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资队伍退出机制难以构建的原因探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q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双一流”的建设中,如何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便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纷纷提出“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投入抢抓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在建设中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优胜劣汰难实现等问题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尤其是不合格教师的退出已经达成共识,只有真正实现教师队伍的科学合理的流动,教师队伍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但是如何形成“优者上,庸者让,劣者退”的高校教师管理机制成为难题,制约着师资队伍的建设。本文希望通过对高校教师退出机制难以构建的学校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首先,高校教师准入标准落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师资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现行的高校教师的准入标准仍然按照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对高校教师的准入进行规范,要求“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应当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对申请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出了要求:“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这样的条件,现在看来早已不能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样,让一些没有达到高校教师基本素养的人混进了教师队伍,造成了高校难以清退这些无法胜任教学教师的困境。因此,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师准入机制,严把高校教师入口,做到宁缺毋,将不合格的人员挡在门外,才能避免困境的产生。
  其次,教师岗位职责不明确,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教师退出的根本依据,只有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考评机制,才能让退出制度服众,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起到核心推动作用。而目前有不少高校没有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不科学,往往存在评价模式落伍,评价内容局限,高校往往注重教师科研能力及科研的产出,过于忽视对教学的投入,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氛围的产生。高校教师为完成规定任务,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各种评价。教师容易变得急功近利,注重追求学术上的效应。评价主体单一,高校对教师考核的主体集中于学校领导、专家和同事等成员,而专家同事往往又存在人情因素,较难作出不合格的考核结论,而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其话语权是微不足道的,有的高校甚至不组织学生评教,教学效果无从考量。不单如此,教师的考核评价中还存在评价程序复杂、评价方法落后、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尤其是对于教师退出的评价,标准笼统且操作性较差,目前国内校在处理教师退出问题时,大多按照1995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的三条解聘条件执行: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而这几条仅看重了教师教学和师德的方面,内容单一笼统,可操作性不强,难以适应高校教师工作内容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没有为不胜任教师的解聘提供有力的标准与依据。
  第三,高校师资不足,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新世纪以来,国内高校发展迅猛,办学层次提升较快,办学硬件扩增迅速,招生专业增加,学生人数成倍增长,虽然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增,但教师数和教师的能力仍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夜以继日,疲于应付,难以再抽出时间和精力来主动参加深造学习。而目前国内高校大多对于教师的发展较为重视,基本都成立了高校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针对师德师风、专业理论、外语、计算机、实践技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甚至形体礼仪等方面进行培训,有的学校加大投入,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研习,借此提升教师的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但培训结果却不尽人意,教师们疲惫不堪,怨声载道,事倍功半,分析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建立的继续教育体系往往是从上往下,成为行政指令,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需求。导致课程内容老化,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缺乏针对性,教师满意度低,效果较差。也正是因为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成为了从上往下的行政指令,为了培训而培训,不是根据教师自身需求而自发产生的学习,导致教师的继续提升难以实现,退出机制无法构建。
  第四,教师退出程序不规范,导致退出机制难以服众。目前高校教师退出程序还存在很大的弊端,没有建立一套科学民主的程序,不公开透明,人为因素较大,因人而异的情况屡屡发生,结果的公平性很难保证,被退出教师往往只被告知处理结果,不能参与整个处理过程,对于不公平的处理结果也没有提出申述的渠道,即便有这样的渠道,也会因为处理过程的不透明难以然人信服。因此想要构建高校教师的退出机制,就必须制订详细科学的退出程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公开透明,让被退出的教师参与其中,保证退出程序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第五,教师退出后的帮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教师退出后,马上就面临着“退出后怎么办”这一困境,每位退出的教师因不同原因被退出,但结果一样,高校不太关注教师退出后的帮扶机制,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后,应该归口哪里管理,怎样帮扶培训提高,培训时间规定多长,培训后如何考核,考核标准又是怎样等问题都未明确。如果学校与教师解除聘约,教师退出后的保障机制也尚不明确,政府和学校没设身处地考虑退出教师的难处,单纯一刀切退出教师队伍不利于队伍本身的稳定,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学校需要给予退出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来保护他们应有的利益,有人文关怀的退出才会让人看到希望。
  (作者单位:1.海南医学院人事处;2.海南医学院组织部)
  通讯作者:邝敏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课题资助项目(Hjjg2013-20)
  参考文献:
  [1] 李玲.地方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术论文,2015
  [2] 陈园.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学术论文,2012
  [3] 章雷.我国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学术论文,2009
其他文献
宋代陶瓷具有典雅、含蓄的时代风格.本文试图从茶禅文化的渊源入手, 结合宋代茶文化、禅宗美学、陶瓷茶器发展的三种形态,对宋代陶瓷茶器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中重点挖
摘 要:机关事业单位与国家行政息息相关,其设立之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具有服务性、知识密集性及公益性等特点,并不具有盈利的目的。因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需有效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我国积极推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之改革,实施行之有效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本文以“如何优化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阐述优化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
Tourists and locals looking to escape the summer heat in Beijing have many options,ranging from an air-conditioned movie theater to an outdoor water park.But fo
期刊
电子健康档案被人们称作为电子健康记录,同时也是信息电子化的健康档案记录,是人们身体健康情况的信息数据库,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其进行可靠的传输与储存,便于用户可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
期刊
【摘要】会宁县是甘肃省的一个农业大县,会宁县籽瓜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进一步提高会宁县籽瓜产业化发展,将纳入工业发展的轨道,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籽瓜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会宁县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首先分析了会宁县籽瓜产业发展的现状,其次指出籽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籽瓜 问题  一
我原来皮肤黄而无光泽,为此很苦恼,听人介绍说黄瓜可以美容,我便把黄瓜两头切成薄片,挤出汁敷脸.剩下的就洗干净生吃.没想到,内服外敷黄瓜的效果比单用外敷的效果还好,1个月
On June 20, Shanghai municipal subway authorities posted a photo on its official micro-blog showing a woman wearing a black see-through dress, with her bra and underwear visible. The photo came with a
期刊
一个精心设计的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不仅能为整堂课的教学创设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The introduction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双套管冲洗堵管的发生率,提高腹腔双套管治疗的成功率,增强科室人员自我管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主题.开展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