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后期学习物理的韧劲,不仅会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会影响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欲望很强。但是很快就有一些同学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害怕、畏难心理,尤其女同学更为明显。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工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自豪感和迫切心情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目前使用的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安排的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就因势利导,问他们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看得很认真,老师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渲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
  二、做好物理实验。
  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我把杯子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牢固),当我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但是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又如第三章第二节的演示实验2,用一般的橡皮筋来做既看不出振动快慢,又听不出音调高低,而用钢直尺来做,把一端压在桌子边缘上,拨动另一端,钢直尺的振动快慢非常明显,音调高低非常清楚,效果很好。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第一章第二节分组实验的第三步“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若按书上的图排绕,学生的两只手不能松。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必须抓住铜丝两端连同线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让另一学生拿着尺来测量,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初学物理第一次做实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出一个改进方法:把铜丝的一头弯曲折回压在铅笔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绕,既紧密又不易松动,学生可一手抓住铜丝的另一头,一手拿刻度尺轻松自如地测量。学生高兴地笑了,对接下来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三、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增强师生情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沟通向来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老师课上是导师,课下是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朋友。老师经常与学生闲聊,可以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消除学生心目中对老师敬而远之的戒备心理,从而喜欢上物理。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只要老师按距离接触他们,就会发现他们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是:“物理好学吗?” “物理有趣吗?”“物理有用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教师应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给他们鼓励,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亲密无间的朋友。
  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多给学生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机会,多给予热情的鼓励,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一次颔首的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鼓励、信赖、关心、赏识和可敬。這些都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上进,树立起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以情施教、以情促教、以情乐教的目的。
  四、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联系实际,发挥生活资源的优势。
  “百闻不如一见”,学生们受银幕上的音像画面的刺激,比起乏味地说讲,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空前高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靠视觉感受到的东西比凭听觉感受到的东西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更为深刻。据相关实验表明,听只能记住知识的15%,看可以记住知识的25%,听和看结合起来就能掌握知识的65%,同时记忆的保持率也明显提高。所以说,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的手段,能生动、形象、具体地把所要讲述的内容展示给学生,由静态变动态,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避免机械性记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近视原因及矫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讲解时既生动又直观,使学生对肉眼感观不到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又便于掌握。像风霜雨露、雷鸣电闪、潮起潮落、月圆月缺、蓝天白云、雨后彩虹、水中倒影等奇妙的现象从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上好第一节入门课是关键,要做好物理实验,利用好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和课本中各个栏目的功能,并让学生联系实际,注重观察自然界中一些现象,使学生们认识到物理就在我身边。教师要利用好学科优势,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应深入学生中去,经常与他们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
其他文献
地理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因为除了要板书课题外,还要根据需要随时、快速、准确地勾画出板图、板画,地理教师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如我们在讲“降雨类型”、“自然景观”、“动植物”等内容时,每讲到一个问题,就要在黑板上勾画出示意图,结果是费时又费力,课堂效果还不十分理想。把“降雨类型”的示意图换成精彩放大的投影,把“自然观”和“动植物”换成栩栩如生的录像片来演示,则可使教学效果大为改观。  1.创设意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起源于中胚层,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骨髓中,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s,HSCs)共存。BMSCs不仅参与构
一、还是空白首都一家报纸,近日在报道一起新闻记者作被告的“名誉权案”时,流露出了这样的无可奈何:“当今的名人新闻官司.大多是一不留神就当被告的新闻记者败诉……”。
摘 要: 全程性教学法就是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们倡导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全程性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
摘 要: 作者对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三种课型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教学理论的新成果,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设计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课型 教法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发现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有其优点,能在教学中发
目前有些稻种谷壳较薄,在侵种催芽的过程中,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滑壳”和“哑谷”等现象。经我多年试用的一种催芽方法,效果良好,从未出现过烂种情况,现介绍如下: 1.选晴天
鹅大肠杆菌病(Goose Colibacillosis)是指部分或全部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鹅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现有禽病原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
摘 要: 《工程力学》是职业院校理工科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枯燥的、拥有函数计算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这门课是关键。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介绍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工程力学》 教学方法    《工程力学》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是职业院校理工科类的一门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课程,
1989年3月18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向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起诉少年儿童出版社侵害了该社江苏《少年文艺》的合法商标权;要求少儿社停止使用《少年文艺》刊名。两个《少年文
摘 要: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 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