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w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的难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思考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搞好独生子女教育,必须要有适度的目标定位,明确的家教内容,科学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
  当今社会,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需要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各国在培养人才的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在国家人口结构中的比例逐渐增加,面对唯一的孩子,家长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家长们的难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搞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呢?
  一、家庭教育目标定位要适度
  不可否认,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适度的期望、适当的目标定位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成就动机,强化父母的教育行为。但如果父母只是从家庭利益出发,以自己的经验、爱好为依据,不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考虑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性,即使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很伟大,设计的蓝图很宏伟,也是徒劳的,注定要失败的。因此,家庭教育一定要有适度的目标定位。首先,家长要超越个人立场,站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这个高度,而不能完全从家庭本身的利益来看待家庭教育。家长要超越人类感情本能的束缚,树立为国家教育培养子女的思想。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仅仅是为了“光耀门庭”。其次,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因该承认孩子的天资情况存在差异,“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家长因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一个优秀的技工与大学教授同样受人尊敬。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决定了尖子永远是少数,大多数人必定成为社会基础中默默无闻的一员。家长何不因材施教,确立适合自己孩子的培养目标呢?
  二、明确家庭教育的内容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缺乏理性的教育目标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不合理,这一问题在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表现尤为明显。第一、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忽视心理素质。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热忠于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以为这样可以保证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于是,就出现了强迫孩子吃蛋吃肉吃牛奶的现象,然而,“丰富的营养”并不等于“合理的营养”,独生子女中的“肥胖儿童”现象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与此同时,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却少之又少,很多家长忽视孩子的独立性,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与理解。其实,无论那个年龄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愿望和客观能力,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而孩子的想法往往与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产生或多或少的冲突。一旦这种冲突增强,家长又总是站“上风”,所以,现在的独生子女许多都有自卑、焦虑、逆反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出现离家出走、轻生等极端行为。第二、重视智力开发,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受现有的学校教育、人事制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认为高智力是高成就的前提,甚至把高智力和高成就等同看待,将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第三、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劳动锻炼。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没有真正地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老师把学校教育无限的延伸到了家庭,挤占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内容。二是一些家长仍然存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社会学看来,任何一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角色规范,在培养孩子成材方面,父母与教师有其共同的内容,也有各自的特点,即自身的角色规范。向孩子传授知识,主要是学校教师的责任,而父母则应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在心理健康、意志品质、为人处世等方面教育影响孩子。首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健康,不只是指没有疾病,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都健全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独生子女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主要是由于对健康的认识失之偏颇。其次,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人的成就,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家长将教育内容适当调整,将中心内容放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上,才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的。第三,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劳动可以使人学到劳动技能,为未来的独立生活作准备,得到生活能力与职业能力的训练;劳动可以锻炼人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可以使人形成完善的心理机能;第四,要合理安排家务劳动时间,处理好学习、玩与劳动的关系。第五,重视孩子做人的教育。教孩子做人即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任务,也是家长最重要的角色功能。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高尚得人格,一直是我国家教的优良传统。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教育,使孩子成长为人格高尚、心理健康、自强不息的社会成员。
  三、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良的教育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过度保护型。表现为家长不重视孩子自立意识、自理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无原则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或“毫无个性”两个极端,不能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种是过度严格型。表现为家长作风武断、专横,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教和强迫式的教育,第三种是过度放任型。表现为家长过多强调顺其自然,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不管不教,放任自流,这种教育方式易使孩子养成不守规矩、行为散漫、缺乏责任心、自私自利等不良个性。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最为直接。研究者发现,家长在教育方式上有两个重要的维度,即情感和控制。这两个维度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表现为不同的教育方式。高情感和低控制,就形成过度保护型;而低情感和高控制,就形成过度严格型;适度控制和适度情感,才是家长科学的教育方式,才能形成民主的、开放式的家庭教育。民主的、开放式的家庭教育要求家长作到三点。第一、对孩子的爱要适度,要善于自我控制,有时要把爱藏在心底。孩子跌到了,有的家长一边说“没事”,一边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而有的家长却立刻把孩子搂到怀里,心痛不已。前者比后者更懂得怎样去爱孩子。第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放手,就是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孩子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不放任,就是家长一要限制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消费。西方国家的家庭,经济条件多数优于中国国民家庭,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二要教育孩子知错改错,勇于承担责任。第三、要真心诚意地把孩子当朋友,尊重孩子合理的选择和决定,平等地和孩子相处,多给孩子正面的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不断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家庭,而且决定着祖国有一个什么样的明天。为人父母,应该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为培养祖国的新一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杨丽华(1966-),女,汉族,云南宣威人,任教于宣威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喜欢关注、思考教育问题。
其他文献
鸡蛋价格跌回十年前,山东省部分地区红蒜薹价格大幅下降……近期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笔者走访多地发现,除季节性因素外,农产品周期性供需失衡以及游资炒作等因素是导致此轮农产品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专家认为,稳定农产品价格,既要引导农民规范生产,做好信息服务,也要警惕游资对农产品的炒作,政府可通过“有形之手”抑制过度投机炒作,保障农产品产业链健康发展。  蛋价跌回十年前  “2014年,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