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看张志毅先生的词典学思想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0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有着鲜明的学习词典的特点,在词目上从严选词,挑选具有学习价值的语文词语;在义项编排上遵循义频优先的原则,同时照顾词性、认知、逻辑顺序;在义项组织上突出词性的作用,以符合学习习惯;释义上更为浅近,便于理解.张志毅先生对学习词典做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这一研究的结晶和代表作.学习词典作为一种新型词典,也有三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内向型学习词典与外向型学习词典的区别,学习词典所收词目的等级划分等有序性问题,如何充分挖掘、整理汉语汉字内在的规律与特点.
其他文献
以携程、去哪儿、途牛三大旅游网站游客点评作为研究样本,运用ROST CM6软件,通过高频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主题类目构建,分析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毛泽东故居及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的预约平台建设情况.从游客评论中发现预约平台主题类目建设体系存在着信息发布不严谨、预约服务与管理不到位、人员管理与配套设施需加强、反馈渠道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依托“民族歌舞的海洋”这一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百年间经历了探索、起步、发展、繁荣、思考等阶段,创作了如《召树屯与楠木诺娜》《阿诗玛》《云南映象》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对云南,乃至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意义.本文以上述三部经典舞蹈作品为案例,从时代推力的驱动/遵循传统文化下的艺术化、审美性表达/后续影响力三个方面阐述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经典性,并由此引发关于舞蹈创作经典化可能性的思考.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何种形式的舞蹈人才能够以专业立足、以思维应变,成为目前对于舞蹈人才培养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也意味着舞蹈高等教育对人才的高质量、创造性要求将更为具体与细化.本文拟从创造性舞蹈人才的人格特点、所需的培养环境、创造性舞蹈人才的能力、创造性舞蹈人才的意识等角度出发,分析高质量创造性舞蹈人才培养的具体内涵与要求,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反思,以期立足传统、面向世界而达到对高质量创造性舞蹈人才培养之目的 .
我们把20世纪50年代末期之前的电影理论研究称为经典电影理论.经典电影理论对电影语言的探讨主要表现在对电影风格和电影修辞的关注上,其研究还停留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层面,尚未真正形成电影语言的“元理论”.现代电影语言学的建构,有赖于米特里、麦茨等人的努力.本文回顾和梳理了现代电影语言学建构的过程,提出了电影语言学建构的关键因素,最终认为:电影语言学理论还只是一个假说,这个假设能否真正成立,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和符码表意的规律认识.电影语言学研究仅仅依靠语言学本身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多学科之间共同的协作,电影语言
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实践中相继出现过教育/社会视角、商业/娱乐视角、政治/历史视角、美学/艺术视角、文化/民族视角、产业/工业视角等,综合分析每一视角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不同视角相互间的关系、每一视角代表性作品的成败得失,以及从历史进程、时代精神、社会心理、现实诉求等层面考察不同时期为什么侧重某一或某几种视角,可以见出电影的文学改编的发生机制与发生原理.
哈节是京族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历时7天时间中,以祭仪和歌舞贯穿始终.哈节中有5种舞蹈,即敬酒舞、进香舞、献花舞、花棍舞和天灯舞,分别嵌入在不同的仪式中,通过两性合作形成了鲜明的“男祭女舞”角色分工特点.本文在尾村京族哈节的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舞蹈中祭仪与歌舞的男女角色和关系来探讨哈节仪式舞蹈的表演分工类型.
寝室人际生态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班级凝聚力提升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法,利用SPSS软件对大学生寝室人际生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个体化差异和寝室间异质性对满意度影响显著.第二,寝室人际生态缺乏有效制度保障.第三,大学生对解决寝室纠纷的路径认知不足.针对这三个问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从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角度进行了寝室人际生态优化路径的设计.
微语言超常搭配是在特定时期受到社会文化发展和社会结构心理变化影响,带有时代烙印的语言变体.文章分别从认知、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来阐释微语言超常搭配的认知域相似和隐喻本质,以及语义关联与制约、语用语境和频率的双重制约.研究发现,微语言超常搭配是基于客观逻辑和常规关系对语言规范的偏离现象,具备历时与共时动态交替变化共存的特征,且在与社会的相互融合中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语义语法规范.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2021年初出版的一部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收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汉语普通话中最基本的6683个常用词.文章对该词典的性质、规模、编纂动因等情况进行介绍,举例说明词典特色,并对编纂出版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包括《中国旅游地理》在内的教材建设同样需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旅游地理》第5版已于2021年6月面世.在前4版人才培养效果良好、兼具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该课程教材在结构、内容、方法等方面均有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