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说话的语气”(二下)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ng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懂得与人交流时,语气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
  2.与人交流时,能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说话,不生硬,不命令,尽量让人舒服,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意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守株待兔》当“引子”来教,引导学生在感受文言文的节律与韵味的基础上,学习把人物的形象和蕴含的道理结合到一起领悟,获取阅读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由此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将学生引向课后阅读链接,引向《中国古代寓言选》中成语故事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半径。如此,以一篇“引子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海量阅读寓言故事的热情,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  魅力。  教学设计  教
编者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下教育的热点,更是难点,如何把“高大上”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贴在墙上,说在嘴里,而是浸润到生命里,落实到行动中,这是需要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一批有思想的老师已经开始行动了。江苏南通特级教师王爱华老师带领的团队,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传统文化中的“中华英杰之科技人物”为突破口,以群文的形式设置课程,进行课堂教学。令人惊喜的是,这类型课程竟然在学生和老师
实录片段  (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第3自然段教学)  师:我们来看第3自然段。谁来说说,这一节写了什么?  生:这一节写海底有声音。  生:写海底有很多好玩的  声音。  师:好玩的声音。好玩在哪儿呢?  生:像蜜蜂一樣嗡嗡,像小鸟一样啾啾,像小狗一样汪汪,还像人打鼾。  生:吃东西时有声音,行进时有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像蜜蜂一样嗡嗡,像小鸟一样啾啾,像小狗一样
文本解读  “五月五,是端午……”过端午,吃粽子是孩子们的乐事儿。课文《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并点到即止地渗透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节日来历。  一年级的教学,重中之重的一项任务,便是识字写字。这一课要求会认“端、粽、节、总、米”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要求会写“午、节”等7个字。生字这么多,我们怎么教?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尝
一、明析“学本语文”的核心与基本内涵  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是广义的,语文是高位的,语文是前瞻的。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处在个体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发育迅速,求知欲望强烈。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呢?儿童心理学理论认为,教育和环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就意味着,激发学生强
编者按口语交际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单纯指口语表达,还包含交际内容、说话技巧、交际互动等因素。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目前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研究仍然非常稀少,一些口语交际课堂盲目随意、质量不高。因此,本期特约请名师、教研员,以及一线优秀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口语交际教学进行了探索。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启发。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
中国古代文学是大学中文系的主干课程。在信息时代,怎样使传统课程仍然保持传统优势,又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特点,促进古代文学教学,是多年来教学改革一直探索的问题。    1 走学科整合之路    为使传统课程的优良传统不丢失,我们在传统方面应更加注意基本功。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应走学科整合之路。(1)注重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近缘整合,这是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自身的需要。因为对研究者和教学人员来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的诗词文化,怎样走进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呢?考虑到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学习兴趣点的差异、学习水平的高低、学习方式的不同等因素,笔者以统编本教材低年段出现的古诗词为依托,把传统诗词文化的学习与学生真实鲜活的生活结合起来,开发诗词系列微课程,培养学生亲近古诗的情感。  一、诗海拾贝——对照生活发现美  在浩瀚的诗海中,入选教材的古诗就是一枚枚漂亮的贝壳。它们具有内容浅近,
“在线”是电脑术语,通常指电脑正处在网络连接状态,如,在线字典、在线观看等,因此“在线”也就有了“正在活动”的延伸意味。学生课堂“在线”正是借用“正在活动”的延伸意义,指处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学生,正在经历积极学习,并获得发展的活动状态。笔者以为学生的课堂学习须保持“积极在线”的状态。因为“课堂在线”,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保障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促进学生的学习深度,能促进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  观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体会“晶莹”“和蔼”等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感受地球的美丽、无私。  2.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感受到人与地球命运息息相关,知道目前宇宙适合人类居住的只有地球。在阅读中形成“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哲学观,产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危机感,具有“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使命感,能从身边小事做起。  3.巩固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式。体