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9月26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天气微寒。
这一天,一个年仅36岁的年轻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就是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唐昌镇城建办副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税成康。
他走得太匆忙,没有给牵挂的双亲留下只言片语,也没有给心爱的女儿留下深情一吻……
夜晚,妻子张亚霞想他难以入睡,就翻看他留下的4本厚厚的日记,并摘抄了其中的部分贴在网上,以此来怀念他。
没想到,许多网友看了这些简单、琐碎,流水账一样记录工作情况和生活感悟的日记,眼泪无声地滑落,称之为“年度最感人的日记”。
1
——“5·12”那天的两分钟,让我们忙活了近两年。
从日记中可以看得出,这两年他最忙的工作就是灾后重建。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唐昌镇境内的川电厂宿舍变成危房。税成康具体负责川电厂南小区的重建。
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税成康走进了川电厂那段不分昼夜的日子里——
清晨,第一个出现在川电厂工地上的身影,绝不是别人,一定是税成康;夜晚,最后一个留在工地上的人,绝不是别人,也一定是税成康。
他每天凌晨2点半就要去成都火车南站接收、转运从山东运来的板房材料。在一个月时间里,他跑了100多趟。
深夜,川电厂的居民总会看见一辆车牌号为“240”的破旧汽车停在镇政府门口。他们走进来,每次都会看到正在加班的税成康,身边常常带着他的小女儿。
居民们不忍心,说:“小税,你必须要学会休息,这么搞,哪个受得了?”税成康说:“莫来头,我年轻。”
川电厂的居民们,已经不习惯没有税成康的日子。他们重建的住房不是用建材建成的,而是税成康用他的身体建成的;他们喝的水里有税成康的汗味,吃的饭菜里有税成康的气息。在川电厂居民心中,税成康无处不在。
2
——几乎是满满的一月,没有休息,只有少许打盹。
从日记中可以看得出,2009年重建尚未结束,税成康又肩负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
出现在村民面前的税成康,一身旧衣裳,一双带泥巴的旧皮鞋,就像刚刚从田里走出来的农民。遇上比自己年长的,他尊敬地叫他们“爸儿”或是“”。
村民对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解,最初大多来自税成康的真诚和朴实,他们接纳这项改革,正是从接纳税成康这个人开始的。
初到村里时,村民们都叫他“税主任”。税成康说,“就叫我小税。”此后,村民们都叫他小税。
小税常常在重建工地下班后才出现在村里。他是村民家的常客,每一个村民都认识他,他也认识每一个村民。他的手机里存有很多村民的电话,很多村民也有他的电话。村民们和税成康是朋友,并以此为自豪。
后来,村民们听说小税住院了,都给他打电话慰问,大家还聚在一起商量,要去看望他,可是没能赶得上……
村民们说,他们和小税的感情,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小税来了,大家都笑了;小税走了,大家都哭了。
3
——我的工作就是这样,对不起了!
从日记中可以看得出,税成康很忙,忙得难以分身。
税成康的心里有两个家:一个小家,一个大家。他 总是想兼顾,却往往不能两全。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大家。
自打他当了干部,父母就很少见到儿子。逢年过节、过生日,都很少见他回来。
税成康到县城开会,因时间紧,不能回家。他总是把车绕到IT大道,让汽车慢慢从家门口走过,深情地望那么一眼,因为那房子里有他的父母,有他的亲人……
税成康的妻子张亚霞与他共同生活了7年。妻子最大的快乐是吃他做的饭菜。女儿一周岁那天,恰逢他着手学校拆迁重建工作,从那以后,张亚霞就很少吃过他做的饭菜。地震之后,更是如此。
在张亚霞的手机上,至今保存着税成康近几个月发来的数十条短信“请假条”:
“我还在写报告,回家会迟一点。”“不能回来,没干完事情。”“不回来吃饭,忙,莫等我。”……
一天半夜,睡得正熟的张亚霞突然接到税成康的电话,说自己在公路上累得开不动车了。张亚霞急忙赶去,见他已在车上睡着了。张亚霞不忍心惊动他,哭着把车开了回来。
女儿是税成康的心肝宝贝,但很少有时间陪女儿玩。他把女儿的照片和画作,都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想女儿了,就拿起来看一看。
4
——给我十分钟,让我美美地睡上一觉吧!
从日记中可以看得出,税成康太累了,他这台高速运转的“永动机”屡屡出现“故障”。
6月29日,税成康晕倒在办公室,同事肖军把他扶到医院输液。输完液他才给张亚霞发了一条短信,叫她不要牵挂。
6月以后,税成康经常发高烧,他一直以为只是感冒,没太在意。
9月初,大家见他常常冒虚汗,下意识地用手去捂自己的头,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却笑着说,没事,我昨晚喝了姜汤。
9月11日,他开始发高烧,仍坚持跟镇领导一起工作。
9月12日,他实在坚持不住了,被同事送到县第二医院。在病床上,他还在同川电厂工地的杨总商量工作。
9月14日,镇领导给他打电话,说想同他一起商量川电厂南小区的住房分配方案。他放下电话,一把拔掉输液管,回到镇上。
9月15日,他手臂上缠着输液胶带,再次到镇领导办公室汇报工作。
9月16日,他再也扛不住入院了。镇领导打电话询问病情,他说,不要紧,我明天就出院,20号要交房,耽误不起。
9月18日,意识已经有些模糊的税成康住进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转院途中,他猛然清醒过来,说:“苏镇长,你放心,我明天就出院,20号交房。”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他嘴里一直念叨着“建丰、先锋、青春……”这是他负责产权制度改革的3个村;念叨着“17、18、19……”这是他负责重建的几幢楼的楼号。
9月26日下午4点22分,税成康因患病毒性脑炎不幸去世。
税成康的突然离开,让镇上的领导深深愧疚和自责——他是累死的啊!
10月1日,是税成康答应女儿外出游玩的日子,但却成了他的下葬之日。
当地数千名干部群众冒雨为他送行,沿途许多村民还摆放了白酒、水果和食品,用以祭奠。
10月16日,是税成康逝世的“三七”。网友们相约来到温江区大朗福寿园为他扫墓,并献上为他写的横幅:“你的日记虽然平凡,却感动我们。”
更多的网友到他的网上灵堂,含着泪水默默为他点燃一柱祭香、送上一株菊花……
秋雨连绵。税成康感动了这个季节,感动了中国!
(责任编辑:王锦慧)
这一天,一个年仅36岁的年轻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就是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唐昌镇城建办副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税成康。
他走得太匆忙,没有给牵挂的双亲留下只言片语,也没有给心爱的女儿留下深情一吻……
夜晚,妻子张亚霞想他难以入睡,就翻看他留下的4本厚厚的日记,并摘抄了其中的部分贴在网上,以此来怀念他。
没想到,许多网友看了这些简单、琐碎,流水账一样记录工作情况和生活感悟的日记,眼泪无声地滑落,称之为“年度最感人的日记”。
1
——“5·12”那天的两分钟,让我们忙活了近两年。
从日记中可以看得出,这两年他最忙的工作就是灾后重建。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唐昌镇境内的川电厂宿舍变成危房。税成康具体负责川电厂南小区的重建。
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税成康走进了川电厂那段不分昼夜的日子里——
清晨,第一个出现在川电厂工地上的身影,绝不是别人,一定是税成康;夜晚,最后一个留在工地上的人,绝不是别人,也一定是税成康。
他每天凌晨2点半就要去成都火车南站接收、转运从山东运来的板房材料。在一个月时间里,他跑了100多趟。
深夜,川电厂的居民总会看见一辆车牌号为“240”的破旧汽车停在镇政府门口。他们走进来,每次都会看到正在加班的税成康,身边常常带着他的小女儿。
居民们不忍心,说:“小税,你必须要学会休息,这么搞,哪个受得了?”税成康说:“莫来头,我年轻。”
川电厂的居民们,已经不习惯没有税成康的日子。他们重建的住房不是用建材建成的,而是税成康用他的身体建成的;他们喝的水里有税成康的汗味,吃的饭菜里有税成康的气息。在川电厂居民心中,税成康无处不在。
2
——几乎是满满的一月,没有休息,只有少许打盹。
从日记中可以看得出,2009年重建尚未结束,税成康又肩负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
出现在村民面前的税成康,一身旧衣裳,一双带泥巴的旧皮鞋,就像刚刚从田里走出来的农民。遇上比自己年长的,他尊敬地叫他们“爸儿”或是“”。
村民对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解,最初大多来自税成康的真诚和朴实,他们接纳这项改革,正是从接纳税成康这个人开始的。
初到村里时,村民们都叫他“税主任”。税成康说,“就叫我小税。”此后,村民们都叫他小税。
小税常常在重建工地下班后才出现在村里。他是村民家的常客,每一个村民都认识他,他也认识每一个村民。他的手机里存有很多村民的电话,很多村民也有他的电话。村民们和税成康是朋友,并以此为自豪。
后来,村民们听说小税住院了,都给他打电话慰问,大家还聚在一起商量,要去看望他,可是没能赶得上……
村民们说,他们和小税的感情,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小税来了,大家都笑了;小税走了,大家都哭了。
3
——我的工作就是这样,对不起了!
从日记中可以看得出,税成康很忙,忙得难以分身。
税成康的心里有两个家:一个小家,一个大家。他 总是想兼顾,却往往不能两全。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大家。
自打他当了干部,父母就很少见到儿子。逢年过节、过生日,都很少见他回来。
税成康到县城开会,因时间紧,不能回家。他总是把车绕到IT大道,让汽车慢慢从家门口走过,深情地望那么一眼,因为那房子里有他的父母,有他的亲人……
税成康的妻子张亚霞与他共同生活了7年。妻子最大的快乐是吃他做的饭菜。女儿一周岁那天,恰逢他着手学校拆迁重建工作,从那以后,张亚霞就很少吃过他做的饭菜。地震之后,更是如此。
在张亚霞的手机上,至今保存着税成康近几个月发来的数十条短信“请假条”:
“我还在写报告,回家会迟一点。”“不能回来,没干完事情。”“不回来吃饭,忙,莫等我。”……
一天半夜,睡得正熟的张亚霞突然接到税成康的电话,说自己在公路上累得开不动车了。张亚霞急忙赶去,见他已在车上睡着了。张亚霞不忍心惊动他,哭着把车开了回来。
女儿是税成康的心肝宝贝,但很少有时间陪女儿玩。他把女儿的照片和画作,都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想女儿了,就拿起来看一看。
4
——给我十分钟,让我美美地睡上一觉吧!
从日记中可以看得出,税成康太累了,他这台高速运转的“永动机”屡屡出现“故障”。
6月29日,税成康晕倒在办公室,同事肖军把他扶到医院输液。输完液他才给张亚霞发了一条短信,叫她不要牵挂。
6月以后,税成康经常发高烧,他一直以为只是感冒,没太在意。
9月初,大家见他常常冒虚汗,下意识地用手去捂自己的头,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却笑着说,没事,我昨晚喝了姜汤。
9月11日,他开始发高烧,仍坚持跟镇领导一起工作。
9月12日,他实在坚持不住了,被同事送到县第二医院。在病床上,他还在同川电厂工地的杨总商量工作。
9月14日,镇领导给他打电话,说想同他一起商量川电厂南小区的住房分配方案。他放下电话,一把拔掉输液管,回到镇上。
9月15日,他手臂上缠着输液胶带,再次到镇领导办公室汇报工作。
9月16日,他再也扛不住入院了。镇领导打电话询问病情,他说,不要紧,我明天就出院,20号要交房,耽误不起。
9月18日,意识已经有些模糊的税成康住进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转院途中,他猛然清醒过来,说:“苏镇长,你放心,我明天就出院,20号交房。”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他嘴里一直念叨着“建丰、先锋、青春……”这是他负责产权制度改革的3个村;念叨着“17、18、19……”这是他负责重建的几幢楼的楼号。
9月26日下午4点22分,税成康因患病毒性脑炎不幸去世。
税成康的突然离开,让镇上的领导深深愧疚和自责——他是累死的啊!
10月1日,是税成康答应女儿外出游玩的日子,但却成了他的下葬之日。
当地数千名干部群众冒雨为他送行,沿途许多村民还摆放了白酒、水果和食品,用以祭奠。
10月16日,是税成康逝世的“三七”。网友们相约来到温江区大朗福寿园为他扫墓,并献上为他写的横幅:“你的日记虽然平凡,却感动我们。”
更多的网友到他的网上灵堂,含着泪水默默为他点燃一柱祭香、送上一株菊花……
秋雨连绵。税成康感动了这个季节,感动了中国!
(责任编辑:王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