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有个“袁隆平”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日,油菜地,南川区农业局农技员罗孝华像往常一样,带着一把卷尺,一个笔记本,在田间忙碌。这块地的主人龚白仲笑得合不拢嘴:“罗技术员,又劳累你了哟。”去年,龚白仲种了四亩油菜,是罗孝华的技术让他每亩增收近50公斤,一季增收近千元。
  2008年6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罗孝华自主创新研究的油菜宽行免耕直播法以及水稻节本增效种植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消息传来,整个南川轰动了。少施肥,水稻、油菜却能增产!这是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土专家”带农致富的“神话”。
  
  农民之苦让他想当袁隆平
  
  罗孝华出身农村,深知农民生活的艰难。
  初中毕业后,18岁的他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生产队里修沟渠挣工分,农闲修沟、农忙栽秧,日子苦得没法说,早上五点起床,走七八里路,修完沟渠又得回生产队栽秧。一天干活14个小时,满勤得10分,一年到头,一人分100公斤稻谷。这样的生活,让他在深深的叹息中日思夜想,不知道何处才是个头。
  读书!他第一次那么冲动地想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才能有知识、有能力让乡亲们和自己从土里刨出黄金,日子过得更好。
  有了目标,罗孝华一到吃饭时间,端碗红苕稀饭往地上一坐,就开始看书。1978年,罗孝华如愿考上了涪陵地区农校。但按当时的规定,要上交公粮后才能上学,这让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他开始犯愁,最后他只得跑到舅舅家借了100公斤粮食交了,才上了学。
  从此,当袁隆平成了罗孝华心中的梦。这梦一做,就是数十年。
  
  醉心科研 妻儿甘愿当助手
  
  1981年,罗孝华从农校毕业回到家乡。他发现,落后的耕作习惯,使农民种粮根本就不赚钱。
  罗孝华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不施肥产量是350—500公斤,而按照农民习惯的方法施肥,亩产可提高100公斤,增收200元,刚够买肥料、农药。他还发现,农民习惯种植“稀大窝”,每亩基本苗在6000窝左右。由于基本苗少,只有大量施用氮肥才能高产。但大量用肥又造成植株嫩绿,病虫害加重,不得不加大用药量,结果,产量不稳定,种植成本高。
  怎样才能既降低肥料成本又增产?经过反复琢磨,他想出了增加用种量、减少施肥的方法,把一亩地的基本苗从6000窝提高到1万窝,这样既能保证产量,又可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
  创新的东西,往往一开始是没人相信的。没人相信,就意味着没有专项研究资金。难道让这一想法胎死腹中?罗孝华把心一横,干脆自己搞。
  缺乏资金,他就跟亲戚朋友借;没有技术人员,就发动老婆和女儿一起上。他花六千多块钱买了一块地搞试验。修路,建试验房……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很快就跟不上了,试验地还没有开始运转,就不得不结束,把土地匆匆转让。打击大,但他并不气馁,最后决定租用农民土地继续搞研究。
  从2002年开始研究水稻节本增效技术和油菜宽行免耕直播以来,罗孝华欠下一屁股债,从一个勤快的好丈夫变成不做家务事的“懒人”。
  怕农民上坡了找不到人,他每天早上七点就到地里,而回到家里,已是夜深人静。妻子王惠容每天都等着罗孝华回家,吃过饭,默默地去给他洗那一堆堆沾满泥巴的衣服。王惠容说:“从2002年开始,老罗半个小时不做与研究无关的事就坐不住,挞谷栽秧的时候家里更看不到他的影子。看到他这么投入,我一心只想支持他,我把做生意的钱都给了他,家务事更不忍心让他做。”
  父女连心。大学毕业的罗晶心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看到父亲白天下地,晚上加班搞材料,陪母亲和自己的时间都很少,她很心疼。毕业后,她决定陪父亲在科研路上走下去,让父亲不再孤独。
  说起女儿,罗孝华就感到揪心。“女儿原本长得白白净净,为了给我当助手,一到夏天就晒成了黑人。”女儿帮老罗打资料、汇总数据、测产量,让老罗加班的时间缩短了不少。而罗晶心帮了父亲两年多了,没有一分钱工资。
  想到这些,罗孝华就想落泪,他嘴唇颤抖地说:“我亏欠妻儿的太多了。”
  
  “蚀本生意” 铸就刨金神话
  
  2008年,罗孝华的研究成果基本成形,他盘算着搞示范片,让大伙看看节本增效技术到底能不能帮助农民增收。
  可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顺利,农民们觉得少施肥能增产比神话还不可信。
  为了让农民接受,罗孝华找到了自己在河图乡骑坪村的亲戚谭文召。他想,谭文召曾当过村支书,由他去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效果要好得多。
  罗孝华当着谭文召和一些农民的面承诺,只要他们肯拿田土出来试验,罗就包技术、包化肥,每亩包产量600公斤,要是少于500公斤包赔,谁要愿意马上就签合同。条件诱人,不少农民在合同上签了字。
  2008年,罗孝华在河图乡骑坪村七组创建100亩核心示范片,经科委及农业局专家现场验收,平均亩产660.1公斤,比常规栽培亩增产141.3公斤,增值268.50元;亩施肥成本61.75元,比常规施肥节约39.75元,扣除当年多用亩种子款28.50元,亩增纯收入279.75元,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终于相信了!
  罗孝华终于成功了。拿到国家专利的那天,他一夜没睡,心里那个乐啊,虽然他依然欠着亲戚朋友五六万块钱。
  “搞农业研究对我来说是个‘蚀本生意’,但我得到了示范片100多位农民的赞赏。”罗孝华说,如今他每次走到三秀、河图这些地方,农民们都笑呵呵地称他为“罗技术员”,走到农民家门口,他们都非要让他吃了两个开水蛋才准走。
  罗孝华获得了国家专利后,南川区拨了15万元作为技术推广资金。南川全区现有油菜15万亩,水稻40万亩,推广油菜宽行免耕直播法以及水稻节本增效种植技术,全区农民一季就能增收2000多万元。
其他文献
熊本熊正因其温暖、可爱,让人毫无防备地可以去接近它、拥抱它,给了不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一种力量和信心。  “我叫熊本,以2011年3月12日九州新干线全线通车之日为契机诞生。我的性格特征是顽皮又充满好奇心,特长是熊本熊体操,发现并散播惊喜。我是一名公务员,熊本县知事任命我为熊本县营业部长兼幸福经理,因此我的工作就是寻找身边的惊喜与快乐,并传递给全国各地的朋友。我经常会去关东、关西等地出差,努力宣传熊
近年来,华为鸿蒙系统的问世引发了诸多关注。2021年6月,随着鸿蒙操作系统2.0及华为全场景新品的发布,社会各界对鸿蒙的讨论度迅速提升。迫不得已  “鸿蒙”二字大有来历,本意为远古时代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一团混沌,故而用来表示一切事物的开端和基础。在万物互联时代,华为用“鸿蒙”一词为其研发的操作系统命名,暗合了“一生万物,万物归一”之意,足以见华为的雄心壮志。虽然鸿蒙系统似乎是近年来才逐渐走入人们视
“今天你山寨了吗?”就跟前几年“今天你伊妹儿了吗”和“今天你炒股了吗”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山寨“一夜成名”,俨然成了2008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电脑,从山寨明星到山寨电视剧,直到岁末年初的山寨春晚,山寨红遍网络,大有形成山寨文化之势。    ■ 生活无处不山寨     相比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不受朝廷管辖的山寨,今天的山寨,却成了拼装仿冒、新潮时髦、功能强大、价格便宜的代名词。
按:本刊为营造编读互动的浓郁氛围,为广大读者搭建智慧碰撞的平台,特在“中国当红网”开辟博客“夜阑书香 品味经典”(地址:http://n.luckup.net/?uid-21128)。我们将把每期的“品味经典”贴文于此,欢迎读者各抒己见。并欢迎大家踊跃推荐经典,发表对经典文章的独到体会。精彩好文,我们将择优在《当代党员》“品味经典”栏目刊发。    儒学经典《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
对那些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改造,使其尽快融入社会,这就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广为流行的“社区矫正”。2004年,我市先行在北碚区、渝北区、涪陵区共7个街道、乡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    去年初冬时节,笔者在北碚区水土镇见到了今年50岁的汪庆。2004年3月2日,汪庆犯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有
高峰同志:  你好!  读了你的来信,我感到你不仅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而且组织观念和群众观念都比较强,党组织提出了号召,你努力去与群众交朋友,这种做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作为一名组织部长,我觉得你的困惑在许多机关干部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在与群众交往中,有的干部浮光掠影,有的干部敷衍了事,有的干部被动为之,等等,不一而足。你能够主动敞开心扉,反思与群众交朋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
去年,市委常委、組织部长陈存根到基层调研时,针对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短腿”现象,提出了在全市的村、社区中,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和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三项制度”的要求。去年11月中旬,市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在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的通知》,我市各区县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已初见成效。
9月18日晚,远在成都的退休干部王秀云接到酉阳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的电话,聘请她作为督导员,参加乡镇换届考察督导工作。  “我都退休了,说话还管用吗?”退休前任酉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县人大机关工作的王秀云心里虽然有些顾虑,但还是决定马上赶回酉阳。9月20日上午10点,王秀云出现在龚滩镇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动员会上。  与王秀云一起参加乡镇换届考察督导工作的,还有七位老干部。八个督导员,被分别安排在八个
自大唐武德年间建制以来,綦江古镇东溪一直文杰辈出。  “东溪文脉,怕是不保了!”可在六年前,当地乡亲却如此哀叹——镇上的中学成了薄弱学校,在綦江县垫底。  乡亲的担忧,引起两个男人的沉思。    临危受命    2000年,綦江县柴坝中学党支部书记张勇,欲物色一名年级组长。对手下老师进行考察后,这位新上任的书记发现:大家对青年教师黎涛评价颇佳。  张勇找他面谈。  在书记办公室里,戴眼镜、身材壮硕
近年来,总部经济浪潮席卷全球。  重庆要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必须借着这股“东风”发展总部经济,这是重庆的战略选择和迫切需要。为此,应从战略目标、战略路径、支撑系统、重点产业等方面来打造外商挺进中国西部的“桥头堡”——总部经济。    ■ 战略目标——长江上游地区的大区域性总部经济    重庆总部经济应与京津沪错位发展,结合重庆横贯东西、纵横南北这一特点,定位于建设长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