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中医作用特点分析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俄罗斯及苏联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桦褐孔菌的研究资料及国内近20年的研究概况,在依据中医理论对桦褐孔菌的性味、功效探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桦褐孔菌的中医作用特点,认为桦褐孔菌具有利五脏、调运化的中医作用特点,可提高机体适应性及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系统、多途径达到治疗效果,一药多效,且性味平和、作用缓慢,可小量长服、药食两用.
其他文献
无症状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较少见,其临床特征及转归等均和常见的视网膜脱离不同,目前认为其视网膜脱离较局限、病变进展缓慢且治疗方案多样.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无症状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本文就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自然病程、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方法等作一评述。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股骨头坏死的中医病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股骨头坏死的中医病名进行探讨,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及其共激活子1α的联合变异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脂代谢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其基因的单
目前,在等级医院由于分科越来越细,专业越分越精,这虽是目前等级医院发展的方向,但对年轻医师来讲,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局限性,又缺少长期的临床诊断工作经验,在综合性临床诊
通元针法以“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立论,取穴以任督二脉为主,可随证加减,配伍五输穴或其他特定穴,体现了辨证论治、治病必求于本等思想,偏于治本;“靳三针”则体现“辨病取穴
体外膜肺是临床对严重可逆性心肺功能衰竭的一过性替代治疗方式,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正在日益频繁地出现在现代重症救治治疗中.这部分患者常常因多种原因合并急性肾损伤(原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液体负荷过重而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两种体外循环措施的并存对体外循环通路建立的技术问题、肾脏替代治疗开始指征、并发症处理、抗凝方案选择等提出复杂的要求.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哺乳动物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特异性受体Mas的发现,形成了RAS中一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