妈(允和)向郑秀说说。”允和二姐来找我商量如何说法。她拟请郑秀吃饭,问我是饭前说还是饭后说。我说还是饭后说吧,否则饭就吃不好了。吃饭时郑秀后到,她表情严肃,坐下来闷声不响,不一会儿她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她边哭边说:“我都知道了,你们别瞒我了,家宝又结婚了。”说完呜呜大哭。
  以后郑秀随万黛住进了万黛所在医院分配的宿舍,和我们住远了。但是她每周四的下午仍然要去允和二姐家相聚,我看她香烟抽得更凶了,经常咳嗽气喘,身体很快在衰弱下去。
  1989年的夏季,我从外地学习回来,知道郑秀病了,住在医院里,我和她的二女儿万昭约好了去看她。我去早了些,万昭还没到。我见郑秀大姐因肺气肿不能躺下,只能坐在床上。她见到我说:“你是家宝唯一常来看我的学生,你是家宝的好学生。”我默然无语。她又断断续续自言自语地说:“我和家宝只相聚了短短几年,我把一生都交给了他。不过在那几年里,家宝写出了《雷雨》、《日出》等剧目,那几年也是家宝创作的顶峰,我知足了。”
  我出来的时候,想着,郑秀啊,郑大姐,你病成这个样子还惦记着曹禺,我真想为你痛哭一场。
  (摘自《人物》杂志 本文作者:吕恩)
其他文献
传奇人生多际遇  在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临西村小寨南坡下,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古老建筑“保安楼”。楼下有一座标准化豫西风格民宅小院。这便是当年民国总理赵秉钧的出生地。赵秉钧官居民国一品,想当年真是权倾朝野,显赫一时。  赵秉钧是个孤儿,早年丧父,不久母亲又病故,家境极其贫穷,小时连名字也没有,说起他的姓,赵是百家姓之第一姓为姓,名乃天子脚下第一人(秉国之钧),生日是他自定的正月初一,其真实性究竟如
期刊
久负盛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将“拉菲红酒”打造成世界顶级品牌后,大概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拉菲”在横扫中国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汹涌而至的“山寨拉菲”的威胁。  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分会副会长刘智慧在微博上曝料称,北京最大代理拉菲红酒公司的老板声称,自己有两艘改造成假酒制造工厂的远洋货轮,而在这条轮船上生产的各年份拉菲酒被送往北京各大商场销售。昨天,独家代理拉菲红酒公司的圣皮尔精品酒业北京公司相关
期刊
引言 “街子天”(街天)是赶集的日子,这天,四方八面的人们带着自己的产品,集中到街子天上,有卖有买。也有的只是到街子天,会会朋友,喝杯盖碗茶,吃碗米线。街子天总是人山人海,异常热闹。  在云南贡山县茨开镇,冬天的清晨时常有浓雾穿街绕弄,将小镇置于一种不可言说的美丽之中。然而街天的传统已在此地消失。这里街市繁华,商铺固定。  一周7天的街天,就在沿怒江公路的某些村镇。在路上的时候,我从一个福州木材商
期刊
图书排行榜的真假,是老话题,一些出版商“买榜打榜”的行为,是老规矩。最近这个话题被媒体再次关注,在微博上也引来一些著名出版人的呼告。不过仅仅如此还不够,读者更想知道,到底什么书是买上排行榜的。否则的话,最终倒掉的,不只是排行榜的信用,还有整个出版行业的诚信。  在专业的图书出版网站“百道网”,一条转载自《新民晚报》的文章被醒目推荐——业界人士揭秘出版社和书商“买榜”造假。有点讽刺的是,打开“百道网
期刊
《福布斯》发布的“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再次被热炒,并引发一场激辩。争论焦点由“中国税负究竟高不高”,延展到了“是否让人‘痛苦’、为何‘痛苦’”的阶段。  一项来自财政部的数据为这场辩论提供了注脚: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这无疑又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    企业案例  “税负指数算不出重复征税”  黄女士(广州某物流中心总监):在我们物流中心,4个价值74
期刊
引言 国资委10月公布,2011年1至9月份,中央企业累计净利润达6416.5亿元,同比增长55%;9月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119亿元,环比增长6.9%。  中央企业利润颇丰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成绩单公布之后,却鲜见喝彩,反而是批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而与其说公众感觉央企利润与己无关,还不如说是因为公众对央企利润的获得和使用的公平公开、公正合理产生了质疑。  原因之一,中央企业利润率不尽如人意。虽然此
期刊
引言 稍微关注一下温州人,你就会发现,他们天生对投资充满热情:一会儿投资房产,一会儿投资地皮,一会儿投资煤炭,一会儿投资棉花,一会儿又忙着去投资古董字画……总之,他们总是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激情在投资。  为什么温州人这么热衷于投资赚钱?  一位叫做田福东的“温商”说:“人们不常说‘人活一张脸’吗?大家做什么事都是要考虑自己的脸面的。我们温州人也不例外,只不过我们的脸面是有钱,有钱才是一件有面子的事。
期刊
引言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画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在很长时间,甚至终其一生都未被人们认识。而现在,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为稀世珍宝。科洛与米勒就是其中的两位。  一个叫科洛的法国画家。他很穷,因为没人愿意买他的画,直到50岁他才卖出第一幅画。  科洛毕业时想成为一名画家。但他爸爸是做亚麻生意的,想让他继承产业,所以他也只得跟着做生意。不过他一直都没放弃成为画家的梦想。后来他爸爸终于答应送他去学画画。科洛去意大
期刊
1904年,赵元任的双亲先后辞世。1906年5月20日,他的伯叔给15岁的赵元任与名叫陈仪庄的女孩正式订婚。陈仪庄是他的远亲,算是亲上加亲。伯叔们可怜无父母、无兄弟姐妹的赵元任,想让他早点成家,好有人照顾,但此终身大事未经他同意。他去美国留学后并不太在乎此事,总觉得是一种精神负担。1916年1月,赵元任决定采取行动退婚,写信给舅舅冯聃生,想解决这个问题,但舅舅回信用语含糊不定。1917年5月,他又
期刊
做完晚课,我往前院走去,看到了刚刚升起的农历十四的月亮。望着明净的天空和挂在前面山脊上的圆月,我欣喜万分,双手合十,口诵“月光菩萨”。因为夏日夕阳的映照,在山坡上升起的月亮显得更加柔和,更加动人,如梦如幻。“美丽如月的脸”,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很朴素,却又恰如其分。  望着久违的月亮,我的心里充满了欣喜和感激。后面的树林里有红角鸮在鸣叫。山里显得更加冷清。这时候,我因为独处而享受到清净的喜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