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中的意图分析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图”(intention)是国际政治研究的核心术语。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军力的发展,中国的意图愈益为各国所关注。譬如,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等文件力促“中国应该做出更多的解释,说明其军事投入和决定这些军事投入的战略与意图”。澳大利亚也在其题为《亚太世纪的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2009)中说,“如果中国不进行认真解释,不就其军事规划与其他国家建立互信,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速度、程度和结构就很可能成为周边国家的顾虑之源。”本文在论述意图的国际政治和安全竞争逻辑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的对华意图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意图及其国际政治逻辑
  在国际关系研究的语境中,“意图”可定义为以某种手段实现特定目标的近期或长远计划。目标和手段是意图的基本要素,只有将目标与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完整表述意图。当奥巴马表示“希望通过有成效的对话和接触和平解决半岛问题”,这就完整阐释了他的意图,“和平解决半岛问题”是目标,“有成效的对话和接触”是手段。在中东地区“以武力实现民主化改造”,也是布什政府的意图。
  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指出,意图对国际政治具有根本性影响,其国际政治逻辑有三:其一,国家无法确信不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遭到他国的军事攻击,因为攻击的理由多种多样,没有国家能确信别国不会受到某种原因的驱动;其二,即便各国并非必然怀有敌对的意图,但它们不可能确信别人都具有可靠的善意;其三,意图变动不居,今天的盟友,将来也可能反目成仇,难以预测。中美苏在二战期间结盟对抗日德,但战后美德日又联合起来遏制中苏。
  意图的不确定性导致国家间相互疑惧,使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时诉诸“最坏打算”的思维,多做准备,以防不测。撒切尔夫人曾直言她对德国统一后的强大实力和意图存有疑惧。她说,“要是我装作对一个统一的德国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没有一丝一毫的忧虑,那显然是虚伪的。”“虽然德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民族,但他们过去的历史表明他们很难克制自己的野心,尊重他们的邻国。”因此,“历史意识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曾促使密特朗总统和我
其他文献
2012年韩国大选的特点是全社会就“公正”问题形成了共识,经济民主改革与社会福利建设成为核心诉求。在此基础上,选举中的“地域主义”等情感对抗弱化,各政党之间的政策差异变小,形成了协商与妥协的氛围。  韩国社会围绕“公正”  问题达成社会共识  一、“公正”成为韩国社会的核心词  2012年,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style”成了全世界人争相模仿的对象。首尔的江南区在韩国人眼中是流光溢彩的富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