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防范风险 再考虑投资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m7411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小指数自周一之后进入同步下行调整,但二者波动节律不同。大指数的下行结构,应等同于四月中旬起的下行调整段,而创业板指数则更可能是个上行推动之后的同级回拉。未来市场操作的难度将加大,但仍有处于业绩爆发临界点的产业将逐步走牛。
  
  上周我们说到市场的动力源在小指数,创业板指数自6月23日低点上行推动之后,演变而成的中等上行推动结构,尚差最后一个上行段,它将于本周初结束转而进入同级回拉段。市场的实际走势也是如此,创业板指数周一(7月18日)出现高点之后的下行,本身是上行推动结构完成后的正常回调。而这个同级回调,到底是某二修正,还是一个5-3-5三波段上行结构中的3下行,现在尚难定义。但是,这并不影响短期的操作,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这个3波段完成之后,都还应该有一轮上行。不过,请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指数并不代表全市场,它只是市场中创业板所涵盖的局部群体。
  中小板综指的波动结构虽然与创业板指数相类似,但本轮反拉的幅度仅次于创业板。我们认为,由中小市值成长股与题材股所带动的这第一波上行,应该已经告一段落,除个别业绩面临半年报突发性爆发的部分成长股,大部分的个股可能出现一次获利回吐,从而加大市场短期调整压力。
  大指数现在的情况,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低点上行均非推动,这是其一。其二是从成交量的情况看,实际流入的资金总量并不多,不足以将它们推动突破上方密集区。上述指数如果从对数坐标上看,依然没有越过前期击破的1664—2319点连线。以其量能看,市场缺乏资金在该方向的做多动力是很明显的事实。
  唯一例外的大指数是深证成指。由于它所拥有的资源、能源类股权重占比较大,因此,它的表现相对于其他大指数要好得多。但是,全市场论牛熊,习惯上都是以上证指数这个公众认同度最高的指数论事,尽管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科学性,但一定程度上上证指数对市场的整体心理影响还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就我个人的分析系统,一定是将指数分类论事。但如果一定要以上证指数论事,我只能告诉你它没有行情,也不会有多头们预期中的牛市,甚至后面还会面临一次如4月中旬起的下行段等同性质的下调。它可能源于多头最后防线2750点的心理位被有效击破,从而引起全市场的恐慌。但事实上,我个人对这个2750的点位并不认同,尤其是当这个点成为很多人的心理底线时,它就一定要击破。只不过,我要说,即使击破了2750点市场也会有一次小规模的报复性反拉。而这一波的下行,至2705士5处才是真正多头发起反击的时候。
  本质上讲,这个位置多空双方的反复拉锯是市场最可能出现的状况。多头的理由是中期业绩的好转;空头的理由则是看淡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的下滑态势并没有结束,潜在的危机依然没有消除。
  关于市场宏观基本面的情况,我们已经通过最近连续的文字说明过了。事实上中期制造业业绩的预增也改变不了市场下滑的趋势,甚至你还得提防这是为了增发融资,刻意粉饰的报表误导。7月中国汇丰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8.9,并创出28个月来的新低,这说明中国制造业情况现实是并不容乐观,它甚至比美国的情况还要糟。其实,我们也知道,中国的地方债不会是问题,有问题的是还债时间过于集中。另外美国的现金汇回税减免对在华外资企业回抽利润也不会是大问题,问题是有这种预期,中国本身的资本外流预期在增强。每年不说海外奢侈品的抽资与外出的花费,特殊阶层移民的资本外抽量有多大,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其实,更重要的是这种情绪在发酵,如果市场真是击破大众心理点位,那时发生的踩踏事件就不是一件小事。
  基金的半年报现在已经披露完了,从基金大量减持银行股的动作看,与主流券商研究员大力鼓吹的银行股做多,完全是相反的。而我们从市场的表现看,银行股越吹越跌。1-7月,市场大股东减持的金额达616.18亿,而基金被赎回的量也差不多有这么多。资金处于明显外流状态,这跟我们前面的预期是一致的。如此资金外流状态,主流喉舌仍然一致性地看多,是不是有点矛盾?
  其实,从今年初开始,我就已经表明了我对市场的态度,它就是一个夯实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其中又不乏个股机会以及阶段做多的机会。所以,很难简单地用牛市熊市来定论。但市场的总体下压,是个必须的过程。它表现为主流机构的反复忽悠做多,以引导场外资金攻击上方密集成交区之套牢盘。但事实上,市场的抽资速度总是快于资金的流入速度,大比例的融资令市场做多动力失血,所以,总是难以出现像样的行情。我们现在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市场出现击破多数做多者的心理底线时,他们会怎么做?继续逢低加仓忽悠大牛市吗?请问资金哪里来?
  刚刚在周三与一家大银行的私人银行部老总接触过,他很明确地说,现在的基金根本都卖不动,只有赎回没有流入,请问主流们哪来子弹?尤其可怕的是,当人们发现市场击破心理底线,判定市场短期系统性风险来临时,那时将出现另一次“戴维斯双杀”。那时,股票就与投资价值无关,而与流动性有关了。实业经济情况并不比2008年时好,尽管管理层口风上不愿意承认,但沿海地区的人们,谁人不知道现在的企业成片倒闭。这种情况下,证券市场会出牛市,你用后脚跟想想都不可能。
  我真的只会唱空吗?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很清楚这次调整之后,会有一次大级别的创新高上行,但它不是现在,而是在第四季度的中后段,前提是你别在这之前的调整死掉。这个观点,在年初时我就强调过了。我们之所以不断提示市场的风险,只是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在思维上过于乐观,从而失去了风险防范意识。
  这是一次结构性的调整,尽管指数本身不会有太大的跌幅,但是,它代表着市场的投资理念上的转变。过去十年中国是资金净流入国,外来资金加超发货币,引起的社会财富暴增的方式,无疑是通过实物资产的价格膨胀达到的。既然前面十年那种粗犷式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整个社会的产业发展必然要进行调整。既是如此,代表着老观念的绩优权重蓝筹股,必然是要被新兴的价值成长股所取代。未来的十年,必然是市场的新兴力量所驱动。曾经的权重蓝筹股,则可能出现长期债券化的现象。它们将不再能提供超越市场平均利润的收益,而却可以提供稳定的收益。如果你真是为了稳定的收益,那不该现在买。
  巴菲特认为投资有三类:第一类是与货币有关的,任何与货币有关的投资都是一种赌博,即押注于政府的货币政策。第二类投资是不能用于生产,只能转售的东西,典型的例子就是黄金。购买任何不能用于生产的资产都是赌博,都是期望会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买走。第三类投资则是可以生产创造的东西。我看现在买银行股的人无非就是在赌国家的货币政策,买金子与资源股的人同样也是在赌实物资产的价格继续膨胀。但是,它们在未来的大行情里能给你提供巨大的空间吗?不能,一定不能。未来能给我们投资带来巨大利润的,一定是受社会发展洪流推动的产业,没有人可以阻挡社会洪流的前进。
  其实,这个市场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散户投资者了。以我看未来的市场可能会出现个股与指数分化的走势,不是专业进取的职业投资人(肯定不是卖方市场的职业忽悠人,他们不投资),是很难适应这样的变化。轻指数重个股成长性的风格,将从今年三季度以后全面形成,它是未来行情的重要特征。即指数还没咋涨,有些个股已经飞了几倍空间。而这类的个股,我们说过,就是新材料、新技术、新文化等轻资产型企业。
  从短线角度讲,指数在这个位置一时还没大事,就是折腾。周五低点上行依然不是推动,它还只是个小级别反拉,未来再度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不过,我们判定市场,不要仅以指数的涨跌论之,更重要的,是判定市场是不是可操作的。上周我说过,市场在大指数7月12日低点未击破前,市场均是可操作的,只是调整已经是事实,适当降低一些低位反弹幅度过大的品种是种本分,而这时间最好不要轻易追涨,学会根据波动结构买阴不买阳很重要,这是你控制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依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中国船舶工业技术创新现状。然后,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技术创新动力模式和技术创新战略,最后,研究船舶产品创新与船舶工艺创新
淡定就是经验,经验就是淡定,可在当下不但盛夏反击没有,反而熊气愈发弥漫,何处是熊途尽头,的确煞费思量!  ——主持人    有心举杯邀茅台却道囊中羞涩  主持人:上周你说期指杀跌利空未尽。本周果然空头疯狂,A股回补缺口并创新低,后续行情怎么看?  硅谷子:上周我们曾分析在经济数据公布或紧缩政策兑现后大盘将出现变盘,本周股指果然在外围股市、大宗商品持续大跌以及提高银行准备金的叠加影响下,选择了破位下
上一期写了目前大热的一些与短期汇率挂钩产品的分析,有人说我说理财产品的坏话,实在有些冤枉,只不过因为目前形势下,银行通过此类产品争取存款的趋势愈演愈烈,普通投资人也颇为热衷——我只是想说,不必过于追捧,毕竟此类产品最好的作用只是作为短期配置而已。  除了以上这种类存款产品外,银行的结构性产品亦非常惹人注目。试想,在保本的前提下,可以做到年化7%~12%的收益率,如何不吸引?  结构性产品的好处,在
本文从科技活动的溢出效应出发,分析政府科技支持政策的合理性.从社会收益与成本角度评估科技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对两种主要的政策工具--R&D资助和R&D税收优惠政策的
25日大盘以裂口形式放量向下突破,我们理应谨慎不开新仓,但从总体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好惊慌的,为何?今天笔者将从翻箱理论来详细解释。  箱体理论最早由美国人尼古拉斯达瓦斯(出生在匈牙利)创立。作为一个专业舞蹈演员,达瓦斯鬼使神差的进入股票市场,经过大量的失败之后总结了箱体理论。他主要将箱体理论运用在股票的交易当中,将3天不能突破的关键价位定义为箱体上沿,下沿如此类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他的著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