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1岁,未孕.主诉:排粪习惯改变半年余.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排粪次数增多,每日3次,每次200~300 g,不成形;粪便偶见混有暗红色血,出血量5~10 ml/次.无腹痛、腹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1岁,未孕.主诉:排粪习惯改变半年余.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排粪次数增多,每日3次,每次200~300 g,不成形;粪便偶见混有暗红色血,出血量5~10 ml/次.无腹痛、腹胀、头晕、恶心,无厌食、消瘦等不适.自认为“痔”而对症治疗无好转.故于2010年5月17日来我院就诊并被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月经周期正常,已婚,未孕.人院查体:一般状态尚可.无皮肤巩膜苍白、黄染,无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坦,无胃肠型,无压痛、反跳痛,未及腹部包块,腹水(-).直肠指检:直肠直肠齿状线上2 cm左前壁可及增生物,质硬,不可推动,表面粗糙,直径约3 cm,退指无染血.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12g/L;CEA、Ca199、Ca125和AFP检测未见异常;MRI:肛管距肛缘约2.2 cm肠壁不规则增厚,病灶长度约2.4 cm,约占1/4肠周径,以左前壁为主,局部累及浆膜层,增强后呈明显强化,直肠上段及乙状结肠肠壁可疑增厚,直肠上段系膜内见淋巴结显示,左侧5枚,右侧3枚.肠镜:常规进镜至降结肠,肠腔内大量成型粪便不能继续进镜;距肛门2~5 cm见一覃伞样增殖病灶,中央凹陷,表面充血糜烂并呈结节状改变;病灶组织活检提示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肠镜下行小探头超声提示:病灶处呈不均质低回声改变,肠壁层次结构消失,部分肌层残留,病灶向肠腔内隆起,最厚处达5.7 mm,直径约15 mm,行环形超声内镜连续探查,显示病灶处外膜有突破,并于肠周探及数枚椭圆形或三角形淋巴样结构,直径为0.42~0.51 cm,于距肛缘3 cm处见肛门内括约肌累及.见图1.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超声及MR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2004-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18例(2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MR和MRA成像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例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患者的MRI和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分布、形态、信号强度进行分析.结果 17例MRI表现
目的 探讨具有间质性肺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肺背景与周围型肺癌(PLC)毛刺征CT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00例PLC,将其分为2组,其中间质性肺病及COPD组67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力竭运动组(EE组,n=16),运动预处理组(EP组,n=16).EP组
本文通过分析零售业选址要素,以商圈分析与选址模型为基础,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为我国零售业选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GIS@RetailV2.0软件系统模块及功能应用,对GIS应用于
世界胃肠组织于2010年提出新的炎症性肠病的诊疗指南,提出了规范化的及部分适合儿科的诊疗意见。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及Crohn’s病的分类、活动度评估有助于治疗方案的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主干旁及其分支起始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特点及结果.方法 动脉瘤病例14例,其中合并其他病变者7例.囊性动脉瘤12例,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保留载瘤动脉,必要
随着创新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对于国家创新绩效的度量越来越重视.与传统的侧重于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度量方法不同,国外最近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度量方法即度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 aquaporin 1,AQP1)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肠道毛细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160只雄性Sprague-Dawley
目的 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