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p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资源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林业也是我国五大产业之一,承载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生产的重要功能.在各种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利用新科技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特别是近十年间,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林的新要求,更是进一步指明了以新技术驱动林业发展的方向.结合我国林业发展实际情况,阐述了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林业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策略.
其他文献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导致温度变化敏感的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植物减数分裂过程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仅次于开花期.减数分裂期间的高温可能导致粗线期染色体配对中断、纺锤体形成有缺陷、交叉频率下降等,最终导致植物的育性下降.因此,研究极端温度对作物的影响至关重要,将有助于培育作物的抗逆性.基于此,主要综述了植物减数分裂期间高温造成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缺陷、激素水平以及绒毡层发育等异常情况,以期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2015年以来,苍南县油茶基地受到14次台风袭击,尤其是受2018年的玛莉亚台风影响,基地油茶平均落果率为58.1%,受灾严重的基地油茶落果率为90%~100%.为减少损失,从造林地选择、精准施肥、修枝和疏花疏果、保险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减灾对策.
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逐渐增加,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可以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率和强度,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进行.基于此,结合吉林省永吉县人工影响天气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其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对2021年春季影响西太副高的3种春季环境因子(热带印度洋与西北太平洋海域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的差值、赤道中太平洋5月与3月SSTA的差值、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春季热带印度洋与西北太平洋海域SSTA的差值表现为负异常(-0.32℃)、赤道中太平洋5月与3月的SSTA差值表现为弱的正异常(0.02℃)、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则出现负异常(-0.79).利用3个春季环境因子构建的预报方程对2021年夏季西太副高指数的预报值为-0.44,这与2021年夏季西太副高指数的实测值
农业生产离不开气候条件,有利的气候条件可以促进农作物优质高产,灾害性天气则会导致作物歉收,因此加强农业气象观测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地区新型自动气象站建设越来越广泛,在农业气象观测中应用也较多.首先介绍了新型自动气象站发展概况以及农业气象观测主要内容,随后阐述了新型自动气象站在农业气象观测中应用的意义,最后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方式,以供同行探讨.
利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对2021年6月13日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效益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21世纪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保护森林资源尤为迫切.目前,我国在防护上仍存在管理不到位和观念落后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此,阐述了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的有效对策.
温度、水分和光照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3个主要气象因子,水稻也不例外.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良好,反之则会阻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结合水稻的种植气候条件,针对屯昌县水稻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台风、干旱、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暴雨洪涝5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的影响,给出相关的气象服务措施,降低气象灾害对水稻的危害,实现水稻优质、高产.
茉莉花是福建省福州市的特产.福州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茉莉花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优良,具独特的品质.但茉莉花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使茉莉花获得优质高产,相关部门需详细分析气象条件对茉莉花种植的影响,促进茉莉花良好生长,推动茉莉花种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当地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乡村振兴.
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及大气环流的改变,各个地区不断出现极端天气,而综合气象观测依靠综合观测系统观测气象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气象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基于此,立足于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综合气象观察业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提升观测质量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改革对策,以期可以推进相关工作的创新和提升气象预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