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义”的”常”与”变”及其应对——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重要文献之分析

来源 :行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vcvf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党和政府系列重要文献的分析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官僚主义”具有稳定不变的、独特的认识,即由”群众”等七个核心词构成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并将之与”形式主义”视为一体之两面.同时,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对”官僚主义”的形成、表现及治理等又具有不同的认识,可划分为领导制度不健全形成的”官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导致的”官僚主义”、政绩观扭曲引发的”官僚主义”、作为”四风”问题的”官僚主义”等四个阶段.”官僚主义”在党和政府认识中的”常”与”变”,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发展的总体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具有紧密的关联,体现了党和政府既与时俱进又永葆初心的品质.未来对”官僚主义”的治理,应构建起以密切干群关系为中心、以整顿党风为引领、以祛除形式主义为突破口、以机构改革为推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的五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基于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建构出”不要建在我的辖区”的新概念.与已有”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官员邻避冲突的主要指向在于责任规避,民众邻避冲突的核心焦点则是利益博弈.在冲突主体上,官员邻避冲突集中在科层组织内部,而非官民二元之间;在冲突时间上,官员邻避冲突发生在决策之前,而非公示之后;在冲突形式上,官员邻避冲突相对温和拖延,而非激进短暂;在冲突治理上,官员邻避冲突依赖于权力运作,而非利益协商.”不要建在我的辖区”是邻避概念在科层组织的新应用和新发展,既拓展了邻避研究的知识边界,也为理解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