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话粮安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
   2月25日,羊年春节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在广袤的田野上,泛青的麦苗绽放着新春的希望,“豫北粮仓”河南滑县小铺乡小铺村东地,村民王红岗就开始为自家种植的小麦浇灌“返青水”。连日来,河南各地农民抓住当前小麦生长的有利时机,对返青的冬小麦进行植保、浇水、施肥、化学除草等系列春管,一派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
   继续丰产面临多重挑战
   “仓廪实,天下安。”对于有着“天下粮仓”美誉的河南来说,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不仅仅是农业大省的责任,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去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1154.46亿斤,连续4年超过1100亿斤。夏粮总产实现“十一连增”。在这样的高起点下,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便成了河南今年的重担。
   虽然河南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和环境代价。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凸显,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在“十一连增”的背后,基础设施薄弱、“靠天收”的局面依然存在,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开始显现。尤其突出的是,与不断涌现的新型经营主体相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充分发育。
   “目前,河南的粮食产量基数已经很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大幅上升,种粮效益仍然普遍偏低,气候条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农业防灾减灾的压力加大,各种支撑要素已经绷得很紧,持续增产增收的难度可想而知。”豫北一粮食大县某官员坦承“保粮”之艰。
   农业专家介绍,作物产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基础地力(土壤本身肥力),一个是水肥管理。国外农业产量中,基础地力贡献率可达70%,而我国平均只能达到50%。我国土地瘠薄化的态势可见一斑。
   地力不足,肥力来补。于是我们看到,每到春耕时节,各地农资市场的化肥都堆得一座座小山似的。过量施肥看似保住了产量,却进一步恶化了耕地质量,终究难以持续。
   基层农业专家介绍,10年前,一些地方肥料、粮食投入产出比为1∶5,即投入1块钱的肥料可以增产5块钱的粮食。但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降到1∶1甚至更低。这表明,农业生产不再因为化肥用量增加而线性上升,单纯依靠化肥增产的路子正越走越窄。而依靠化肥大量投入的粗放增长模式,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不唯耕地资源如此,水资源瓶颈也愈发显现。由于地下水超采,已经形成了不少地下水漏斗区,农民打井灌溉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
   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持续“增产”“丰收”的压力,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只会更加严峻;而实施多年的农业补贴政策,其鼓励农民生产的效果又正在减弱。
   另外,由于目前土地流转现象频繁,许多实际耕作土地的农民无法得到补贴,补贴成了农民基于承包地所享有的收入型福利。这又让刺激生产的政策初衷打了折扣。受逐利性驱动,一些地方工商资本流转土地投机色彩较重,有的甚至因为盲目上马形成“烂尾工程”。在整体有序的背景下,类似土地流转中的泡沫化现象亟待引起重视。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河南粮食虽然实现了“十一连增”,但农业生产的基础依然薄弱,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由于连续的增产而显出更多隐忧。一些长期采用的增产举措面临考验,农业生产方式亟待实现根本转变。
   新型经营主体开辟种田新模式
   粮食增产因素的边际效应不断递减,各种风险却相对增加,要让河南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更亮,优势更强,该向何处寻找潜力和希望,如何筑牢中原粮仓的根基?
   近年来,为了“保粮”,河南在耕地保护、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硬件方面,不遗余力地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然而,近年来,由于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粮效益普遍偏低,农民的种粮意愿不断下降,河南每年有2000多万劳动力外出务工,“老弱妇幼”成了种粮大军。河南要保证粮食安全,解决今后谁来种地问题至关重要,不能出现土地撂荒的现象。农业部门人士表示,这需要在种粮大户、合作社和专业服务组织等新型主体的培养中寻求突破,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也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实现长期稳产高产的关键。
   河南各地农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些合作社由于缺乏技术指导,仅仅是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粗放的管理并不能实现粮食的增产,甚至由于缺乏技术监督和制约,出现了一些假种子、假化肥导致农户受损的事件。专家认为,对这些合作社需要加强管理,在技术上把关和监督。
   河南省农业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河南土地流转总面积339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的34.8%。2011年至2013年的监测显示,流转总面积年均增长率达5%。在平稳递增的表象背后,内在的流转结构也在悄然调整。其中农户流转面积的年增长率下降,而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主体的增长率则始终保持在40%以上。
   “进入‘十二五’以来,河南的土地流转靠的是速度和规模‘双轮驱动’。与以前自发流转、零敲碎打相比,这种速度、规模和结构的多重升级与调整,形成了全省土地流转的‘新常态’。”河南省农业厅农经处副处长朱金芳说。
   土地、资本及其他要素多重联合,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节本增效,最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河南省农业厅一项调查显示,整体来看,种粮大户亩均粮食生产成本比散户少278元,低22.3%,亩均收益比散户多145元,高13.8%,规模种粮生产收益明显高于散户。
   朱金芳说:“散户和新主体从种粮积极性到实际效益的差距说明,在政策激励和科技助推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更多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将有利于释放农业生产潜力活力,为未来粮食进一步增产提供体制保障。”
   朱金芳介绍,河南目前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7万家,家庭农场1.9万家,种粮大户9万多家。但在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生产方式持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基于家庭分散经营而构建的传统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正遭遇“兼业农户懒得用,专业大户不够用”的尴尬境地,这种“两不靠”局面也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发育造成束缚和困扰,相关难题亟待破解。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工程检测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工程检测的作用,才能显著提高建筑物质量.有鉴于此,本文以工程检测为切入点,分析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不可否认的是,水利工程的建设的确可以造福人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充分的水和电,但是
当我们明白我们所追求的只能是现实中的完美而却非艺术上的至美时,我们才能理解“园林是一半的艺术”这话的真正含义.既然人类活动表现为景观的创造(或消失),景观设计师的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铁路工程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的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里程也在不断增加.高速铁路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的产物,不仅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运输速度,还增加
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随着目前节能环保理念不断被认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水环境的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建设速度不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随着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也发
期刊
岩溶是不良地质的一种,岩溶地基也是较为复杂的一种地基形式,在现在岩溶工程勘察之中,需要针对岩溶地基进行有针对性的勘察,抓住相关重点内容,尤其是在对于场地的稳定与地质
本文针对住宅小区绿化景观工程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例,在简要阐述影响住宅小区绿化景观工程施工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具体的施工技术.得出科学完善的应用绿化景观工程
不动产测绘工作的进行是为了将不动产的信息进行表现以及获得,对土地工程以及一些海域、林木等自然状态中,并且将不动产中相关权利主体以及工作内容作为主要测绘和调查要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