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中医好个性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章文栩则在电视机前的一张藤椅上躺着,微闭着眼睛。我以为老人在午睡,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
  章文栩的保姆姜大姐小声告诉我,老人并不是在休息,而是在听新闻节目,这是老人的习惯。
  听到我俩的说话声,章文栩缓缓地坐了起来,向我招招手:“小伢儿,来坐这里。”说完用手拍了拍身边的凳子。
  从看新闻到听新闻
  “爷爷,您的身体很不错吧?”我问道。
  “还可以,没什么大病,耳朵也可以,就是眼睛越来越不行了。以前还可以每天看看报,这几年完全看不清楚报纸上的字了,拿放大镜又麻烦,所以就改听新闻了,每天都会听听电视里的新闻。”
  言谈之中,我发现章文栩对于新闻非常痴迷。以前视力好的时候,章文栩每天都要看报纸。退休在家后,老人对邮递员的行踪了如指掌。
  “邮递员什么时候上门送报纸我很清楚,这样我可以及时阅读到报纸。现在嘛,我经常用电视机听新闻,最喜欢《新闻直播间》这个节目。”
  章文栩说,新闻对于自己而言,其意义和老人听戏曲一样。“有些老人爱听戏,在听戏过程中心情很愉悦,良好的心情自然对身体很有好处。我呢,喜欢新闻,因为它给我开阔的视野。我年纪大了无法出门,新闻让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让我很开心,新闻是我自己的养生法。”


  不喜接触过多的人
  退休前,章文栩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今年101岁。已过期颐之年的老人,心态一直特别好,平易近人。但他也有一个特殊的习惯:不爱与人打交道。
  年轻时,除了同事、学生、病人之外,章文栩很少去和其他人接触。“我不是孤傲,而是接触人多了,烦恼就多了。”
  章文栩说,接触一个人,“你家里几口人啊”“你家人是做什么的”“你工作上的事情如何”等等问题,必定会接踵而来,有时候会像审讯一样,自己的很多事情都会被问到,这让他很不喜欢。
  “我喜欢安静,太多人和问题的袭来,会让我很不舒服,所以我就选择尽量少接触他人。”章文栩说。
  虽然不喜欢接触过多的人,但是退休后,慕名前来请章文栩看病的人,老人从未拒绝过。
  80岁过后,老人就不再给人看病了。“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非常差了,很多方子都记不住了,别人辛辛苦苦登门问药,你却不能对症下药,这是对人家的不负责,这种事情不能做。”
  章文栩建议周围的人,去看老中医的话,医生年龄在60岁至70岁之间的比较合适,既有丰富经验,记忆力又很好。“年纪过大的话,老中医可能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帮到你。”
其他文献
老爸今年79岁。两年前,他觉得右耳有点微鸣,开始以为是感冒引起闭塞,并未在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爸右耳耳鸣越来越厉害,去医院检查也未找到病因。  从医院回来后,老爸按照医生的处方吃了一段时间药,毫无效果。此后,他经常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愈是急躁,耳鸣愈是严重。  一天,老爸收看电视节目时,正巧看到专家关于耳鸣的专题谈话,他开始学习电视中的方法,注意每天都保持平和的心态,心静自然安,不再去理那让
心脏在一生当中都在为人体供应血液,一刻不停。当人进入梦乡,胳膊腿都在休息,胃肠也在休息,肾脏也在休息,心脏还是在不断地跳动。当然,夜里心脏跳得比白天慢一些,大概每分钟慢十次左右。可以说,心脏是真正的战士。  如果仔细研究心脏,你会发现,它不是一个战士,而是一支非常完整的战斗部队。  这支部队是怎么战斗的  一支部队要有哪几个部分?发号施令的,通风报信的,冲锋打仗的,做饭的,押运粮草的,最后还有督战
老年生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65~74岁,我们称早老年,这一阶段大多数老人躯体功能良好,生活完全自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及社交活动。第二阶段,75~84岁,我们称中老年,这一阶段很多老人躯体功能开始受损,日常生活需要拐杖、助步器、助听器等辅助设施,生活已难以全部自理。第三个阶段,85岁以上,称高龄老人。这一阶段很多老人躯体功能大部分丧失,长期卧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失去了生活品质。  
记得一次看门诊,来了一对母女,母亲焦急地说:“这个小孩平时上班很忙,咳了两个月,没有时间来看病。一直在家里给她吃止咳药,咳嗽却不见好转。原来也有这种情况,但基本上三五天就能好。因为实在不放心,所以来看看。”  仔细询问病史,该女生回忆,咳嗽发生前确实没有感冒过,但之前有一次吃瓜子呛到过,当时咳了一阵,并未在意。听到这里,我不禁怀疑该女生肺部有异物吸入,建议拍胸片检查。果然右肺有炎症,并建议做支气管
64岁的王爷爷便秘多年,每次解大便都感到非常困难,试过很多治疗方法,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到我院就诊。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并做了直肠肛管测压后,发现导致王爷爷便秘的原因是排便时肛管直肠运动不协调,即不会正常排便。在此想问一下,你会排便吗?  有些人听了,可能会觉得好笑。怎么连排便都不会呢?难道排便还需要学习吗?  定时排便  人们进食以后,结肠会出现短时间蠕动增强,因此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进行排便训练,
天气一热,很多人没食欲,会选择稀粥当主食,觉得喝粥好消化。其实,光喝稀粥并不一定利于消化,应该再吃点干饭。要想真正消化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细嚼慢咽,让食物与唾液充分地混合才有效果。刘海峰说,千万不要小看唾液,这是我们消化的第一道步骤。很多人认为胃病患者喝稀的比吃干的好,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吃干饭的时候必须经过咀嚼,唾液中有消化酶,能促使食物在胃中更易消化。如果只是喝粥的话,稀饭里的米粒
重庆市渝中区民生商厦对面一家中餐酒楼内,举办着一场特殊的寿宴———99岁的人瑞陈代六“AA制”寿宴。来宾们说:“我们交的60块钱是餐费。”连续三届当选全国健康老人的寿星自己认为,这种“联欢”的形式很好,气氛热烈,自己从来没有办过寿宴,不管是80岁还是90岁的时候。  当天上午10点刚过,除了陈代六的几个家人外,重庆通俗文艺研究会、重庆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的朋友们陆续来到酒楼。不用递红包,只要按照60
我在骨伤科工作那么多年,发现人体真的非常奇妙。有的时候身体已经很难受,拍片却发现没有什么问题;有的时候身体症状不明显,片子拍出来问题却很严重。  现在信息查找方便,有的患者一有不舒服就会在网上查资料,网上的信息提示要做什么检查,就去一股脑儿都做一遍,然后对照着看,发现自己的问题真的很严重,不知不觉就增加了心理负担。  记得有一次,一个患者过来,我翻看他的病历,发现他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在不同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63岁,我防止记忆力衰退的秘方是写日记、做记录和写提纲。  1.每天写日记,日记分三种  (1)生活日记。主要记录每天做了哪些事情,比如去银行取款,买了哪几种菜,去拜访了哪些朋友等。  (2)电话记录本。在电话机旁准备一个便签本,将来电内容随手写下来,再整理到电话记录本上。从前记录打出的电话,从后记录接到的电话。  (3)健康日记。记录每天起居时间。身体不适症状,比如哪天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