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的进展与挑战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os_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技术的发展使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生物治疗领域热点。CAR-T可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靶向裂解肿瘤细胞。以CD19为代表CAR-T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得成功。然而其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与血液系统肿瘤比较,实体肿瘤微环境更复杂,肿瘤特异性抗原筛选难度大。回输的CAR-T由血液系统浸润至肿瘤局部,需克服肿瘤基质细胞屏障。尽管部分CAR-T可浸润至肿瘤细胞内,但T细胞功能很快被抑制。笔者综合分析现有研究结果,从实体肿瘤抗原特异性、实体肿瘤抗原异质性、CAR-T靶向肿瘤部位以及肿瘤微环境对CAR-T治疗的抑制作用等方面重点探讨影响实体肿瘤CAR-T疗效的免疫抑制因素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笔者相信,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发展必将为优化CAR-T结构和功能提供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实体肿瘤CAR-T治疗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梭形管状胃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96例患者均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其中45例术中采用细管状胃重建消化道,设为细管状胃组;51例采用梭形管状胃重建消化道,设为梭形管状胃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胃
食管癌Ivor-Lewis手术是一种重要手术方式,被广泛接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时代需求,腔镜辅助Ivor-Lewis手术被更多外科医师尝试。但此项手术技术难度较高,进展速度较慢。本文总结目前腔镜辅助Ivor-Lewis手术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吻合方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全世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科手术是其综合诊断与治疗的重要环节。由于肿瘤部位和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和诊断与治疗团队的差异,在肿瘤分型分期、淋巴结清扫、手术径路、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等诸多外科问题上东西方国家的学者存在争议和认识上的差异。新的TNM分期体系对于该部位肿瘤的归属和分期虽有了新的界定,但传统的Siewert分型仍是目前决定外科手术策略的关键所在。随着微
目的探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5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454例患者中,229例行胸腔镜或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行单纯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194例、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35例),设为腔镜组;225例行开放左颈、右胸、腹上区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设为开放组。观察指标:(1)
目的探讨冰冻尸体标本手术操作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结构化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4月12—13日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TaTME临床研究协作组、北京解剖学会等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解剖学会临床应用解剖科学技术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一期TaTME结构化培训的9名学员资料。TaTME结构化培训包括理论授课、手术演示教学和冰
目的探讨管状胃间置替代被切除食管和胃在食管胃双源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例食管胃双源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例患者中,中段食管癌2例,下段食管癌4例;胃窦部肿瘤4例,小弯侧胃体部肿瘤3例(其中1例患者胃窦部肿瘤和小弯侧胃体部肿瘤同时存在)。同期切除食管癌和胃肿瘤,采用近端胃替代被切除食管和胃,胃网膜右血管供血
食管癌切除术是胸外科复杂的手术之一,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胸腔镜手术的开展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则进一步体现了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潜在优势。由于食管癌手术的复杂性,单孔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技术难度较高。2015年台湾学者首次报道了单孔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该手术方式随后在国内外多家单位相继开展。单孔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分期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6例行新辅助化疗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新辅助化疗前、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前2周行多排螺旋CT检查,并根据冠状位测量和轴位公式法判断肿瘤中心与食管胃结合部(EGJ)交界线的距离;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胃癌根治性切除+D2淋巴结
全世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是AEG治疗的总体策略。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治疗手段之一已逐步应用于AEG的治疗。由于AEG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特殊性,腹腔镜AEG根治术仍然有诸多难点和争议之处。目前对全腹腔镜AEG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胃切除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缺乏高级别研究证据,全腹腔镜AEG治疗策略尚未达成共识。笔者结合本中心近几年来开展
目的探讨内镜、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4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D)、腹腔镜或开腹胃间质瘤楔形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