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代驻藏大臣松筠对西藏的改革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n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正确评价驻藏大臣在西藏的功过是非与历史作用,是藏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松筠(1754—1835,清代蒙古正蓝旗人)论,他从1794年至1798年间,经授工部尚书兼都统,充任驻藏大臣,代表清廷掌管治藏大权,并承清廷草除积弊的谕旨,筹划和主持了一次冲击西藏社会关系中旧秩序、旧传统,给下层群众以一定实际利益的改革。本文拟对松筠的这次改革内容及其意义,进行初步探索。
其他文献
潮州菜,作为潮汕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和其它文化形式一样,有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潮州菜正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并以一种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然而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必须加强有效引导,要有计划引领学生去亲历、去认识、去体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
习作教学如何关注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一个习作“情场”,让学生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
<正> 本文以独龙语木力王话为依据,通过独龙语不同要素以及方言、亲属语言间的比较,对几种动词语法形式的历史演变做些探索。一、人称、数形式的演变独龙语动词人称、数形式是一种后起的语法现象,它是由部分人称代词经过长期发展演变的。做为一种语法形式,动词人称、数总的来说,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发展变化过程。(一)动词人称、数形式的来源 独龙语动词人称、数用动词前后加附加成分表示,
我不是一个“坐拥书城,饱览群书,博古论今”的读书人,因为我看的书很有限。但我喜欢在每个平淡的日子里留住一缕书香,寂静地行走在无限的时空中,寂静地行走在诗意丰盈的心灵里,让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作文题“一件神奇的乐器”既符合课标的学段要求,也很好地联系了该单元“音乐”的教学主题。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想像中的事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正> 公元1264年,建都地区爆发了以彝族首领建蒂领导彝族并有其他民族参加的抗元斗争。这场反抗斗争被平定后,元王朝便于1275年在这里设立罗罗斯宣慰司都元帅府,把境内分为若干个府、州、县,並将已趋向集中的当地民族集团,按其居住地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设置土司制度进行统治。元王朝的这些措施,对后来凉山地区各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这次建都人民抗元斗争的基本情况予以分析阐述,兼就杜玉亭同志在《“建都”是当地民族对建昌之别称》(以下简称《别称》)一文中有关这次斗争的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学生就是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角色定势使得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多置身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他们的
师:你们觉得老师身高怎么样?(执教的是一位高大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