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廷林从伏邪论治慢性肾脏病验案3则

来源 :湖南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eve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伏邪具有感而不发,潜藏一段时间而后发作的特点.狭义的伏邪指伏气温病,广义的伏邪则指一切伏而不即发的邪气,即七情所伤、饮食失宜、痰浊、瘀血、内毒等内在的致病因素[1].《灵枢·贼风》云:“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明确提出伏邪致病具有“因加而发”的特点.发病条件除与邪气本身的性质以及人体正气强弱相关外,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也可引起,如六淫、情志、饮食劳逸等均可成为诱因,导致疾病发作[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镇痛Ⅰ号汤”定向透药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及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KOA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联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镇痛Ⅰ号汤”定向透药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根据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评价综合疗效.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气滞血瘀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滞血瘀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病灶疗效、生存质量(躯体、社会、情绪、认知、角色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7.78%(8/45)、64.45%(29/45),对照组分别为13.33% (6/45)、53.33%(2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1].本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有关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2].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病变,只有5%~15%有恶变可能[3].良性甲状腺结节较小时可无临床症状,逐渐增大时可有周围相关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梗阻等,甚至会因甲状腺肿大而影响美观.现代医学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定期随访观察、射频消融、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及手术切除等,而中医药疗法对该病具有治疗优势,疗效确切.朱镇华教授从事耳鼻喉科临床、教学、科研三十余年,在中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是指患者在日常活动或生活工作中突然出现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本病作为一种睡眠-觉醒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与基因、环境因素及某些中枢神经疾病密切相关.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多寐”“嗜卧”范畴,其病位在心、脑、脾、肾诸脏,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衡,阳虚阴盛.现代医学治疗本病虽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较多,患者难以坚持治疗,而临床研究显示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李澎,主任医师,擅长于针灸治疗
斑秃为一种局部性脱发的皮肤病[1],常突发起病.本病属中医学“油风”范畴,《医宗金鉴》载:“此证毛发干焦,成片脱落,皮红光亮,疮如虫行,俗名鬼剃头”,描述了本病的症状[2].斑秃好发于青年,病程缓慢,有自愈倾向,易复发,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精神、内分泌、应激、自身免疫、过度劳累及遗传等有关.《黄帝内经》提到“有诸于内,形诸于外”,研究显示,内外结合治疗本病可提高疗效[3].王军文教授采用针药相结合治疗斑秃,效果颇佳,现将验案1则介绍如下.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样改变的间质性肺病的特殊类型,其诊断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1-2].研究显示吸烟及二手被动吸烟、职业粉尘、石棉等是IPF的危险因素[3].IPF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气促,动辄喘甚,持续干咳,是一种难治性肺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是其死亡原因[4].西医常规治疗有吡非尼酮、尼达尼布抗纤维化治疗以及终末期肺移植.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可减缓病情恶化,但无法治愈肺纤维化,且胃肠道反应、光敏感等不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15%[2].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比较敏感,初始治疗时其缓解率较高,但容易复发,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2~3个月,5年生存率不到5%[3].笔者采用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以及审机论治相结合的中医临床思路,运用中医药维持治疗1例放化疗后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已近三年,疗效理想,现介绍如下.
目的:观察平衡火罐配合扶阳灸干预寒湿型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寒湿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37例采用平衡火罐配合扶阳灸进行干预,4周后观察患者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干预后的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为97.3% (36/37),干预后VAS评分下降,JOA评分上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平衡火罐配合扶阳灸可以明显改善寒湿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疗效明显、安全、简单、易耐受的优点,患者接受度高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对失禁性皮炎(IAD)的护理效果.方法:将46例I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艾灸干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综合疗效、干预前后皮损皮肤情况(包括皮肤红肿面积、皮损面积、疼痛程度、皮损部位温度),干预前与干预后7、14 d的大便次数、形状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30% (21/23),高于对照组的65.22% (15/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腋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遗传性皮肤代谢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腋部异味,其异味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重不一,常伴有腋汗多,部分患者甚至可于乳晕、脐周及阴部闻及异味,又称为狐臭、臭汗症.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因其气味刺鼻难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人际交往,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对于腋臭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是由腋窝大汗腺过度分泌的有机物质被各种细菌分解后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不饱和脂肪酸及氨所导致[2].临床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外涂及局部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